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选择星标或置顶,不定期资源大放送!
阅读大概需要12分钟
Follow小博主,每天更新前沿干货
转自 | 乾元商学
从1亿人拼到6亿人拼,成立4年多的拼多多因为发展太快,连宣传语都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6月16日,拼多多的总市值突破1000亿美金,超过京东100亿美金,位列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与此同时,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身家也进一步水涨船高,达到3210亿,以454亿美元(约合3213亿)的财富,超越全球富豪榜第22名马云(身家为439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而目前的中国首富还是马化腾。马化腾身家高达522亿美元,超出第二名黄峥近70亿美元。
黄峥身家的增长,得益于近期拼多多股价的良好表现。有数据显示,4月初以来,拼多多股价上涨约143%。其中,6月16日美股开盘后,拼多多涨幅一度扩大至7.5%,续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
一时间,黄峥,这个在公众视野中还很陌生的名字迅速刷爆朋友圈。
其实在业界,伴随着拼多多一路被诟病,一路被看衰,同时一路在疯长,创始人黄峥早已是各方研究的现象级人物。就如同拼多多被定格在“另类”一样,黄峥,也被一层层另类的光环包围。
拼多多在巨头的围堵下越战越勇? |
拼多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以说,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2018年5月,刘强东在谈及强势崛起的拼多多时指出:京东的用户群体和产品品质跟拼多多相比是另外一个level,拼多多和京东的产品重合很少,对京东影响有限;一年后,京东拼购App更名为“京喜”,正式进军下沉市场;两年后的今天,刘强东的身家不足黄峥的三分之一!
2018年6月,阿里巴巴CEO张勇在谈及拼多多时称,拼多多就是在帮淘宝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一年后,拼多多的财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拼多多有一半的增长来自一二线城市!
2020年6月,现任京东零售CEO徐雷谈到市值已超越京东的拼多多时说:我不在乎成立四年的公司,(拼多多)要留给市场和顾客去检验;话音未落,拼多多今天再次大涨6.26%,市值达1048亿美元,京东的美股市值为867亿美元。
拼多多,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你越是不看好它,它的增长就越来越快!
于是问题就来了:电商大佬在看待拼多多时,为什么都出现了认知上的集体性偏差?
有人说,这有什么好分析的,不就是拼多多上的商品价格便宜吗?但是,低价只是企业起飞的可能之一,而不是绝对的:为什么拼多多的低价战略能占领市场,其他的人就不行了?
从本质上说,拼多多带来的不是低价和消费降级,而是,实实在在的消费升级!
为什么这样说?
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很大的,当深圳的白领喝着15元一瓶的矿泉水觉得自己的消费升级了时,喝惯了罐罐茶的农民小孩能吃到1块钱一根的冰棍时,这就是一种消费升级,而最先发现并提供这种消费升级的,就是拼多多。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淘宝和京东没有第一时间提供这种消费升级呢?没赶上时机!
淘宝和京东专注于电商发展时,最先使用电商app的,是二线市场以上的城市用户;而因为涉及到支付信用等问题,在银联卡都不普及的农村等低线市场,电商app的下载率是很低的,所以多年来农村电商也一直都发展不起来,甚至在多年以后,电商app在功能上已尽量做到了简化,广大农村地区的用户还是尝试者寡。
拼多多出现后,刚好赶上了微信在农村地区普及的机会。事实上,拼多多最先切入农村市场,用的就是微信的红包功能,微信红包结合拼团,一下子就把低线市场的支付问题打通了,拼多多也成为五环外市场下载率最高的电商app,没有之一!
所以,我们看拼多多,绝对不能单向思维,只看到它价低、货品质量有时难以保障方面,还应看到它出现后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拼多多更加宏远的战略规划。
黄峥是谁? |
黄峥——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2007年从谷歌离职创业,先后创立电商代运营公司和游戏公司。2015年4月创立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2016年9月,拼好货、拼多多宣布合并,黄峥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以下为黄峥自述:
小时候谈不上贫穷,但比较拮据,小时候经常要穿妈妈同事或者是亲戚家小孩的衣服。很多消费习惯和前期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跟现在拥有的财富没太大关联。比如我妈到现在都舍不得打车,她会觉得时间又不值钱,太浪费了。这个对我一直有很大影响,包括影响我思考做商业,我脑子里一直都记着我爸妈这样的普通家庭,他们是怎么思考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我的小学很一般,但考上了杭州最好的中学之一,杭州外国语学校。相比于其他中学,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杭外毕业后被保送到浙大混合班,也就是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
我在上学时就意识到几个事。一是寒门出贵子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尤其是官二代非常优秀。二是田忌赛马,在整体资源劣势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局部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基于此,平凡人可以成就平凡事。第三是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我在上学时有一个较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一、努力做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时间,损失了逆反、捣蛋的青春时光,后来才慢慢悟到“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关于工作
我第一个实习的公司是微软,但毕业时没有留在微软。一是觉得自己留在微软能看到自己十年后的样子。另外,“人生导师”介绍我去当时还不成熟的Google。所以我就在Google做程序员和产品经理,后来还成为Google第一批回国员工参与Google中国的初创阶段。
我对 Google 有一些个人的观察。
一是Google非常重意识形态,当意识形态发生冲突时,反应超出一般商业公司。
二是Google鼓励基层创新,但核心权力高度集中,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三是Google的“不作恶”深入到了基因,把使命、价值观放在了利润之前,而利润只是随着做正确的事带来的副产品。
四是Google的大部分收购很成功,这些收购案例大多是收购了拥有很好团队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融入到Google的文化逐渐变大。不过也有很多事是Google无力改变的,比如Google没有逃脱层层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Google在社交上的尝试也不成功。
