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说起来,我为什么要读《浮生六记》,好像有点附庸风雅之嫌。

有段时间被汪涵圈粉。看了几期他主持的节目,愈发为他的才气所震撼。于是,查找他的书单,《浮生六记》即进入视线。

文言版本读起来定是晦涩难懂的,我便自觉选择了由张佳玮译作的现代版本。我想我究是个俗人罢了,读过之后,总觉得全书最有趣的部分还是《闺房记乐》。

初见这个题目,窃以为古代文人开放至此,居然如此堂皇描述夫妻诸事。然终证实是我狭隘了。闺房记乐记得是,沈复与妻子芸娘从初识、结婚到陪伴终老这几十载发生在夫妻间温馨、有趣的生活小事。

一件件小事的描述中,沈复与芸娘的形象逐渐鲜活起来。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二人的夫妻感情反而有些格格不入:平等而互相尊重,平实而不失浪漫。他们懂得彼此的精神需求,颇有些“灵魂伴侣”的味道。这种婚姻状态放到现在,仍有许多人在期待、在追逐。

每当看完一本书,总喜欢去豆瓣看看其他人的评论。从不同的书评中,发现与自己相似或截然相反的感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前有林语堂形容芸娘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后有现代读者评判“沈复芸娘二人情商极低,沈复不思进取,芸娘不能与公婆建立和谐关系”。我不喜欢太绝对的妄评,书中三言两语轻描淡写,我们仅是读者,对当时情境并不能完全了解,他们所干的每一件事、做的每一个决定,受太多因素影响,岂是我等能体会通透?

一个有意思的书评说,若沈复家境殷实,就不会存在之后的颠沛流离,或许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会更加名流千古,争议也自会减少。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篇文章:

有许多为了生存努力挣扎的人,被另外许多人打入了“懒惰、不值得帮助、没有智商没有情商活该穷”的无间地狱
贫穷并不全部是懒惰,也不是罪孽,有时可能是阶级的产物

是的,我想,若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或生而富贵,或仕途得意,他与芸娘不为生活所累,可“锦衣玉食乐终身”,先前所谓的缺点不复存在,后人自不会有“不思进取、情商极低”之评判。

书中还叙述了许多内容,如沈复在园林设计、饮食养生以及浪游方面的心得。就像此书封底所述,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简单概括这本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约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

我虽未透彻地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但闲暇时得一朋友陪伴,过的并不孤独,并深深地被打动,特摘录几句以做结尾。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做远游计矣。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我是欢脱的分割线-----

好吧,我坦白,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从书里摘出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是说“人生就像一场梦,欢快的时刻又能有多少呢?”,来自于李白先生的一首诗。

我对起题目、起名字这种事儿还真是不太擅长。4个小伙伴租房过起北漂生活,要给我们的小屋起个适合的名字。我想的是——“正晴苑”:正,一群正能量的人;晴,希望大家每天心情晴朗;苑,附庸风雅,用来凑字。有没有很根正苗红好青年的感觉?当然,最终没有用这个名字,我们用了更加直白的一种,特别爽。

说起我们的北漂,虽然有各种犹疑、烦恼与不易,但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不期而至的欢快。没有太多的过渡,直接进入社会,一瞬间我们真的成年,感受生活,并学会生活。

有天晚上我们感叹好久没好好运动了,要不打开电脑跳跳操吧,然后两个人像傻了一样做了三遍广播体操。对,你没看错,就是我们初中高中做的那种广播体操。但还蛮开心畅快的。

我的絮叨好像多了一些,可能是最近看燕子的书被影响的。那么,晚安世界。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