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夢青山绿水间一山水画大家祁大寿先生作品赏析

木子 原创

目前存畄在民间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隐名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有少量的青绿小写意山水画,作为特殊年代的外贸换汇商品,仍能存畄于国内民间少数藏家手中,实属不易。余手中存畄数十幅,均創作于约40X30厘米的特定宫绢之上,这数数十幅作品,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构思超妙,绝美绝佳的江南风景无一雷同。根据筆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应为生活在当时的山水画家祁大寿先生遗留的作品。

一、有关大寿先生的点点滴滴

说起祁大寿先生的名字、大家可能感到陌生,这是一位被时代遣忘了的画家。祁大寿,字小松,号叔万。1922年生于北京,正红旗籍满族。其父祁井西先生糸民国时期(活跃于上世纪20一40年代北京画坛)北京著名山水画家,筆墨功力深厚,其仿宋元名作几可乱真。祁大寿先生十岁即从其父学画,耳提面命,获益甚多,作品渐入宋元名家画作之堂奥。16岁即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其时画学会为北北平画坛之最高学术机构,一时名家云集,陈衡恪,金城,王雪涛,胡佩衡,陈半丁,吳镜汀,祁井西、王慎生诸多名家皆在其中。祁大寿得益于诸多名家指点,画艺大进,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年不及而立),便在荣宝斋,伦池斋等名画店掛筆单卖画。解放后加入北京中国画硏究会。后分配到北京宫灯美术厂工作,一生低調,奋力作画,不慕虚名。

二、了解一下中国绘画简史

自魏晋南北朝起,中国便己出现早期山水画作,当时的顾恺之,陸探微,田僧亮,戴逵等画家皆有名于时。隋未展子虔"游春图"更是至今传世最早的一幅绘于丝绢上的山水画作。隋唐时期,山水绘画已形成早期的轮廓,筆墨线条由较为简单的勾斫之法开始发展到皴擦点染诸法並用,王维作画诗中中有有画,画中有诗,被尊为山水画鼻祖。不过山水画真正的走向成熟还是在中唐以后到五代十国时期,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大青绿山水画开始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更是将山水画技法推向高峰,形成雄浑峻峭,大气磅礴的北方山水画法和茵俊美,郁勃蒼秀的南方山水画法。皴法也丰富多变,披麻皴,斧劈皴,勾雲皴,解索皴,雨点、各种皴法丰富多彩。到北南两宋,范宽,李唐,王希孟,刘松年、马远,夏夏圭之辈,又极大地完善了山水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使两宋山水成为后世难以逾越的时代的典范。萁中,王希孟的干里江山图青绿山水长卷为绝世之作,对后世影晌极大。元明时期的文人山水画是当时时代的亮点,元四家,明四家作品,一直是想要汲取传统筆墨的后代画家们描摹的范本。直至清四王的出现,固守不变的传统筆墨笼罩着画坛,后清四僧横空出世,使山水画筆墨大变,生机勃发的表现形式和不拘一格的筆墨技法,标新立异,大破大立,我自为我,法无定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给中国传统绘画注入新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力,深刻影响了后世民国乃至建国以后的中国画坛,吳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石鲁,付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张大千,何海霞等一众大师的作品扉不受其影响。自民国以来,祁景西父子的绘画生涯,也在传承与探索中起伏跌宕。如果说祁景西先生一生绘画皆侑于宋元人的筆墨藩篱,在新中国经历后半生的祁大寿先生在时代发展进步的薰陶下,筆墨意境则是有所创新和突破。这从他上世纪七十年代遗留下来的大量的隐名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在构图和筆墨中的明显的变化,

三、隐名画作的创作年代

上世纪七十年年代,那一时段他大约50一60岁之间,正是一位山水画家筆墨成熟的阶段,若从他十岁学画起,也己有40一50年的创作实践了。但政治环境的失落,挤压与无奈,使他无法解脱精神上的枷锁,艺术创作陷入封闭沉闷之中。因此当他被选中接受创作换汇外贸画作的任务后,他的郁闷的精神陡然解放,应该是喜出望外!

他立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艺术创作的天地中,"他躲进那间黑黢黢的九平米的画室,得以躲僻来自外部的歧视和责难,使沉没的心灵稍稍得以平静。头项上只有一只度数不高的小灯泡,昏暗的灯光照着一张小小的方桌,权当画案。屋里黑黑的,他不仃地吸煙,默默地构思着,随后飞快地起筆作画。"(尹言先生语),那一时刻,他的的精神,他的灵魂,早巳飞出那个狹小骯髒的世界,驰骋在广阔无垠的艺术天地里。他自由任性地在筆下的绿水青山里,寻找那奔放的洒脱的,自由的艺术的夢境。在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对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憧憬与渴望。他打破了宋元青绿山水画细腻,缜密,拘谨的画风,而是恣肆潇洒,自然放纵,熟练地运用多种皴法,在不经意间信筆挥洒,在筆墨间,从心胸中飘洒出一种迭宕起伏的艺术激情。那一刻,他早己忘我,而是任自已的精神与灵魂,驰骋于生机无限的青山绿水之间。

    美哉,大寿之画!


