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联想学习如何解决企业内部中西文化冲突

和联想学习如何解决企业内部中西文化冲突_第1张图片
《东方遇到西方》

文/袁小肚

——联想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传达室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企业的?

——联想“蛇吞象”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花了多少钱?

——联想中美员工之间有什么样有趣的误会?

——联想的5P文化到底是什么?


-1-

在1984年,11名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聚集在一间20平方左右的传达室里,这个小小的传达室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

它一步一步发展,从获得中国科学院的20万元人民币投资成立新公司,创立中国自主品牌,到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再到收购摩托罗拉手机,联想集团从一个中国本土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企业。

公司内部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员工,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专长,使“多元化”不仅仅成为了一个口号,更是融入了这个企业的基因。

在2014年4月30日,联想CEO杨元庆领取了代表IT业最高荣誉的创新奖项:爱迪生成就奖,同时,联想的两款产品:Yoga平板电脑的创新计算方案获得了爱迪生金奖,IdeaCentre Horizon多模式桌面个人电脑获得了计算机与娱乐类别的爱迪生银奖。

这个成绩的背后联想实际上经历了无数磨合与努力,最终终于达到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果。

《东方遇到西方》一书就为大家介绍了联想集团是如何跨越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从而将联想整合为一个文化融合的全球公司的。

-2-

在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了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这是一个震惊商业圈的公告,被人们成为“蛇吞象”。当时收购的交易额是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6亿美观的联想集团股票,同时,联想还要承担来自IBM收支平衡表上5亿美元的负债。

收购IBM PC业务的前提是引入IBM的高管协助,从此,联想走上了全球化企业之路。在联想内部,由于来自中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及文化差异,导致误会重重,书中列出了很多例子:

——中国高管到美国,没有收到任何欢迎接待,而美国高管去中国,一定会被热情迎接;

——在中国联想本部,不爱喝茶的美国员工,常常抱怨喝不到咖啡;

——美国员工抱怨复活节也被安排工作;

——中国员工因为语言不通,认为美国员工态度强硬;

——美国员工开会把脚搭在桌子上,中国员工感觉没有受到尊重;

——开会时,中国员工会轮到自己时才会发言,而美国员工则是畅所欲言,导致中国员工经常在会上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

——由于语言的障碍,中国员工沉默时,美国员工误以为对方认可自己的意见。

诸如此类,误会不断。然而,磨合期的摩擦会促使人们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寻求方法,这次并购就像是一场联姻,联想甘愿放弃或出让一部分利益:比如在全球设立多个总部而并非只在中国,并由多国人员组成最高管理层;原中方领导人退居二线,在并购IBM PC业务后,柳传志退居二线,让杨元庆担任董事长,而杨元庆则将CEO位置让给IBM PC业务的资深高管,中层干部职位下调;公司官方语言定为英语,中方从领导人到基层员工集体学习英语;将工作环境打造成西方工作环境,引进星巴克,改造洗手间等。联想通过不断努力向IBM展现出了自己的诚意。

-3-

随着企业的全球化,塑造企业文化并将其落实到实处尤为重要,联想推出了5P文化:

Plan——想清楚再承诺;

Perform——承诺就要兑现;

Prioritize——公司利益至上;

Practice——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

Pioneering——敢为天下先。

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只是创造一个概念,然后传达给员工,认为这样就能达到效果,但是,联想认为这种做法还不够,他们经常在各种宣讲会上宣传贯彻5P文化,并力将5P文化运用到实践中。

书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自全球工程团队的“创新三角”,这个团队的成员分别来自美国、日本、中国,一开始大家不知如何配合,但是基于Prioritize——公司利益至上原则,三国工程师不再自视清高、相互贬低,而是各自发挥特长,将其运用到产品中去。

-4-

一个企业的向上发展不仅仅是对外的成功营销,还依赖于内部的企业文化。而一个成功的国际化公司,所要付出的则更多,它需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和巨大的包容性,能包容来自世界各国的员工在公司里运用经验、发挥特长的同时,努力让其融入公司之中。

求同存异这句话知易行难,相信在外企工作的读者会深有体会,如果迷茫于不知该如何与外国同事相处的话,读这本书会有启发,看过联想人是如何付出与努力之后,思想与意识都会有所提高。

文/袁小肚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联想学习如何解决企业内部中西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