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7

未四、攝樂作意(分二科) 申一、釋

【從是已後愛樂於斷、愛樂遠離;於諸斷中見勝功德,觸證少分遠離喜樂。於時時間欣樂作意而深慶悅,於時時間厭離作意而深厭患;為欲除遣惛沈睡眠掉舉等故。】

  這下面是第四科「攝樂作意」分二科,第一科是「釋」。

  「從是已後」就是從這個遠離作意以後。「愛樂於斷」,這個人他歡喜斷煩惱,就是他得到了斷了煩惱的味道了,斷了煩惱的時候這心情快樂;這時候才知道有煩惱的苦惱,有煩惱的苦惱、有煩惱的人自己不知道,斷了煩惱才知道有煩惱是苦惱的事情。所以他這時候「愛樂於斷」、「愛樂遠離」,就歡喜遠離煩惱,遠離煩惱的因緣,不高興有煩惱。「於諸斷中見勝功德」,為什麼「愛樂於斷、愛樂遠離」呢?因為他在他這個勝解作意、遠離作意裡邊,這些斷煩惱的這些方法裡邊見到殊勝的功德了,斷了煩惱以後心情自在安樂。「觸證少分遠離喜樂」,這個「觸」就是接觸,這個「證」在這裡說就是「知」的意思;就是他接觸了,他真實的知道了「少分遠離喜樂」,因為欲界的煩惱他只是斷除一少分,所以他接觸了一少分的遠離煩惱的「喜樂」;哎呀!斷了煩惱是好!

  「於時時間欣樂作意而深慶悅」,時時地,他在靜坐中或不靜坐的時候,就自己歡喜、「欣樂」這個心就有歡喜的作意出來,「而深慶悅」,深深地慶幸自己:哎呀!我今天才斷了煩惱;從無始劫來都沒斷煩惱,現在斷了煩惱心裡面非常喜悅。「於時時間厭離作意而深厭患」,也時時間厭離煩惱的存在,心裡面有這樣的作意,「而深厭患」,對於煩惱的厭患是特別的深刻。「為欲除遣惛沈睡眠掉舉等故」,為什麼這位修行人時時地有欣樂作意而深慶悅?於時時間有厭離作意而深厭患呢?「為欲除遣惛沈睡眠掉舉等故」,可見這初果聖人,得了未到地定的人還有這個問題,他有時候也會昏沈、也還會睡眠這件事,還有這件事的啊!說是他得到未到地定的時候,無功用任運地不昏沈也不散亂,那是你相應的時候;不相應的時候也會昏沈也會睡眠也會掉舉的,有這個事情。現在因為用這個欣樂作意、厭離作意能破除去昏沈、睡眠、掉舉這些事情,有這個作用。

申二、結

【如是名為攝樂作意。】

  這是第二科結束這一段。前面這一段文說的道理,這就是「攝樂作意」。這個「攝」這個字可以當做「取」字講,「引取」的意思,引導的「引」、取來的「取」。你自己主動地引發出來這個欣樂作意、厭離作意,你自己主動的要發動這件事,這個作意。也就是在定裡面這樣子思惟觀察。

《披尋記》一七頁:

《為欲除遣惛沈睡眠掉舉等故者:由欣樂作意除遣惛沈睡眠,由厭離作意除遣掉舉惡作。如是別配其義應知。》

  「為欲除遣惛沈睡眠掉舉等故者:由欣樂作意除遣惛沈睡眠」,這心裡面一歡喜,這個昏沈睡眠就沒有了,就減少了。「由厭離作意除遣掉舉和惡作」,除掉了這兩種過失。「如是別配,其義應知」。
(2019.4.7)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