在他的的筆下,青翠的群山,山島竦峙,碧水澹澹,江波浩淼,翠屏叠嶂,农舍田园,曲径幽幽,古寺隐隐,溪流婉转,渔歌互答,松亭眺望,一派天机溶溶的祥和景象。这期间他的作品,格调秀丽清新,超尘绝俗,自由洒脱,筆势起伏跌宕,构图干态万状,超脱古意,浑然天成美景。细读他的作品,恍惚游走在江南秀美的青山绿水间,看鸥鹭翱翔,听渔歌互答,臥松涛亭畔,观飞泉溪流。令人神游物外,暢舒胸怀。非绘画大家,能以咫尺画幅而包罗万千之物象乎?答日;弗能也!艺术品是用来欣赏的,它必须给人以美的感受,能陶冶人的心性,启迪人的灵感,祁大寿先生以他灵动的筆触,精妙的构思把一幅幅可游,可行,可居,可观赏怡乐的绝美画图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怎能不为之倾倒,为之赞美动容?!筆者以为,其气度之超然,筆墨之精美,物象之传神,其水平己不亚于传统山水画大师张大千,吳湖帆,付抱石,陆俨少,何海霞诸先生同类之小幅作品,而其艺术报酬,創作环境之艰苦更无法相比较。

下面,让我们们共同赏析祁大寿先生当年的几幅作品。


寻夢青山绿水间一山水画大家祁大寿先生作品赏析_第1张图片
溪流烟树图

这幅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青绿山水小品(30x30Cm,绢底)清溪煙树图,(擬名),依据艺术风格和筆墨特点,应为祁大寿先生所作。画中溪流清湍,绿荫长亭,近山坚质,远山朦胧,树木葳蕤,错落有致,笔墨疏简洒脱,丛林幽深淡远,颇有世外桃园,清流奔湍的意境。画家手心相应,近水远山,丛篁怪石,皆随意点染,趣味天成。笔墨间流动的,是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万象的深刻洞察力。唐人包融曾有诗云:武陵川径人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先时见者为誰耶?源水今流桃复花。细读此画,似乎也包含着包融的诗意。以小见大,始知中国传统山水画之博大精深,之深邃悠远,之气韵天成,之富于哲理。始知坚守中国传统绘画底线的艺术家,对筆墨意境追求之执着,筆触变化之繁纷精妙,对生活观察之细微,对布局把握之精当,其文化涵养之深厚,与西方同类艺术相较,其技法和人文精神似更胜一筹。


寻夢青山绿水间一山水画大家祁大寿先生作品赏析_第2张图片
清溪放舟图

这幅绘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绢底青绿山水画作清溪放舟图.(擬名)(40X30cm),依据筆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应为祁大寿先生所作。

这幅作品构图视野广阔、远山赋形,近山写质,筆墨精致细腻,潇洒自然,以多变的小斧劈皴法,虚实相兼,疏密结合,兼以秃筆皴擦点染,技法极为娴熟洒脱,元人筆意,跃然纸上。在画家的着意挥洒中,满纸风烟淋漓,气象万千!可谓形神兼备,超妙完美。近观远看,毫无僵滞呆板之筆,纵观全画,远山隐隐,逶迤远去,層峦叠嶂,气象博大,近山松柏涛涛,沙渚缓流,渔帆竞渡,沙鸥翔集,村舍屋宇,鳞次栉比,在山情水韵中,融入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使画面新颖别致,充满了郁勃之生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作浪淘沙词云: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诗情画意,似乎暗暗关联相通。


寻夢青山绿水间一山水画大家祁大寿先生作品赏析_第3张图片
秋意黄叶图

唐人戴叔倫诗云:松下茅亭五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秋风黄叶,鸿雁南归,是最令游子思乡的时节,这幅作品正正是是隐含了秋风落叶,游子思乡的情怀。祁大寿先生幼时即受严格父教,淌漾于宋元山水之间,对诸贤筆墨技法,了然于胸。且一力躬行,不敢有丝毫懈怠,所以能行筆从容,直抒胸臆。且看这幅秋风黄叶图(绢底30X25cm)(擬名),依据艺术风格和筆墨特点,应为祁大寿先生墨迹无疑。这幅作品用筆清丽淡雅,古意盎然。画中近山处以焦墨秃筆勾斫点染,苔點繁密,秋树茂盛,在蒼翠的竹林间,淹掩着几间茅舍,显得格外静谧。远山则林木蒼茂蓊郁,秋瀑如练,尽显大自然的造化之美。祁大寿先生的情景设置,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独有的清逸恬淡人文之美。这种画中有诗意,情景交融的作品,比起当下有些画家的山水画作黑成一团泥,乱做一堆麻,拥堵填塞,层层堆砌,孰优孰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画魂长畄天地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祁大寿作于宫絹上的青绿山水画作不下数百张,大部分已销往国外、被喜爱他的作品的国际游客买走,带着中华文明,飘向天涯海角。人们无法知道这位优秀的画家姓什名誰,但他自己却一直在筆下的青山绿水中追寻着自己的夢境和理想......

历史是客观和公正的,大寿先生虽然早已驾鹤西行,但明珠不会永远被泥沙埋没,历史終将还原他本來的艺术定位:一代青绿山水画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夢青山绿水间一山水画大家祁大寿先生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