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关于时间和任务的管理方法

GTD--关于时间和任务的管理方法_第1张图片

最近粗浅地看了一遍原版《Getting Things Done》,它主要介绍了在多任务环境下妥善做好各项安排的方法。

这本书在国内的时间管理圈子里很风靡,它有很多值得尝试的提升执行力的方法,但也有它的一些限制。warfacon老师就提到了要注意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出发点,它主要是针对那些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的,他们的工作非常繁忙,而且很多行为模式也很职业化,执行力、领悟力都比普通人强了好几倍,采纳GTD的体系也许对他们是很有效果的。

但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却未必适合,因为GTD是一套很成系统的行动方法,很多人一开始就照着书里的内容全部开始执行,但是要知道即使是长久地改变一个习惯都很难,更何况要一下改变这整一套的习惯,而且这些习惯也许要练个50天100天才会有一点效果,可想而知能坚持下去的人有多少,所以在应用这套方法的时候要谨慎。另外,由于翻译的问题,目前国内主流所理解的内容其实和正统的GTD研究学校还是有分歧的,我们不能盲目跟从。

撇开它不适用的部分,它把整个执行的过程拆解得非常详细,对一些做法背后的原理阐释得也很清楚,这是很值得我们仔细玩味的。有一个我很有感触的观点是Recording,把脑子里要做的事情落在纸上,不放过每一个念头,以文字记录下来,因为这些悬而未做的事情如果不记录,板上钉钉确定下来,那它们就会时不时地占据在脑海中,每次出现都要花费脑力去想它们相关的事项,让我们总感觉自己overwhelmed,但是他们停留在脑海中虚无缥缈,注意力一转移,事情又过去了,导致没有认真地确定计划如何去做、什么时候做,所以即使经过了浅层的思考,它还是没有被处理掉,脑子里想到了又拿出来,不想了又放回去,思考没有深度。

而一旦落在纸上,你可以很直观地都看见,评估这些想法的重要程度,确定行动的时限,且进行有目的的删减。这个过程就像小强说的,如果脑子里有十只耗子,他们时不时地争相冒头,你不知道要去处理哪一只,但是把他们全放进盒子里,一次拿出一只来处理,拿十次,他们就都解决了,这里的盒子就是我们的纸和笔。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长久以来因为没有意识到用笔记录的价值,导致我们身处低效的环境中而不自知,深刻了解它背后的原理后,才产生了对这个动作的认同,以后都会爱上了记录了。

记录之后,就是What is the outcome?很多人会写一些大而缥缈的目标,比如要锻炼口才,要减肥,但怎样才算口才好?减掉多少斤才是你所谓的减肥?你脑子本身对于目标的概念就不清晰,怎么能指望自己在行动上能照着执行呢?这又一次说到了概念界定的问题,一个人做事情能有多高效、多准确,取决于脑子里正确的概念有多少。

想清楚之后就是What is the next action?,这点非常关键,这是空想和务实主义者最大的不同,清楚地写出下一个行动能够强制性地把你的关注点聚集到实际解决问题上来,不是说知道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吗?这就是没有把道理融入进自己的生活中,如果目标太大,那就拆分拆成最细的最近两天就可以行动的程度,一点一点,做下去。

Action,是这本书最重要的呼吁。

我们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开始,如果你感觉到手机上下载的各式时间管理的APP并没有经常在用,那么就可以淘汰掉了,手机原生自带的日历就可以解决掉很多的日常事务,包括语音添加事项,标记提醒等等。

用计划聚焦要完成的事情,列清楚每天必须要做完的三件事情。

大脑非常懒惰,如果不预先给它指引哪些任务重要,它就会找最便捷、最不花力气的事情去做。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周末的时光,如果不坚定地坚持自己的计划,时光就都在慵懒的享乐中度过了。德国花费大量资金倡导人们捐赠遗体,但是捐赠的比例只有 12%,但是,澳大利亚的这一比例却高达99%。这倒不是因为澳大利亚人比德国人更高尚,而是澳大利亚政府做了个小手脚:同意捐赠遗体是默认选项,而德国正好相反。舒服、不费力就是我们的默认选项。

要了解到大脑的这个特性,纵使有很多愿景,但是没有形成一个下一步的行动,那么你永远到不了你想到的目标那里。

三件事情可以很小,但它是开始朝前进步的契机。如果一开始不知道怎样确立这三件事情,可以看一下小强的建议。当我们往自身内部看,看不出很清晰明确的目标的时候,那就往外看,通过观察自己对外部事物的反应来确定自己的想法。现在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用小强的方法筛选一下你就能明白自己的动机在那里,接着从简单的事物入手,让每天都能有一点点有效的行动。


GTD--关于时间和任务的管理方法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GTD--关于时间和任务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