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不是领导者的好品质

20161103,57/70,晚间打卡

摘自2016-11-03 吴钩 罗辑思维

罗胖曰

最好的领导模式是成为“纽带”——

1. 促成协作,而不是仲裁是非。

2. 成为资源,而不是约束行为。

3. 用定义方向来积累影响力。

4. 在关键时刻成为关键因素。

历史上三位最勤政的君主~开创帝制的秦始皇、明朝的朱元璋与清朝的雍正。这三名皇帝的勤政,看起来令人不得不佩服,甚至认为这才是君主的典范。然而深究下去,便会发现,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朱元璋、雍正帝,其勤政的表现,其实都是君主专制的逻辑使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君主制下,帝王超级勤政,无非是皇权专制的表现,越勤政,越专制。“勤政”实在不是皇帝的好品质。

让我们再看另外一种君主形象:宋代的仁宗皇帝被认为“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宋仁宗清醒地认识到:君主不可凭一己之意专断行事,而是应该“付之公议”;公议通过,则由“宰相行之”;行之是否得当,则由台谏进行监察。

这正是宋代形成的“共治”体制:君主端拱于上,但只是作为主权的象征、道德的楷模、礼仪的代表而存在,并不需要具体执政;国家的治理权由一个可以问责、更替的政府(宰相)执掌;同时设立一个完全独立于执政系统的台谏系统,负责对行政的监察、审查、问责。

这样的治理制度,难道不比秦始皇、朱元璋、雍正的“勤政”更合理吗?

优良的治理形态,不是“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也不是像明朝的嘉靖、万历那样数年不临朝,而是建立“虚君共治”的治理构架,运作赖之合理的分权制度。

君主最大的美德不是揽权,而是谦抑,不与政府争权。进而言之,政府最大的美德何尝不也是谦抑,不与社会、民间、市场争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勤政”不是领导者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