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现状

一、支付的现状

1、微信支付

2、支付宝

3、手机U盾

4、苹果NFC  Apple支付

5、华为支付

6、PC网银支付

二、市场分析

   1、是否接受集成到手机中,(用户,银行,既得利益者手机U盾公司)

   2、手机丢失,换机时,如何处理,如何挂失

   3、低频操作,是否用户刚需

   4、如何做到集成四大银行,U盾跟银行强相关,非银联业务

三、产品定义

   公司核心理念是什么?功能定义,如何跟微信,支付宝竞争

四、产品实现

   产品概念阶段,详细设计,产品和业务功能实现,产品验证

网络支付服务机构不断壮大。2013年2月28日,人民银行发放了第七批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28张,累计已发放250余张支付业务许可证。其中,从事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的非金融支付机构已超过80家。非金融支付机构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是政府监管部门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引导、规范、推动的结果。

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主体的网络支付市场中,发展热点正在悄然变化,未来增长可期。手机支付和手机金融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确立,支付企业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布局和发力,带动了手机网上支付业务的快速增长。2012年,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达到5531万,用户的年增长是80.9%,使用率是13.2%,各银行年报中披露的手机银行签约的客户数量已经达到1.2亿,增长迅速。

网络支付安全继续强化。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上银行以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网络支付安全日益受到重视,在外部的压力和关注下,强化网络支付安全的步伐不会停滞。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和消费者教育工作也在加强,在支付的核心要素中,安全是生命线,效率是成长线,网络支付安全是互联网支付企业规范发展、参与竞争的内在需要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互联网支付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规模非常大,网上支付的安全技术不断完善,包括Usbkey、动态口令、证书、钓鱼网站的实时拦截等等,已经广泛应用。从调研的一些主流支付机构的情况看,总体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可接受的,国内网络支付平均盗卡的欺诈水平在0.01%,主流的支付机构风险水平更低。

从未来支付安全的技术趋势来看,第一是智能的实时防控系统,由机器完成的通过相应规则对交易进行实时筛查的监控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等等建立一整套规则体系,来捕捉异常的或者有风险的操作账户,系统初步筛查,配合人工核查,最终锁定风险交易,控制风险账户,从事后响应转为事中响应,从而提高风险防控效率。第二是大数据在安全方面的应用,体现了信息间的协同,互联网技术提供了这个可能性,通过手机、电话等大量的行为状态记录,存储到云端服务器,将来可以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连续性进行综合分析,而不仅仅是通过密码和密钥来分析。

央行终于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  微信、支付宝,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东西,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出门不带现金,拿个手机,购物的时候刷个二维码。但二维码虽方便,却一直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央行不看好。而近日,央行终于承认了二维码的地位。

二维码支付有了官方定位,NFC很受伤

在7月初央行发给支付清算协会和银联的函件中明确了二维码支付的定位,央行称,线下条码支付具有进入门槛低、便捷等特点,适用于对传统POS收银成本敏感的小商户的日常小额交易,定位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的有益补充。

这也与当前二维码的使用比较吻合,大额的支付走银行卡支付的渠道,小额、高频的支付走第三方支付尤其是二维码支付的渠道。当下在北京的商场、超市、餐饮门店,二维码支付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随着政策上的肯定和安全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二维码的使用场景可能会进一步拓展,这对于NFC相关厂商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受制于硬件的限制,NFC支付市场拓展一直进展缓慢,苹果ApplePay入华也未改变这一局面。下一步如果没有突破性创新,NFC可能进一步受市场冷落。

手机支付方式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是大多数手机受到SIM卡容量的限制,所发送的信息全部为明码,致使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较低;二是通过短信支付方式的即时性较差,难免会造成资金流和物流的停滞。


你可能感兴趣的:(移动支付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