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游戏人生,别人已经开始在游戏里拯救世界了。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头号玩家》无疑是成功的。它怀旧,但不煽情;它通俗,但不俗套;它科幻,但又无比的贴近现实。
72岁的斯皮尔伯格是少有的依然保持童心的人,所以在大师看来,电影一样是可以带着观众一起玩的。给你们埋下一颗彩蛋,去游戏里寻宝,去打怪,升级,开启一场全民的“夺宝狂欢”。
技术,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不存在丝毫问题。从一开场的极速飙车,到半兽,人马,金刚,机器人,骑鸵鸟的战士……轮番上阵,再到最后的与大反派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纪之战,每一个动作画面都足以让人肾上腺素激增,心跳加速。而埋在片中的无数彩蛋的无缝对接,也让一些影迷、游戏迷、音乐迷为之疯狂,大呼过瘾。
抛开科幻和虚拟现实的外衣,剧情依旧是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套路。讲述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所寄托,沉迷游戏的大男孩,却在虚拟的游戏里,化身为排行榜上数一数二的独行侠,凭着对虚拟游戏设计者的深入剖析,历经磨难,不断打怪升级,抽丝剥茧,找到隐藏在关卡里的三把钥匙,成功通关游戏,顺便打破了寡头企业渴望对游戏进行垄断的妄念,并且还收获了网恋女友的故事。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影片中展现的随着现实世界的颓败,人们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种种夸张行径,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看着身边一群人,戴着VR眼镜,模拟着各种“吃鸡”动作,千万不要诧异。毕竟现实已经糟糕透顶,在虚拟的网络游戏里,或许你还能成为一方的王者,也只有待在那片想象的空间里,一边麻痹自己,一边寻求着些许的慰藉。
坐在电影院2个多小时,如同看了一次VR的硬广。笔者不敢苟同的是,在虚拟的空间里玩游戏玩得好,就能够成为名人?在现实生活中收获万千粉丝?赢得万千人爱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些“头号玩家”的成功成本相比科学家,或者教授来说,未免太低了。
社交APP微信的创始者张小龙相信,社交产品都是孤独者发明的,是感性、敏感的人做出来的,游戏也是如此。虚拟游戏“绿洲”的开创者詹姆斯·哈利迪亦是孤独、感性、敏感的,所以他才把他的爱恋、遗憾以及后悔全部都藏在游戏里,等待着能够读懂他心思的人把它们一一解开。
游戏的三个关卡,无疑是人生的三种境遇:关于竞争,关于错过,关于输赢。有时候,拼了命的向前找不到出口,倒不如打破规则的限制,逆向思维,或许就能够“退一步海阔天空”;当爱情遭遇友情的牵绊,你是黯然放手,还是勇敢做出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抉择,虚拟的游戏能够填补你内心的遗憾,可是现实中呢?输赢无非就是两种结果,输了不一定就是输,赢了也不一定就是赢,人们总是太过于在乎结果,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游戏,不过只是一场游戏,游戏的开发者,或许也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他想跟你说的,就一句话:谢谢你玩我的游戏,好好享受游戏的过程吧。真的无关输赢。
所以,像电影里主角的姨妈的男友为了玩游戏,把房子都搭进去了,又是何必呢?无数人Game over就想跳楼,何必呢?即使熬到最后,顺利玩通关,拿到了彩蛋,然后呢?
彩蛋真的只是彩蛋,虚拟和现实,并不是对立的关系。陪老婆和玩游戏,二选一,你怎么选?对于许多游戏死宅来说,这估计是道送命题。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找一个爱玩游戏的老婆,然后两人一起“并肩作战”,但,这并不是游戏设计者们的初衷。
摘下VR眼镜,放下手机,看看这个并不十分美好的世界,去拥抱身边的每一个人,拥抱真实。
是的,真实。相比于网络时代的冰冷(你永远无法知道,隔着屏幕与你调情的,是40岁的中年大婶,还是200来斤的猥琐大叔),这充满人情味的人间,才更让人留恋。而,相比于网络时代的便捷,我更喜欢用笔在纸上书写的真实。在远离虚拟,没有网络的日子,持半卷书,或者约上三五好友,曲水流觞,又或者在某个停电的夜晚,煮一壶清茶,玩味古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致。
就好像影片的结尾,网络奔现的男女主,选择每周有两天关闭“绿洲”,不过是想逃离虚拟,静静地在现实中依偎,看细水长流,听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