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阅读:
《Made to Stick》Why Some Ideas Survive And Others Die
(google了一下,中文书名叫《创意黏力学》)
Chip Heath & Dan Heath
收获:
001
很多时候,比如演讲、比如上课,
我们有目标;
清楚了解自己所要面对的对象;
也提炼和精简了自己所要传达的内容,
但是通向想要教授传达内容的方式可能有无数个。
哪一种方式才是最具有粘力?我们又怎么提前能知道一种方式会起作用?
002
创意黏力清单,
- 简单 (simplicity),直指核心内容
- 意外(unexpectedness),有意外才会有吸引
- 持久坚固(contreteness),怎么才能让人在过了很久以后还能理解并记住?
- 可信性(credibility),如果没有庞大的数据支持,怎么才能让人相信你?
- 感性(emotional),如何让人关心你的主意想法?
- 故事(stories),怎么通过故事让人能理解并模仿照做,让事情简单不难。
简称SUCCESS(正好是成功的英文单词)
摘抄:
The Golden Rule is the ultimate model of simplicity: a one-sentence statement so profound that an individual could spend a lifetime learning to follow it.
(0401)
【阅读】
P16-34
【收获】
001 Unexpectedness
惊讶本身不能持续。为了持续,要制造“好奇”和“兴趣”。
怎么做?
在一段长时间里(系统地)植入“开放的空隙”,然后去填充这些空隙。
002 concreteness
如何清晰表达,以此达到很久以后(例如半年)还能被记住的效果?
用人类共有的行为认知去解释你的主意和想法。
003 credibility
我们不都是权威、学术界的大咖,没有数据傍身支持自己的论点。怎么让人相信我呢?
提供能帮助听众为我们的主意做实验(思考)的空间、或者方法(通过提问的形式)。
004
如何如何让别人关注我们的主意和想法?
让他们感受到一些东西,波动他们的情绪。
005
如何让别人因为我们的提议去行动呢?
讲故事。相类似经历的人,互相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我从认识一个人有更丰富的多层积累。
0402
curse of knowledge 知识诅咒
我们在向别人讲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时候,为什么有时候讲不好呢?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觉得这个很简单啊,你怎么能不理解呢?
因为我们陷入了知识诅咒。
知识诅咒的意思,换句话讲就是,懂的人,不懂,不懂的人是什么情况和样子?
举个很例子,会骑自行车的人,已经忘了不会骑自行车是什么样子,会开车的人,时候会忘了,自己不会开车的时候都是什么样子。
所以传授、传达就变成了一件难事情。
因此才有,传达一个理念,或者思想的时候,可以遵循的六条原则。
0405
001 怎么实现简单simplicity ?
01 找到核心内容
02 用SUCCES转化核心
怎么找到想要传达的内容的核心观点呢?
现实情况是,由于我们了解的太多,知道的太多,描绘的很细致,特别容易迷失在细节里。新闻记者行业里流传一个词就是用来描述这个情况的,叫做burying the lead, 就是指想要说的方向和点太多,觉得都很重要就反而把方向埋葬起来了。
那么,作者建议了一个方法,叫做Force prioritization强迫性优先,就是要你想象一下现在你正在战场上,双方都在交火中,而你需要对现状进行汇报,你很清楚电话线随时会被切断,那么你只能汇报一件事情时,那会是什么?而这个就是核心观点。
而妨碍决定优先项的是“致命项”“有益项”,就是你觉得这些也很重要哇,那个知道一定会有益处啊,等等,它们很容易和核心观点混淆。
002
怎么入手、从哪里开始,解释自己的核心内容呢?
人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行为模式,简称基模Schema,这个概念被十分广泛的运用在儿童教育上,但是成人一样会有自己的基模。
我们的基模好像猜测器,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学习新东西,猜测结果会发生什么,从而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决定。比如,我们知道苹果从树上掉落会落到地上,这是我们的认知基模。
但是,如果当我们眼看到一颗苹果离开树枝,却没有落到地上的时候,大脑就会告诉基模这个猜测器说你失效了,而这就会让我们产生吃惊。
所以,如果想要制造意外(unexpectedness),就要破坏人的认知基模。
002 如何抓住人的注意力,保持听/观众的持久力呢?
制造神秘感。
神秘感与意外不一样。
意外由一瞬间产生的。
神秘感是由一个充满意外的旅程创造的,而且我们不知道我们将会怎么到达终点。这就是为什么探险小说很引人入胜的原因,但是它具有吸引人的持久力。
另外一种引起持久力的情况是,在人的前后认知之间的自然空隙里,兴趣会产生,称做gap theroy。如果一个故事,充满了问号,充满各种可能性,人不免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我们都会有看过特别无聊特别无趣的电影,但就是耐着性子看到最后的经历,这就是因为人想填补认知空白而长生的填补兴趣,不是电影的有趣。
0406
【0407我在悦读】1004-莫卡
书名:《Made to Stick》(中文名:创意黏力学)
作者:Chip Heath & Dan Heath
篇目:如何让想法具有坚固性(P104~)
收获:
001 怎么让一个想要传达的内容在别人脑子里停留?
让这个想法变得落地、实在,可以触摸、感受到。
比如:说高性能引擎,不如说V8引擎实在。
再比如:说世界级的好服务,不如说(美国一家商场的)售货员会为客人熨烫衬衣更容易理解。
实在的东西能帮助人理解概念。
直接陈述一个高度提取出来抽象化的概念,无异等同于在建造房子时从房顶开始。
002 为什么有些老师本身很牛逼但是讲课无聊、干巴巴?为什么把要讲的东西变得实在、落地很难?
因为,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提取、概括能力上。
专家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做后盾,从而能够从中提取精华概念。
而新手,如果对这门知识的储备完全为零的话,是无法理解被提取的精华概念的。
所以就形成了,专家觉得我在讲最精华的部分给你,新手觉得云里雾里很枯燥。
【0408我在悦读】1004-莫卡
书名:《Made to Stick》(中文名:《创意黏力学》)
作者:Chip Heath & Dan Heath
篇目:如何让传达的信息有可信度?(P115)
收获:
001 我们为什么相信?
我们相信是因为父母、朋友相信。
我们相信是因为我们的经历让我们相信。
我们相信是因为宗教。
我们相信是因为信任权威。
为什么谣言会广泛传播并且还有很多人相信?
请参见上面的四个理由。
002 权威是人们进行作为判断依据、极具可靠的信赖源。
有两种人具有权威性:
01 在某一方面的专家
02 名人和有威望/影响力的人
003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也极具说服力,却不属于上面的两种情况,就是反面教材人物。
比如,一个肺癌患者讲述自己是如何让吸烟毁掉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个反面教材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一道数学推理证明题与一部让人信服的电影影评的可信角度可能不一样,但这两者却拥有同一原则,也能解释上面反面教材的说服力。
-- 细节的展现。
004 为什么?为什么细节的展现会让事情变得不一样?
因为细为判断依据注入活力和能源。
所以,清晰的细节会使事情从内部本身令人可信(而不需要依赖外部的权威性)。当然,还要确保这些是落地实在的、反应核心内容的细节。
005 除了权威、细节,还有一个可信源是数据的使用。
但是,数据本身并不具有粘性。
人不会记得自己的手上有4183千亿个细菌,还是9487千亿个。
人们记得的是数据带来的震撼感。
这是针对有效使用数据,作者建议应该记住的一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