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相信很多家庭也度过了最紧张的两天。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步,而不是人生的全部,任何考试以及一些看似“挫折”的事情也都一样。人生很长,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奴隶社会(ID: nulishehui),不端不装有趣有梦,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说自己的故事。
——青榄君说
本文作者李学,Sofia,原国内上市公关公司高管,现移民美国洛杉矶。桃李奖学金创始人,南加州大学MBA。育有一儿一女,关注中美教育对比及文化差异。提倡终身学习。账号:加州学姐。
我们家山下的十字路口,电线杆上贴着一张布告,大意是:孩子,我们很担心你。妈妈已经原谅你了。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赶紧回家吧。我们爱你。
距离布告 500 米之外,就是加州著名的Pennisula High School(半岛高中),满分 10 分,每年考取常青藤和美国名校的学生不在少数,竞争压力非常巨大,有些孩子甚至需要通过吸食大麻来熬夜学习或缓解压力。
我们成年人的生活,每天都面临着数不清的压力,干不完的工作,还不清的房贷,永远缺失的睡眠,不断透支的健康,偶有亲人重病甚至离去,还可能会遭遇失恋、离婚甚至背叛。
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恭喜你,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压力至少一半需要你来一起承担。因为谁也不是天生的好父母,所以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个好家长。
虽世事艰难,但还得前行。所幸,我们还是找到了许多方式去发泄压力,去对抗厄运,并让我们从创伤中复原,比如,抽烟喝酒赌博,唱歌跳舞看电影,看小说打游戏,跟朋友吐槽或依靠社交媒体,逛街购物或清空购物车,跑步瑜伽冥想,或者诉诸于信仰。
可是细想一下,上述所有方式,暂且不论好坏,有哪些是我们的孩子在面临困难、遭遇失败时可以采用的呢?在他们即将面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失败和痛苦之前,我们是否已经帮助他们准备好了应对的办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妈妈,我觉得很有必要探讨一下“逆商”这个议题。
01
什么是逆商?
本质上,逆商是直面生活真相的勇气和能力。
“逆商”,又名“受挫力”,是从低谷中走出的能力,简称“复原力”。英文是 Resilience,译为人在厄运中依然拥有乐观和自信,在困境中重生,在并不完美的世界里砥砺前行。
Resilient 这个词,我最早是在儿子学校的标语上看到的,当时并不认识,查了字典后才跟中文的逆商对应上。后来我去学校做志愿者,经常听到全校集体广播表扬学生,被奖励的原因就有受挫力,还有负责任,有爱心和尊敬他人,被奖励的孩子可以在一堆玩具中任选一个。
就像“财商”和“情商”一度被人错误解读一样,不少人对于逆商,也存有一定的误解。
首先,培养孩子的逆商,并不是让孩子坚不可摧。
相反,我们要不断告诉孩子,遇到失败或不公,可以难过,沮丧,哭泣,崩溃、甚至短暂的情绪失控,也可以找人倾诉,向人求助,甚至可以跟对方理论,这一切都合情合理,并不可耻。
因为,最终我们并不希望孩子刻意隐藏所有的消极情绪,而是要学会化解负面情绪,最终有勇气从负面中走出来。这种原地复原的能力,其实类似于水中的“浮力”。我们最希望孩子做到的是,如果有一天不幸被推到水下,能够很快地浮到水面上来。
其次,提升孩子的逆商,不是让孩子事事完美。
复原能力强的人,不是追求完美的人,因为生活本来就并不完美。追求完美的人害怕犯错,事事精确;而具有复原能力的人,喜欢不断尝试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相比完美主义者,逆商高的人,一路走来可能并不平坦,但往往更能坚持走到最后,也更加容易获得幸福和成功。
最后,不要为了保护孩子而让孩子与逆境隔离。
作为父母,我们生来就有保护孩子的欲望,甚至想要替让孩子承受一切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不让孩子接触现实,这无异于营造了一个虚假的环境,等到有一天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真相时,首先没法接受巨大的落差,其次也无计可施,剩下的只是一颗易碎的“玻璃心”。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内心强大”,永远不会被现实的残酷击倒。可是真正的强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被保护出来的,而是在现实中历炼出来的。而且,孩子的人生百味需要他们亲自去品尝。你若替他们承受了所有的苦,他们哪能品尝到真实的甜。假如没有了苦,甜又是什么?
02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逆商?
因为,真正的人生是不顺的人生。
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培养孩子的逆商?是智商和情商已经不够用了么?靠着聪明和努力,还能过好 21 世纪的人生么?