关于创业
我最早创业做的是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对于商业来说,只有赚钱才是道德的,应该按照商业的逻辑去做一个本分的商人。
我为什么要再次创业?第一是我还喜欢当前的事和团队,我很喜欢深度的和一帮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披荆斩棘的创造一些东西。第二是自己还有一些野心,还有一些能力和能量没有释放,隐约觉得当前的机会能让自己做出一个影响面更大、成就感更强的事。
黄峥的创业理念 |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
只有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移动互联网第三波人口带来的是下沉人群,拼多多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移动互联网未必是用户的下沉,而是用户拉平了,它让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拥有了和一线城市一样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交易能力,这是PC时代做不到的。
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跟消费能力没关系。实惠这件事,是一个普适性的需求。比如我妈已经算是一个有钱的妈妈,但她出去买菜、买纸巾,还是会在乎一两块钱的差异,但她同时也买高配的iPhone。传统公司采用一二三线来划分人,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
低价只是拼多多阶段性获取用户的方式,拼多多对性价比的理解是“始终在消费者的期待之外”,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占便宜的感觉。
拼多多试图做消费和娱乐的融合,拼多多的使命就是多实惠多乐趣,让消费者买到更多更实惠的东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更快乐。
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五环内的人群理解不了。
运营情况
现阶段拼多多对整个商品和服务的品质管控都很初级,拼多多正在通过升级供应链和打击假货来提高商品质量。
部分员工对公司的理解依然是流量至上,这些员工在流量思维环境里受了多年教育,拼多多成立不久,和员工的统一思想还没做得很好,得从上往下贯彻。现在的情况是我在这一头,整个社会和媒体在流量的那一头,员工可能在中间。
拼多多对运营员工的考核是留存、复购第一,GMV第二。
未来发展
拼多多不会做采销,也不会做物流和配送,对供应链升级是拼多多长期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
全品类扩张依然是传统的流量逻辑,品牌升级也是一个五环内人群俯视的视角。拼多多不一定要品牌升级、要全品类,拼多多要做的事情永远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拼多多目前没想做服务电商,因为实物电商已经足够大。服务电商是流量思维,即流量灌进来,用不同的服务去消耗这个流量。拼多多的出现就是因为不用旧思维,在以人为先的思维下,先想这个人需要什么。
拼多多与淘宝的模式有本质的不同。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淘宝一直倡导C2B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长尾的,很难做反向定制。
而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极大降低成本。这也就是沃尔玛和Costco的差别,拼多多的终级定位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
拼多多和淘宝是错位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成长的更快。拼多多并不想做第二个阿里,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式,你可以说我low,说我低级,但你无法忽视我。
京东、唯品会和蘑菇街都试验过类似拼多多的模式,但对它们来说,拼团只是一个创造GMV增长工具,拼多多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拼多多在APP里几乎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可以想象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投资和创业
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part of the company,要有长期持有的心态去寻找好的生意和合伙人。这和创业很像,一方面要关注生意的模式,选择正确的生意模式,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个生意模式的细节。另一方面要挑好的“合伙人”,在投资时要把创始人和CEO当成自己未来的合伙人,看自己是不是愿意和他们长期做事。
投资除了关注好生意,好团队,还需要在乎是否是好价钱,这和创业也很相似,查理芒格让巴菲特意识到该用一个合理的价钱去买好公司,而不是花时间去捡烟蒂(价格便宜,有些残余价值的、但往往不那么好的公司)。同样,一个好的公司应该花力气去解决、克服那些正确又难的问题,而不是四处捡一大堆芝麻。
投资另一个和价钱相关的点是看这个deal in loss是否整体可以承受,从创业的角度看就是投入一个事业的时候要看会不会把自己搞死,活着是创业的第一要务。同时又要用另一个角度来评估,即能不能赢,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赢。
和投资特别要关注商业模型一样,创业本身对行业及生意模式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结果,也就是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然后再想如何把事做正确。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前进远比在不正确的方向狂奔要好。创业很多时候和投资一样,选择比努力重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点,但像投资中复利的连续回报也是很厉害的。
巴菲特在谈到投资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生意的护城河。如果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我们得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费用。那些随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在资产的购置上,错误的浪费其实是不太会的,最多只是买贵了一些。而在费用的浪费上则非常可恶,往往还有负作用。
重磅!DLer-强化学习交流群已成立!
欢迎各位RLer加入强化学习微信交流大群,本群旨在交流强化学习框架、策略梯度、DQN、理论推导与算法实现、前沿技术与顶会文章解读、应用场景等内容。更有求职内推、算法竞赛、资源干货、业界前沿资讯等,欢迎加群交流学习!
进群请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如强化学习+上交+王明)
广告商、博主请绕道!
???? 长按识别,即可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