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画

      今天上课偶然看到了一部关于解读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的纪录片,在影片中尽善尽美介绍了《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画面构图等等,包括画上的一根蜡烛,一点黑暗都细无巨细的展现,像剖析头发丝般剖析画上的每一个部分,头像,眼神,通过种种意象来展现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他的忧国忧民,他对纳粹德国的批判与控诉。

        或许是因为没有属于他的时代背景,没有他的阅历与心窍,《格尔尼卡》看着很乱,很古怪,很没有头绪,如果没看介绍,我无法想象出恶魔,无法想象出厉鬼,无法想象里面还有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妇女。艺术家牵着我,带我走进光怪陆离的画中世界,去一一领略其中的风味与内涵。我沉醉其中,但我也有疑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就算所有艺术家共同的认知,也代表不了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意思。有人说艺术是阳春白雪,人人都懂的话就不叫艺术。但亦如圣经一般,每个人都可以解读的圣经才是每个人心中上帝的经文,基督徒的解读只是让人们掉进欲望的深渊,深陷其中,于痛苦中求宽容。毕加索也是这么想的吗?我不知道,得到的资料是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在构思期间,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然后这幅画就问世了。期间不知道还发生了什么,毕加索是怎样想的,如何想的,这些都不得而知。摘除“格尔尼卡”这四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字,画还剩下什么?我不知道,也疑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加索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