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条建议,允许人们可以在订立合同和会计账目中,充分自由的使用其他国家发行的货币。这会促使国家发行的货币变得可靠。否则民众就会选择其他国家的货币。既可以阻止政府超发货币导致的货币贬值现象。
2.单一货币有助于人们进行价格比较,因而能促进竞争的深化和市场的发育,同时单一货币的防伪工作也比较简单。这是单一货币最初的优点。但现在单一货币的缺点大于优点,缺点是你对他们的产品不满意也必须使用,同时还付出了周期性通货膨胀和币值不稳定的代价。相对于金属货币而言,纸币更容易乱发。
3.货币的垄断权最开始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通过铸币政府获得了重要的实力和巨大的收益。最初政府的任务是担保用来作为货币的金属的重量和成色。金属被打上政府的印鉴之后,才会成为货币。铸币税成为一项高额的政府收入。最初的纸币代表对金属货币的兑换权。但当纸币金属货币的兑换权脱离后,纸币就成为了政府滥发的灾难。但如果我们允许多国货币同时流通,就可以克制货币乱发的现象。
4.政府的垄断权一直在被滥用。
历史基本上就是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过程。最开始是金属货币的分量和成色逐渐变少,之后是强制使用纸币,同时纸币滥发。金本位制度时货币相对稳定。但纸币摆脱金本位制度后,就开始了贬值。
5.法币的神秘色彩。
法币是只指债权人在清偿债务时必须接受的货币。既不意味着所有货币必须是法币,也不意味着具有法币性质的所有东西都是货币。以前人们认为,必须由国家来提供货币,货币的价值由国家赋予。这种观点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货币是社会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法币只不过是一种迫使人们在履行一份合同时,接受某种他们在订立合同时从来就没有想到过的东西的法律手段而已。
6.关于格雷欣法则的错误认识。
因为劣币又驱逐良币的趋势,所以需要政府来垄断货币发行,这是对所谓的格雷欣法则的误解。格雷欣法则只适用于法律规定几种货币维持一个固定的兑换比率时,如果兑换率是可变的,那么劣币就会逐渐消失,被淘汰,最后在不同机构发行的货币之间,产出一种最佳货币。
7.私人发行货币。
假设存在一些银行机构可以自由的发行彼此竞争的钞票,同时保证各种钞票不会被伪造。那么银行在放贷时,就会努力保证该钞票的价值保持恒定,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和还款时该钞票所对应的商品价值不同,会导致没人来借款。会导致这些银行机构进行竞争,那是各自的钞票保持稳定。同时这种制度却不需要有一个垄断的当局进行控制,而完全能够自动的运转,如果发钞行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就可能迅速丢失整个发钞业务,这种恐惧将能提供一种更强大的保险机制,竞争被证明为一种有效的约束。私人货币的基础是人们对他的信任。人们都会相信,一家商业银行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意,会妥善安排自己的活动使储户在任何时间将其存款兑换为现金。发钞行通过调节货币的数量,来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
8发行不同货币的银行之间的竞争。
每家发行货币的银行都有能力调整其发行数量,使是其货币最为公众乐意接受,竞争会迫使每家银行这样做。只要人们可以自由的使用哪种货币,那么对那种可以保持购买力平稳的货币,就会形成持续的需求。因为这种购买力平稳的货币的需求一直存在,会迫使发币银行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而发币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发行量来实现货币平稳。各种货币都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就会是各种货币的价值都趋于稳定,不稳定的货币会丧失使用群体。借助媒体可以实时了解各种货币的信息。
9.货币的定义。
货币通常定义为获得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与非货币之间并无清晰的界限。货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不同地区,对不同的人群来说,作为货币的那些东西,将会具有程度不同的流通性。不同货币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使用上的流动性,价值上的稳定性。
10.控制一种竞争性货币的价值的可能性。
货币的价值将会决定公众愿意持有多少该货币。而公众愿意持有的数量,是决定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单一货币的发钞行,由于可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因而能决定其价值。发招行通过售出回购货币和放贷,进行货币数量控制。通过观测货币与产品的兑换比率来衡量货币价值。如果某家银行选择多发货币来进行竞争。多发的货币会使该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贬值,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贬值的货币。反而使发币行失去了市场份额。
11.公众将选择哪类货币?
