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师问:班里一个男孩子,看上去乖巧老实,话也不多,刚转学过来的时候对他印象蛮好。但时间久了发现他有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上个学期被逮到两次进行了严厉批评,也跟他们家长进行了沟通教育。结果这学期又再犯,总结他所拿的东西,有个特点,都是吃的东西,如牛奶、造型可爱的钙片、鱼肝油之类的,其他东西他不拿。跟他沟通了多次,发现这孩子自己的内心也很痛苦,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拿了之后又很害怕,怕别人知道,但后面看到新鲜食品他又忍不住去拿。我特别想帮助他,我想这应该是自控力和心理上的问题,但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求教?
我:这是心理问题,建议用认知行为等疗法来干预。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一般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匮乏感,另一方面是心理问题,或缺乏关爱或有童年创伤造成的。现在的社会,又是我们浙江这种富裕地区,匮乏感是不可能的。
一老师:该怎么治疗?有必要叫他们家长带去看心理医生吗?
我:怎么治疗一两句话说不清。如果家长愿意的话,我可以帮他小孩做一下。
一天后,在他们学校,看到了小A,长得很清秀,文静、聪明,很有礼貌,看起来家教不错。看到父母来看他,小A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父母都挺有修养,人都很精神,衣着雅致大方,属于社会精英阶层。
小A与父母交流了一会儿后,先让他离开了。
我:小孩子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吗?
小A父母:不是的,都是跟我们自己的。
我:一般会拿别人东西是匮乏感或不当管教造成的。他匮乏感是不可能了,自己带的,不当管教也不可能。那最有可能的是缺乏关爱或有童年创伤。他童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比如说,类似于……
小A父母:这个好象没有。……二姐经常会和小A发生争执。比如说,家里买了牛奶,他们两个人都想自己拿多一点,我们没办法就一人一半给他们分起来。小A自己喝完后,就会去拿二姐的那一份,二姐不肯,他就偷偷的拿,二姐发现了就会发生争吵,我们也说,店里有很多,吃完再买就是了,但他们不听,就是要争。还有,比如到哪里去玩,二姐说到哪里去玩,弟弟就不愿意去,说要到另外的地方去玩。弟弟说到哪里去玩,二姐又不愿意。结果搞得我们现在都不敢出去玩,怕他们又争起来。
我:嗯,现在问题的根源已经基本找到了。就是因为缺少关爱引起的。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怎么会缺少爱呢,我很爱孩子啊。我们很爱孩子是对的,但我们常常只爱在心里,不会或者说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孩子接收不到爱的信息,感受不到家长的爱。比如说孩子做了某件事情,我们很高兴,但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表现出来,或者只是淡淡的说,“嗯,不错”。这样孩子就接收不到我们的爱,得不到我们的鼓励。我们的爱要表达出来,我们原来的文化里面很缺乏这个,这要好好学习一下,推荐一本书《孩子知道你爱他吗》,是一位台湾作家写的,大陆还没正式出版,淘宝上可以买到繁体版的,建议买来看看。
我们知道,独生子女带来很大的教育方面的问题。同样,二胎三胎,如果不注意,也会带来问题。原来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是集万宠于一身。当有第二个孩子,父母的焦点就会集中到第二个孩子身上,大娃就会有失落感,就会觉得父母更爱二娃一点,这时候再有边上的人开一些“传统玩笑”,如:你父母不爱你了,爱弟弟(妹妹)了,以后你爸妈的家产都要给弟弟(妹妹)了。这样就会加深大娃的失落感。同样,当三娃出生后,二娃的失落感也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两个小孩年龄相差不大,只有两三岁的时候就更明显。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失落感,在二娃或三娃出生前,应该先征求小孩的意见。有的人说,如果小孩不同意生,怎么办?那我们大人可以加强引导,怎么引导,这里就不具体说了。小孩同意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时候,再引导他(她)去想一想,弟弟或妹妹出生后,你可以为弟弟或妹妹做些什么呢?等等。对通常邻居会开的那些“传统玩笑”要及早打好预防针,这样小孩就不容易被那些“传统玩笑”伤害到。
二姐和小A为什么要争牛奶?都想自己多一点?他们争的不是牛奶,是父母的爱。小A偷拿二姐的牛奶,潜意识里,他觉得就多占据了父母的爱。长期以往,小A就形成了看到喜欢的东西,特别是吃的东西,就去拿的自动化思维。
根源找到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加强表达爱,流动爱。当爱不再稀缺,充满整个家庭的时候,当然就不会有人去争夺了。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光光去解决小A拿东西的行为,那只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仪式感,来表达爱,流动爱。比如说生日,姐弟三个人的生日必需都同样对待,都要好好的过。老大生日的时候,父母送给老大一份礼物,老二、老三也各送一份礼物给老大。生日蛋糕吃过后,当天的活动就由老大决定活动项目,看电影、到游乐场等都由老大决定,全家参加。当老二、老三生日的时候,也是如此。当然,除了生日,我们还可以创造其他的仪式,如入学等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肢体接触来表达爱,流动爱。肢体接触是表达爱,流动爱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当两个人很要好的时候,往往会“勾肩搭背”,这时候往往就是爱在畅快的无障碍的流动。这一点,我们要向西方人学习,他们告别的时候,欢迎的时候,通常就会拥抱,我们也可以这样。有事没事就可以抱一抱孩子。
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沟通方法来表达爱,流动爱。可以看前面推荐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吗》,也可以学习我的《意象沟通法》。
第二,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干预小A拿东西的行为。具体做法略。
第三,通过意象对话技术,改善小A、二姐的情绪状态。具体暂定做三个方面。做心的意象,来观察、改善孩子的整体情绪状态。做学校的意象,来观察、改善孩子对学校的情绪状态。做亲子意象,来观察、改善孩子的亲子关系的情绪状态。
之后,做了小A的心的意象。最初小A心的意象是灰色的、椭圆形、表明粗糙,有着尖锐的角,通过意象对话,小A心的意象变成黄色的,散发着金黄色的光芒,圆圆的,表面光滑……
做完后,小A的表情明显更生动了,流露出开心、欣喜的笑容,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很开心,很舒服。
这些表明,心的意象做得很成功,小A的情绪状态在他自己不知觉的情况下,得到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