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时的除夕夜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除夕夜_第1张图片

        那时的人们对过年有一种近乎神圣的情感。离家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处,离家多么遥远,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中,以求全年团圆。

        进了腊月门,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大人们开始计划着置办年货。孩子们则在心里盘算着买多少鞭炮,买什么新衣服,买个什么样式的新灯笼;因为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提出的要求最容易得到满足。

        三十儿下午,“爷爷娘娘”(死去的祖先和长辈)被请回家,家堂高高挂起来,上边男左女右排列着本家已去世祖辈的名字,底下的桌案上摆着丰盛的供品,燃着香。这是一个非常庄严神圣的时刻,男主人毕恭毕敬,带领全家人磕头祭祖,其虔诚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大气都不敢喘,仿佛老祖宗真的就在那上面看着我们。祭完祖,家家户户都在为过除夕作最后的准备: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男人们把大水缸挑满,女人们则忙着包饺子,准备年夜饭。最忙碌的莫过于小孩子们,他们被安排一遍遍翻晒那些花花绿绿的鞭炮,一会儿跑去看长嫂们饺子包得怎么样了,一会儿跑去看母亲的炸带鱼出锅了没有。

        天近黄昏时,激动的心情更是难以言表。一遍又一遍地催问哥哥什么时候开始放鞭炮,一趟一趟不厌其烦地跑到街上看有没有人家已经开始。太阳尚有一丝余辉,已有人家在大街上巷子口燃起篝火,放起鞭炮。孩子们一边捂着耳朵一边拼命跑回家催哥哥,而哥哥却偏偏不慌不忙,惹得小弟弟小妹妹们不满地大呼小叫,又是提篮子又是扛杆子地跑在前面。夜幕渐渐落下来,满街的篝火也次第燃烧起来,照得整条街亮堂堂、暖融融的。鞭炮声如爆爆米花般一阵紧似一阵,这时你听吧,整个村子,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并伴有各色焰火升空。此刻除夕夜欢乐祥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新年的味道已经浓得化不开。人们欢声笑语竞相观看,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母亲、嫂嫂、姐姐们终于为除夕夜做完了最后的准备,也来巷子口看热闹,这是她们一年中最能心安理得地放松自己的时刻。孩子们则比赛,看谁家的鞭炮大,谁家的鞭炮响,谁家的焰火更漂亮。

        鞭炮声渐渐低落下去,大人们陆陆续续回到家里准备吃年夜饭,孩子们却三三两两从家里打出各式各样的灯笼。灯笼座上固定住一支红蜡烛,透明的塑料纸做成的灯罩上印着各种花色图案。许多灯笼光晕交织,一晃一晃的,如同在欢乐的梦中。大家把灯笼小心翼翼地举起,比谁的更亮,比谁的更漂亮。不一会儿,大街东西两头的孩子自然分成两派,各由一名年龄稍大且有威信的孩子组织起来排成一行。街西头的孩子高举灯笼齐声大喊:“打倒东头黑老虎!”声音拉得长长得,带着一股幸灾乐祸的味道。街东头的孩子不甘示弱,也齐声呐喊:“打倒西头黑老虎!”在这喊的空档,不知哪个孩子的灯笼着了火。正手足无措间,一个眼疾手快的孩子抢上前朝越烧越旺的灯笼又是用嘴吹又是用手扑,见实在不行干脆朝灯笼跺了几脚。看着破烂不堪、被踹得变了形的灯笼,那个孩子自然惋惜不已,但听到对方“气焰嚣张”也就顾不得了,马上加入喊“打倒东头黑老虎”的行列。一边喊,一边偷空看一眼被烧毁了的灯笼。毕竟一年只有这么一只灯笼,还没新鲜够呢,回家后恐怕还要挨母亲的一顿好嗔。

        大门上、院子里都亮起了灯。屋里暖融融的,火炕上摆着好几大锅盖饺子,都用黄纸盖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喝着年夜酒,拉着家常。

          年夜的兴奋劲正有增无减,就被大人摁进了被窝。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把盼了一年的新衣服分别套在棉衣、棉裤上,心里又无限期盼着第二天的到来。脑子里一面放电影般回顾刚才大街上游戏的情景,不时地偷偷乐出声来,一面又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神气劲,眼睛已抵挡不住瞌睡的进攻,慢慢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仍然继续着除夕夜的欢乐。

        儿时的新年,儿时的除夕夜,值得我们永久回味。那是年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中国特有的味道。

#羽西X 红蕴新生#

http://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儿时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