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月黑风高冬天的夜晚,也是我入伍后的第一次执勤,与我同班哨的是一位比我早入伍两年的新疆籍老兵,他负责带枪,站在连队兵器室的门口,我则手持警棍和手电筒在营房的周围不停地游动。
刚进新兵班时,班长就给起了“丫头”的外号,说我说话慢条斯理、不急不躁,最主要的是胆子还小。有一次,班里进来一只老鼠,班长让我“消灭”,我折腾了半天也没完成任务,最后还是战友帮了忙。
当时,我们单位驻扎在一个大沙漠的南缘,驻地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部队四周没有围墙,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和沙漠。当地是全国级贫困县,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很差。据说,一亩麦子好的时候也只有100多公斤的收成,差的时候有可能种子都不一定收回来。当地居民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就靠着一些农副业的收益来补贴家用,如果哪一年的水果或者核桃收成不好,就只好到戈壁滩上去筛些戈壁石运到巴扎(集市)上去换点钱。当地的气候也很恶劣,一年到头没有几天不刮风沙的天气,感觉天空每天都是黄黄的一片,房间的窗户根本就不敢打开,玻璃缝上都是用白纸糊了一层,就这样一天下来桌面上还是落下了一层厚厚的细沙。
在我执勤的过程中,我始终不敢离那个老兵太远,有事没事就找他聊几句,套套近乎。说实话,当时我心里真的有点怕。
就在我和老兵闲聊的过程中,不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种异样的响声,当时感觉汗毛都要竖起来了。
“谁?”老兵一声大喝,他毕竟经历的多。
响声突然间没了。
“是不是听错了?”我自言自语道。
“再不出来我就开枪了”老兵边说边拉动枪机,这时我才想起来用手电筒照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突然,在我手电筒的照射下,从不远处的小树林里慢慢地站起来一位身穿大衣的人,举着双手,边走还边叽哩咕噜地说着什么,当时我还听不懂当地的民族语言,后来,老兵解释说是“别开枪”之类的话。这时,战友也都赶过来了,我们就一同把那个“贼”带到了连队的会议室进行审问。我仔细地打量了他一下:花白的胡子,清瘦的脸庞,高高的颧骨,腰上扎的布带早已分辨不出本色,脚上蹬着一双已经露出脚指头的鞋子,还有毡帽下那一双惶恐的大眼睛。由于双方都听不懂在说什么,我们只好把营部的民族翻译找来了。这时,我才发现他的怀里还鼓鼓地,好像还藏着什么?扯开一看,原来是几只黄胶鞋(解放鞋),这些鞋可都是战友白天洗好晾在外面的呀!他不会只是偷点东西那么简单吧?是不是还有其它企图?我在想。经过翻译一番交流,我才知道他是营区边上的老百姓。当天晚上,我们把他们的村支书也请来了,支书证实他就是当地村民,并歉意的解释说:他家太穷了,他也只想偷几双鞋子给他的几个巴郎子(儿子)穿,没想到被你们给发现了。
当兵的第三年,我考上军校离开了那个地方。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还时常浮现出那个“贼”的身影,不知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了?是不是可以丰衣足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