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别想给大家推荐一篇儿童创新教育专题文章,帮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全球的教育创新趋势,因为对大家有帮助和启发。
在快速变化、追逐创新的现代社会,创造性思维越来越成为教育者重视的一种能力。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世界各地的教育者试图通过实践回答这两个关键问题。
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里有一个叫终身幼儿园(“lifelong kingdergarten”)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新的技术与活动,就像在幼儿园里面玩搭积木一样,让更多人可以体验充满乐趣的创造的过程。终身幼儿园在2006年研发了风靡全世界的线上编程教育社区Scratch,这个编程教育社区第一次将复杂的编程变成像堆积木一样简易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它鼓励用户创造自己的作品并且分享。来自超过150个国家的用户,在这个社区创造并分享了超过两千八百万个作品,成为编程教育的范本。除此之外,终身幼儿园也和乐高玩具公司长期地协作,持续开发鼓励创造的新产品,例如乐高Mindstorms机器人系列,允许用户搭建自己的可编程机器人。
通过十几年的创造力培养实践,研究团队对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出一套框架与理论。终身幼儿园项目的创始人Mitchel教授也在2017年发布了新书《终身幼儿园:通过项目、热情、同伴、实验培养创造力》,分享了一些研究的重要成果。
创造力培养的一个关键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什么是创造性思维?要定义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应该从创造性思维不是什么开始。Mitchel 在他的书中梳理了今天人们对创造性思维/创造力的几个误解:
误解1:创造力是关于艺术的表达
当提到创造力,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很多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雕塑,诗歌等等。但“不同类型的人都可以富有丰富的创造力。”科学家在开发新的理论的时候是有创造力的,医生在诊断新的疾病的时候是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是有创造力的”,Mitchel认为,创造力并不局限于创意或是艺术的表达形式,而更多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误解2:只有少数人是有创造力的
很多人认为有创造力的人创造的是从来没有过的新发明和新想法,而事实上,创造力可以被分成Big-C Creativity(大C创造力)和little-c Creativity(小C创造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著名的艺术家所具备的是大C创造力,他们创造的是前无古人的、充满变革的事物和作品。小C创造力则指的是创造一些对我们自己来说有用的新想法/新做法,不管它是否已经被别人创造过。对于Mitchel来说,小C创造力与每个人都相关,我们要培养更多人有这种小C创造力,为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创新。
误解3:创造力出现在灵光一现的时刻
很多人以为创造力是出现在灵光一现的时刻,但事实上,这些灵光一现的时刻只是创造力产生过程的一小部分。创造力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产生于某种辛勤的工作,结合充满好奇的探索和系统化的研究”。灵光一现的时刻,通常发生在“很多轮的想象、创造、玩耍、分享、反思之后”。
误解4:创造力是不可以教授的
很多人认为,孩子天生就有创造力,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索这个世界,追逐他们的好奇。最好支持创造力发展的方式是让他们自然地探索,而不是尝试教他们变得有创造力。而MItchel通过研究发现,确实,给孩子设计一套规矩和说明来教他们如何变得有创造力,并不会让他们变得有创造力。但孩子虽然天生好奇,创造力并不一定会自然生长。就像园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植物生长一样,教育者可以培养一个让创造力生长的环境,创造力是可“教”的。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到底教育者可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帮助创造力生长呢?Mitchel从儿童在幼儿园当中的学习方式受到启发,认为幼儿园不仅适用于儿童,也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背景的人发展创造力。
幼儿园的学习方式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为什么被视为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方法?Mitchel举了一个典型的幼儿园活动进行说明,”想象幼儿园的孩子在玩搭积木。两个孩子因为听了老师讲的童话故事,开始搭建一个城堡,他们建立了城堡的基础,开始建城堡顶部的塔。他们不断地在城堡上增加积木,城堡变得越来越高。到最后,塔倒了。孩子们开始重新搭建,希望这次能把城堡造得更牢固。与此同时,其中一个孩子开始讲一家人住在城堡里的故事,另一个孩子在他讲的故事上增加新的任务。他们一边搭建城堡,一边不停地往故事里增加新的细节“。在这个故事里,幼儿园的孩子在玩的同时学到不同的东西,通过搭建城堡他们学会更好的理解结构和稳定性,当他们开始创造故事,他们更好地了解情节与人物。最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学习创造的过程。
这个创造的过程,被Mitchel和其研究团队总结成创造性学习螺旋(creative learning spiral),这个螺旋包括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想象:就像上面的举例一样,孩子们的创造从他们对一个城堡的想象开始。
创造:光是想象不够,孩子们开始把想象变成行动,比如用积木搭建一个城堡。
在玩乐中试验:孩子们不断地在试验当中进行创造,比如不断加高城堡,城堡倒塌后重新搭建,开始讲述故事,不断增加故事的细节等等。
分享:孩子们在创造的过程当中彼此分享,给创造增加新的想法
思考:当塔倒塌的时候,老师过来鼓励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它会倒塌,如何可以搭建可以更稳固的城堡,同时也给他们看摩天大楼的照片,孩子们注意到建筑的底部总是比顶部宽,于是他们决定重建一个底部比顶部宽的塔
想象:基于前面的过程,孩子们开始想象新的点子,比如在城堡附近创造村庄,开始新一轮的创造。
这个螺旋在幼儿园里不断地重复。“幼儿园里用不同的材料(比如木头积木,蜡笔,折纸等等),创造不同的东西(城堡,故事,照片,音乐等等),但是这个核心的创造过程总是一样的”。这个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当孩子们经历这个螺旋,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想法,尝试他们的想法,试验不同的做法,从他人当中获得反馈,基于整个经历再产生新的想法。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得以发展与增强。
麻省理工大学著名的媒体实验室,就在应用这种幼儿园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学生们用的工具和技术与幼儿园的孩子们非常不一样,不是木头做的积木,而是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但他们创造的过程和幼儿园的孩子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同样地,他们遵循的是创造性学习螺旋的指导,很少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各种项目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每个项目总是从想象开始,建立原型,通过不同的做法实验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原型,思考他们的所得。然后又开始继续想象新的原型,不断重复创造性学习螺旋的每一步。
Mitchel用“终身幼儿园”来命名他在MIT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寄予了他对用幼儿园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创造力的希望,而终身幼儿园最终的目标,是“让这个世界充满有趣的、充满创造力的人们,总是为他们自己和社区创造新的可能性”。
作者介绍
杨雁清(candy),青年文化研究员,9年中国年轻人群体和青年文化研究经验,美国NAMAC艺术领导力项目学者;同时亦是活跃的文化联结者与社群营造者,致力于赋力年轻人带来的改变。曾发起50场年轻人意见领袖分享会议、各种规模的工作坊以及不同主题的社区艺术项目,并被邀请在香港MaD大会,DFC中国年会,TedX演讲。著有《胡同里的沙发人类学》豆瓣上架电子书,曾供稿《城市画报》,《大学生》,《时尚cosmo》,《时代周报》等媒体。
来源:芥末堆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