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做每日总结?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苏格拉底说:“你要认识自己”。

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全部的自己——是一件艰难而又正确的事情。从别人那里得到启蒙是一个线索,真正的觉察和理解来自于自己。缺乏自我认识,人不可能解除无明和痛苦,也不可能真正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梦想和目标。

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往往源于对自我的追问。这也就是我的睡前三问,我的每日总结。

我为什么要做每日总结?_第1张图片
日常三问

我为什么要做每日总结?_第2张图片
睡前三问

在过去一年,我注意到:牛人与普通人的最大差别在于牛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也许不是最终的梦想,但相比于身边的同龄人要早很多。如果说人生有什么不公平的话,这种「抢跑」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 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在自己少年时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明白这一点?

当然,知道这种「不公平」并没有令我难过,反而给我很大的启发:即从现在起,我要不断追问自己的人生梦想。每次在探索人生梦想方面稍有进展,眼前的道路就宽阔了很多。

1、凡人通圣之路

一个资质普通,背景普通,运气普通的人,如何能做出一番成绩?

通过观察我所仰慕的那些人的生平,我把规律总结为:立大志,做小事,每日自省。

据张宏杰的《曾国藩传》记录,曾国藩在30岁这一年,决定学做「圣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没有中间道路可选。而儒家信徒的根本目标是成「圣」,理学相信:「人皆可以成为圣贤」,每个人都有圣人之质。

凡人怎样踏上圣贤之路?曾国藩从「写日记」开始,从一开始松松垮垮记流水账,最后演变为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思考每天生活的细节,甚至包括念头。他不仅自己写,还给朋友传阅,因为相信外力的监督作用:「师友夹持」。

回想我自己几个月的以来的变化,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就是从每天睡前自省和总结。接着就是坚持去做了。

而「做小事」强调的不是做孤立的小事,而是不断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95岁查理·芒格在年会上谈到自己的睡眠习惯:

在过去,我并没有获得好的睡眠,每晚躺着床上脑袋里总是回荡着各种问题,经常到深夜都无法入睡。后来,我总算拥有了好的睡眠,在睡觉前把脑袋清空,快速入眠,并且8小时都睡得很好。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但我直到93岁的时候才养成。

本质上,曾国藩、查理·芒格都是同一种人,心怀天下大志,同时坚持日复一日的「修炼」,最终走上「圣人」之路。

这种道路,对于每个普通人都敞开了大门。关键还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坚持。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纠结于「眼下要做什么?」

经历一番痛苦之后,才真正思考「自己此生究竟想要什么?」

经历更深刻的磨砺之后,终于明白人生无外乎:「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终身成长》带给我的其实就是:我终于懂得思考,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2、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黑与白

我一直有个问题,以为自己聪明,以为自己有原则,以为这个世界非黑即白。

但在2018年,我深切的感受到这种思考的弊病,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出路。直到遇见了樊登读书会,拥抱了《终身成长》,启发我走出困境。

首先是对于人生终极目标的思考,我认识到:和我自己长期的目标相比,暂时的面子、感受和得失都不重要,通通不重要。而如果固守自己非黑即白的理念,无论自己多努力,多聪明,最后都会惨败 —— 如果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再自以为是,也只会变成少数派。

第二个启发来自于曾国藩,他起初也是坚持非黑即白,但是根本无法融入官场,最终被迫回家反省。经过深刻反省之后,再次回到世人面前的曾国藩柔和了很多。此时的他,无疑是更具智慧的。

所以,2019年,我对自己最大的希望是放下非黑即白的行为习惯,拥抱整个世界。

立大志,做小事,每日自省。

独立思考,不卑不亢不怂,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为什么要做每日总结?_第3张图片
专注过程才是成长的关键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要做每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