Mason。
肥嘟嘟的Mason,在防空洞涂鸦的Mason,跟姐姐吵完架转眼又笑闹的Mason,跟朋友偷看杂志女郎吃吃地笑的Mason,一次次跟着再婚的妈妈搬家的Mason,被继父粗暴地剪去头发的Mason,打耳钉涂指甲油和大家格格不入的Mason,不喜欢被别人指手画脚的Mason,翘课整日呆在暗房里摆弄摄影作品的Mason,以为找到真爱却最终被无脑运动员戴绿帽的Mason……
一个六岁的小孩,是如何长成如今阴郁而又特立独行的十八岁少年的?
幼年就经历父母离异,Mason和姐姐由妈妈抚养,而他们的生父则两周探望他们一次、极尽所能和儿女们保持亲密、参与他们的生活,无论他们在妈妈的带领下搬了多少次家,复婚多少次,爸爸始终没有背弃这一承诺。
对于爸爸妈妈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那次争吵了吧。
在Mason年幼时的周末,爸爸带他去玩,并且没有听祖母的话,擅自将孩子们送回妈妈家,同妈妈见了面。于是妈妈将他带出房子,在院子里对着这个前夫勃然大怒。Mason和姐姐在二楼,透过窗子看着这景象——很困惑,观众同样不解——是什么使得曾经的夫妻二人如此隔阂?
影片并没有交代他们为何离异,但随着剧情深入,爸爸和妈妈的人生观像拼图一样慢慢在观众心中补全。我们也的一猜测这一真相——而这也是Mason最终成为Mason的关键。
在Mason的成长中,妈妈是一个babysitter的角色。
她尽职尽责,像大多数称职的母亲一样。她努力学习与工作、成为大学教授、为子女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她关心孩子们的安全又不过分约束、只是在聚会前记下他们的聚会地点,在Mason高中毕业时、她举行家庭聚会为他庆祝……单单看妈妈这个人,她也是个成功的女性——获得学位,拥有自己的事业,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做到了经济独立。
但是就像Mason和女友聊天时说的:She is just asconfused as I am.
她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在最后,18岁的Mason决定去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妈妈突然捂住眼睛痛哭起来:This is the worst day in my life.I knew this day was coming.I just,I didn't know you would be so fucking happy for your leaving.You know whatever inmy life is just gonna go,like that---the series of my own stones---getting married,having kids,getting divorced…sending you off to college.You konw what's the next ah?
It's my fucking funeral!……
I just thought there would be more.
妈妈一直生活在一种不安定感中,她自始至终都在追求living stably。但一次次婚姻的失败使她对婚姻渐渐消极,于是他转而追求物质生活的稳定:拼命学习、成为大学教授、付清自己的账单……她期望做好一个母亲份内的事,并且她做到了、做得很好。
但是人有这些追求就够了么?就足够支撑一个人生活的所有部分么?No。
我倒觉得妈妈的角色,反映了当下大多数中国人的生存追求——他们不考虑自己内心所好,而只是在逼仄的社会中被人拥着缓缓向前,向着那个大众以为的「终极目标」奔走。结果发现,自己不过是勉强称得上「生存」二字。她的存在感与自我价值的来源,从来都是别人给的——女儿上了大学,儿子上了大学……then?No target there,没有什么值得拼搏的了,发现生活其实如此乏味,几十年的空虚感排山倒海般袭来。
而爸爸与妈妈恰恰相反。
他完全不注重物质生活,而是太注重精神上的愉悦感。照我来看,爸爸在Mason的成长中是spirit director一类的人。他教会了Mason生存之外的事。
他可以在女儿保龄球全中之后大喊着给她一个爱的拥抱,在儿子沮丧着要求球道护栏时能够撇开溺爱,明确告诉他「你不需要它,你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他带他们去看橄榄球、给他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球星他的精湛技术与不死的精神;为他们讲政治、把他们看做成年人一样拉他们去为奥巴马宣传;讲道理讲到动情处甚至会口出脏话——而后心甘情愿接受女儿的惩罚为此付出dollars;他告诫女儿记得戴避孕套、而不是干涉女儿的恋情。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孩子们的关爱,希望他们无论何时都向他敞开心扉。而在生活上,他有自己所好并坚持着不放弃。他的GTO,他的音乐梦想,他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研究蝴蝶、石子打水漂、捉迷藏。他弹着吉他唱着心里的词句的场景,简直让人迷恋。
这样一个父亲,虽然没能尽到生活上的抚养义务(事实上,他恐怕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过来,而这也是他与妈妈最终离异的深层原因),但在精神上,对Mason的独立精神的养成,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
妈妈这个角色,无私又伟大,给予了Mason她所能的一切,we thanks it。但对于爸爸,we really appriciate it.他让Mason拥有了独立精神,教他追求心中所好。在别人的一片恭维声中,只有他发自内心地赞赏Mason所做的一切。在儿子深入泥淖时,一次次「点醒梦中人」。
谁更赢得大家的喜爱呢?一定是爸爸咯。
我倒觉得妈妈更应被人理解,生活中,这样的人有多少呢?也许她就是你我。
希望我们不会到40岁时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妈妈这样的角色,不是说她可恨,而是说这会令人悲哀。找到你心中所好——摄影,学一门乐器,组建一支乐队,收集汽车(当然要有钱咯首先),烹饪,健身……anything you like,anything you want.Just go and get it.
Good luck! DON'T RUIN YOU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