幸或不幸,生长于新世纪的孩子们,不仅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得与“机器人”斗。这个社会竞争残酷到处处厮杀,从孩子出生前抢医院,三岁时竞争幼儿园,一路升学抢资源,有名额才能买房子,摇号才能买车……将来,他们的人生路上会有多少挫折和困难等在前面,自不用想。
所幸的是,孩子越小的时候,试错成本越低,遭遇失败后的反弹力和杀伤力也是最轻的。
三四岁的孩子,受了再大的委屈,最多就是号啕大哭、躺地打滚;
七八岁的孩子,遭遇再大的困难,至多只是恶语伤人、摔摔打打;
十几岁的孩子,如果面临困境,就有可能懂得了绝食、离家出走、轻生、甚至犯罪。
就在三周前,美国德州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因被心仪的女生当众拒绝而无法接受,于是在校园里大开杀戒,连同女孩在内的十个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这些如噩梦般残酷的画面,我们连想都不敢去想,更别说亲身经历了。
如此说来,帮助孩子做好“受挫”的准备,永远也不嫌早,美国心理学家 Kenneth R. Ginsburg 曾在畅销书 B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and Teens 中谈到,孩子无论是 2 岁还是 18 岁,都有那个阶段可以培养的”逆商”。
而培养逆商最佳的场所无疑是“家”,这个最能“容错”,既讲理又讲情的地方;培养孩子“逆商”的最佳导师也无疑是父母,因为“逆境重生”最需要的是“绝对的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只有父母才能给得起。
为人父母,我们最该为孩子做的无外乎是几件事儿: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的生命旅程;
带领孩子探索生活背后的各种 “Why”;
不断的告诉孩子你疯狂地爱着 TA;
热爱生活并努力教会孩子热爱生活。
03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提升“逆商”?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受挫力”这种“肌肉”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只有“经受痛苦”本身,才能让我们对抗挫折的这块“肌肉”得到成长,从而越来越强大,甚至百毒不侵。
首先,这种应对困境的技能,靠孩子自己是很难学习的,需要依靠家长的持续帮助,反复练习和不断加强。
有时,我们会误以为已经强调过几遍的事儿,孩子就应该知道了,甚至学会了,其实不然。过后,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父母对于培养孩子逆商最有意义的帮助,不是喋喋不休,不是小题大做,不是过度引申,不是指责批评,更不是故意恐吓,而是一次又一次不失礼貌的提醒和强调,帮助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因为,只有完美的练习才能产生完美的结果。
我身边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名叫 Laura,不仅事业成功,而且教女有方。三十五岁时她放弃台北优渥的生活来到北京追求事业,因为远离家人和朋友,4 岁的女儿很不适应,多次提出来想要搬回台湾跟外婆住。于是 Laura 花了 5 个月的时间帮助女儿在家过渡而没有送幼儿园。直到女儿彻底准备好时才插班进去,正式去之前妈妈又多次假扮幼儿园的小朋友,让女儿演习怎么跟人交朋友,怎么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该怎么办,从而帮助女儿顺利完成新环境的转换。
正是这种在小困难中的不断”彩排”, 才能让孩子日后在遇到大困难时,有能力从低谷中走出,在困境中重生。毕竟,世事难料,谁又能幸运一生。再说,上天何曾放过谁。
其次,培养孩子的逆商,最根本的是父母自身是如何应对失败、挫折和困境的。
最早提出“逆商”的美国教授 Dr. Paul Stoltz 也曾说过:“父母显示出来的坚毅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坚毅程度”。因为,身教永远大于言传,孩子不会听我们怎么说,只会效仿我们怎么做。
刚才提到 Laura 的女儿,五岁时面试英国国际学校一年级,一句英文也不会说的她,靠着超高的领悟力和肢体语言竟然被录取了,学校看中的正是她在压力面前临危不乱的品质和极好的家庭教养。
结果,入学以后,问题来了。连续三天,女儿上课都以身体不舒服为由去校医室休息(校医是全校为数不多会说中文的人)。接到学校电话时,Laura 正在日本参加一个国际广告节的评奖。当晚,她给女儿打通电话后,完全没提学校反馈的情况,而是告诉女儿,她需要熬夜准备第二天的广告大奖申报,需要用全英文提案。女儿问她,妈妈你紧张么?Laura 说有点儿紧张,因为她平常不讲英文,但是她在非常用心地准备,相信评委能够感受得到,所以她很有信心。后来,Laura 凭着出色的演讲能力为公司拿下了两个广告金奖。
接下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从那以后,女儿不但没有再去校医室躲避,而且开始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只用了半年就通过了学校给国际学生安排的英语课程。要知道其他学生平均需要 1 年到 1 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为此,老师特地给她的女儿颁了一个“Efforts in English”的大奖。果然,身教优于说教,Laura 正是用自己乐观面对压力的态度让女儿学会了如何积极面对困境。
最后,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逆商,我还总结了一个清单。可能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也可能还需要在某些方面继续提升:
遇到任何问题,先检讨自己,再帮助孩子检讨。就事论事,不要过多衍生。
分清事实和情绪,先安抚情绪,再沟通事实。有时候说话的语气比内容更重要。
孩子身心受伤时,第一时间抱住 TA 并告诉 TA 你非常心疼。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发生危机时,专注的聆听孩子比说出任何金玉良言更加重要。
不断让孩子知道,错归错,爱归爱。父母的爱不以孩子的对错为前提,也不以孩子成败论母爱。
告诉孩子,坦诚沟通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并且努力兑现这个承诺,不断让孩子尝到沟通的“甜头”。
理性区分真正的危机以及普通的失败。一两次的考试失利,输了某场比赛,算不上真的“逆境”。而当孩子真的遭遇困境时,确保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给予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和帮助。
教会孩子幽默。Option B 中提到,幽默感能让人更好的应付困境。
在教会孩子享受之前,要学会忍受;在教会孩子成功之前,先学会如何失败,以及在倒地之后,如何优雅地站起来。
要教会孩子,不仅要珍惜那 5% 闪闪发光的日子,还要能享受那 90% 的平凡日子,也要能熬过那 5% 的艰苦日子。
说到底,我们培养孩子的逆商,其实只是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事情从来不会变容易,但是你会让自己变得更擅长去处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