货币的四种用途,1.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2.持有,作为满足未来之需的储备。3.用于合同规定的延迟支付。4.作为会计单位,尤其记账时。对于这几种功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货币价值保持稳定。
12.货币的价值。
价值的表示方式,我们对一定数量的一种东西的估价与另一种一定数量的其他东西相同。有时二者相对价值稳定。我们说货币价值稳定时,意思是以他所表示的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在短时间内不会沿着同一方向大幅度变化,或者说变化很小。可以原材料价格变化来表示货币的价值变化情况。而通过对原材料价格保持稳定,来调节货币发行量,也能保持消费品价格的稳定。
13货币的数量没有影响。
对于一个多月通货体系中,没有货币总需求量。因为对于不同的货币会有不同的需求量。对于趋于贬值的通货,只有很少的需求量,对于保持稳定的通货需求量与供应量才会相等,对于升值的通货需求量会很大。通货膨胀不是在同一时间影响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只能使不同商品的价格陆续上涨。因而通货膨胀会改变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源错配。甚至失业。
14.自由银行业。
自由银行业的大辩论:在一个已由政府发行的黄金和白银通货的国家中,商业银行是否有权利发行可被赎回的钞票?辩论结果是,所有国家有政府授权,唯一一家银行发行钞票。最初一种观点认为,银行发行钞票将会导致权力被滥用,银行发行的钞票数量超过他们兑现数量。现状是,发钞银行需要向商业银行提供钞票,用来兑付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这种混合所有制导致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被稀释。我应该认识到,可用支付支票的存款,其实跟银行钞票有同样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商业银行像钞票那样使用。废除政府发钞垄断权,可以使控制货币总量的责任由某些机构承担,而这些机构会尽可能将货币总量控制住。
17.不会有一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用某一种通货衡量的平均价格,总是能够通过调整该货币的数量而变形控制。因此,从来不存在因为成本推升而导致的的通货膨胀。不管是工资上涨,还是石油上涨,都不可能推动所有商品的价格上涨,除非是政府印了更多的货币。成本推升的通货膨胀,是货币增加的结果,政府觉得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为的是阻止工资上涨导致的失业。对于货币稳定的地区。如果某种材料价格上涨。会导致人们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他消费品价格下降。
凯恩斯认为。工资刚性的增加是无可奈何的。能调整货币的支出的速率来减轻冲击。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扩大了价格刚性的范围。长远来看,必然会完全摧毁市场的正常运转机制。
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危险。因为所有人为的通货膨胀,都具有自我加速的机制。货币最初增加,会对经济起刺激作用。但当价格普遍上涨时,就失去了效果。因此政府为了保持货币的刺激政策。不得不加速通货膨胀率。并且幅度一次比一次大。如果停止。经济就会比以前更糟。通货膨胀会使得判断失误不断积累,导致生产投向错误的方向,把劳动和资源驱向只有靠货币增加才能维持的生产中。
18.绝大多数的波动都是预算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产物。在银行自由发行竞争性通货的制度下,今天的货币政策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存在。货币政策是经济萧条的根源。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协助经济摆脱在某一方向上过量投资的后果。货币应该交由市场调节,人们只要这些观测某一商品的商品价格变动,就能知道在某个方向应该多投资还是少投资。
政府可能为了获得权力而操纵货币去满足某一团体的要求。多货币供给,也解决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货币增发带来的价格紊乱的结果影响是长期的,但是购买力的提升却是短期的,因此是人们很难发现她的恶劣后果。多货币共给,就不需要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也没有理由为解决自己的清偿能力,而依赖其他银行提供的现金。固定利率也会消失,货币的增长不能超过伴随产量不断增长而出现的总需求增加所需要的量。利率也将由货币开支的需要,和保持价格稳定的需要之间的供应来决定。
19.固定汇率是必要的。用来限制某发行机构的货币数量。固定汇率类似于金本位制。其他货币作为锚远好于以黄金作为货币的锚。
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因为人们知道它是稀缺的。但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货币的种类。所以在货币贬值时我们也无法拒绝。
20.自成一体的国家货币不过是民族国家政府增进其权利的一件工具。当外国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下降,转向另一些国家的时候,政府会采用提高其他的价格,制造通货膨胀来使工资水平不会下降,这就使该产品制造群体,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期望某个与世界经济的其他地区有大量商品来往的,某一地区的价格水平始终维持在一定稳定的水平,是不合理的。因为两地的需求不断变动,价格水平也应该是不断变动的。
21.历次通货膨胀都是政府通过印钞鸡满足其财政需要的结果。而受政府控制,面临严重政治压力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调整货币量,使其有利于市场秩序的顺畅运行。
由于没有竞争,使得垄断的货币发行者不用遵循某种纪律,导致政府没有必要将其开支控制在财政收入水平以内。除非政府意识到他的开支超过收入,会无法偿还债务,否则是没法阻止政府开支的无限增长的。而每当政府需要获得群众支持时都会增加财政赤字
政府对货币的控制权推动了集权制。目前政府在国民收入中的可支配比例,正呈加速增长的趋势。整个历史上,政府无一例外的都在滥用货币权利。
22.多货币流通后,政府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措施,保证现有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不会被迅速取代,从而导致其加速贬值。从而限制政府的财政预算与财政收入保持平衡。
政府应该一次性将权力交给自由市场,不要犹犹豫豫,或企图保留部分权利。在商业银行,在获得发行货币的权力后,将会开展某种百分之百准备金的银行业务,已使自己的全部债务能够见票即付。
23.政府会通过补贴等保护本国的银行,能够成为世界流通的国际货币。同时政府一再企图控制货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