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差原理——计算机如何构造人眼3D视觉

平时我们能够看到的二维图像,能够让自己具备三维立体效果的有:立体图片、3D电影、VR虚拟现实。也许你会说当你看到一种普通的照片时,仍然能够分辨物体之间的前后立体关系,但其实这只是利用光影效果、明暗对比来体现的,这跟我们身体所处或眼睛所看到的立体世界(上下、左右、前后)有着本质差别,因为普通图片始终是二维空间。

那如何利用二维空间来生成三维的立体效果呢,比如我们看3d电影时,图片只是在屏幕这个二维平面进行显示,为什么我们在观影时可以看到一些物体从身边擦肩而过的立体画面。接下来就提到我们需要引入的核心概念——视差。

基本原理:人类之所以能立体,主要原因是左右眼双眼看到的不同画面所构成的视差。

通俗的解释就是,你的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景是不一样的,这两幅图景的差别就构成视差,随后大脑将左右眼不同的图像进行合成,从而形成立体视觉。

计算机想要模拟人类视觉,只需要利用两台摄像机拍摄出左右眼两个视角的图像就可以了。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在此以3d电影和2d电影区别为例: 3d电影眼睛的两个镜片会分别给左右眼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假如不带眼睛会看起来一片模糊,但带上眼睛之后,由于做了不同眼睛图像的分离,便可以看的很清楚,并且更加具备立体感。以前理解2d电影本身也是一个3d的世界,但其实从拍摄照片的角度来看,记录在照相机或者摄像机里面的只有二维数据,不同像素点的亮度值直接决定景深,仍然是一种2d的处理和呈现。但是对于3d电影,拍摄手法要比2d电影要复杂很多,并且带上3d眼镜之后,能够感受到一些画面在自己身边,也就是以投影屏幕作为一个二维维度,并且有了三维的延伸,这就是2d电影和3d电影最大的差别了。

视差理论的应用

1.立体图像

比如一张立体图像,里面有一只猫,你换一个角度看,他还是变化表情,非常生动有趣。哈哈其实很简单,这只是利用光学折射原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材质,折射出来的图形会有差别,因此两只眼睛接收到的图像是有视差的,从而生成非常立体的三维立体图。

2.3D电影

最核心的是利用光的偏振原理,光的偏振通俗的理解,光的振动方向为四周圆状,经过偏振片之后过滤出只有一个偏正方向的光线。3D电影拍摄时利用放置两台不同偏振片的摄像机进行拍摄。用户观影所需佩戴的3d眼镜的两个镜片其实也是对应于摄像机的偏振片角度,两个偏振片角度相差九十度。

在放映电影时,实际上每一图像帧都有左右眼两种,左右眼图像帧连续在荧屏上显示,从而不佩戴3d眼睛看到的画面是模糊的。但是佩戴3d眼睛之后,由于不同镜片的偏振片能够过滤出左眼和右眼图像,并且屏幕的图像刷新率高于人眼的识别度,最终用户的左右眼分辨看到两种视差的图像,最终在大脑中对左右眼视差图像进行融合,形成3d立体效果。

4.VR虚拟现实

当你带上虚拟现实头盔之后,会发现自己置身于虚拟世界,比如是VR电影里面的一个观察者。VR与3d电影有一定相似之处:通过VR眼镜,为左右眼提供不同视差图像,从而形成立体感。只是VR头盔利用的不是光的偏振,而是利用计算机图像模拟出来的数据。

VR相比普通的3d电影或3d游戏最大的差别:

  • 用户坐标在3d坐标系之内,也就是构造的虚拟世界中,用户置身其中,这是VR提供强烈沉浸感的核心因素之一;
  • VR已经不再是导演视角,而是用户视角。也就意味着用户在虚拟世界中能够随意转头走动,看到虚拟世界的一切。以前的电影只提供导演视角,所有看到的内容由导演控制。
VR相比当前任何的3d技术,给人提供更加强烈的沉浸感。另外由于虚拟世界,全都有人为构造,从而能够提供更多现实世界中无法感受到的体验。
VR的思考延展——虚拟现实逐渐具备更强的连接真实世界的能力
人们对于虚拟世界或新生事物的畏惧,许多担忧都太过多余。担心人们沉醉在虚头巴脑的世界当中无法自拔。其实我们学习孔孟之道,也是虚头巴脑的,只是他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但是当你看到Photoshop和3dmax等设计辅助软件,能够打印出一张张美丽的彩图,甚至构建出一座高楼大厦。在未来,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空间设计出一辆轿车并3d打印出来,军队通过虚拟空间模拟训练提高实战技能,太空探索者能够在虚拟世界看到浩瀚的宇宙。
就像你越来越多难以判定你的微信社交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一样,虚拟现实逐渐具备更强的连接世界的能力,到时候可能就没有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说,两者将会更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