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酒的文化

酒,作为人类古老的饮料,是从氏族部落开始农业化而开始出现的。如果没有粮食的大量种植,就不可能有酒的出现。从世界来看,中国的白酒,欧洲的葡萄酒和啤酒,俄国的伏特加,日本的清酒显示了各国在农业种植和酿造工艺的水平,也与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密不可分。

在中国,酒文化可以说是别具特色。

首先,酒席座次排序森严。一般来说,尊者或品级高者居上座,然后依次序分坐两旁。笔者,因公去山东办差,就领略过孔孟之乡的酒桌礼仪。主宾、主陪、副宾、副陪各有位置,不可混淆。外来人如果坐错,本地人会善意的安排合适位置。见下图(源自网络)


4.酒的文化_第1张图片

其次,在酒桌上如何去喝酒,喝多少都是有讲究。在河北,流行“打圈”。宾客到齐之后,同端三杯酒,然后再按照长幼尊卑等顺序,分别和参与人单独喝。具体喝多少,因人而异。一般一杯起步,两杯、三杯不等。

再次,在喝酒中的礼节也很多。小辈敬长辈酒时,需要站起来和先干,以示尊敬,同时不可以去劝长辈多喝酒。同辈人喝酒,往往会有劝酒的情况,一般也会根据对方酒量酌情要求。同时,为活跃气氛,同辈间还会玩猜拳、骰子、扑克牌等游戏,输了作为惩罚就是喝酒。

在中国,酒是人情往来,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推杯换盏之中,朋友之情、同学之谊、上下级关系、求人请托都变得顺利而又融洽。酒量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交际能力,甚至工作能力的体现。笔者初入职时,传说某领导的语录“干部喝不了半斤酒怎么能提拔”?时隔多年,笔者因天赋不够,酒量一直没有提高,二两就醉的能力,也就不再妄想“提拔”了。

在酒场之上,千万不能说大话,吹牛逼,更不能有灌人酒醉看人笑话的想法,否则必定吃亏。前几日,男同学在群里叫板其他两位同学,要在酒座上比划比划。殊不知,那两位仁兄都是白酒一斤半的能耐,单练都已经很吃了,何况同时两头开练。结果自然明了,最后钻到桌子底下为止。因此,在酒桌之上,在了解对方之前要低调,不了解对方更要低调。有一次,酒席之上,有一位女士参加。看似弱不禁风,言语低调,桌上几位男士嘴碎话多,欲劝其喝酒,甚至有灌醉嫌疑。最终结果,女士把其中一位男的喝到洗手间吐去了,其他人才知晓海水不可都量,酒量不可貌相。事后,了解此人喝酒从来没醉过,属于传说中的“千杯不醉”类型。

古人对于酒的描写多在诗中,充满着浪漫的情怀。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葡萄美酒夜光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的诗句,不胜枚举。说明酒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酗酒伤身、喝酒成瘾的道理,大家也都知道。但是遇到酒时,遇到酒宴时,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把持自己,造成喝多伤身的结果。

因此,我最欣赏的一句广告语就是“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

你可能感兴趣的:(4.酒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