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宋太祖和明太祖

       最近喜欢上了历史,于是开始慢慢的读。只是自己既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什么文化底蕴,仅仅是爱好者而已。读了《宋史》又读了一部不是史书的《明朝那些事》。对两个开国皇帝有些浅显的认识,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初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开始踏入军旅,受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后来柴荣病重时,托孤赵匡胤,任命其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公元959年,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及其手下赵普等一干嫡系发动兵变,其手下众人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其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后胁迫周恭帝禅位,在整个兵变过程中,仅杀一人。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  原名重八。父亲朱世珍,又名朱四六,是个老实本分人,辛苦忙碌一辈子。小时候朱元璋经常替地主放牛看羊。公元1344年,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民不聊生,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就是这样,他却连安葬亲人的地方都没有。为了有饭吃,他出家当了和尚。公元1352年加入郭子兴的反元叛军,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开始了他的二十多年的见国之路。只至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赵匡胤建宋之后,前朝的大臣全部留用。后来经过两次“杯酒释兵权”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将手下一众武官的权利全部收归中央集权。而且宋朝不杀文人。以至于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那段有名的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比复振。”此话现在屡屡为宋朝鼎盛之说引用。太祖励精图治,很快就将宋朝推上空前繁荣,史称“建隆之治”。但是公元976年11月55岁的赵匡胤在正值盛年时,暴毙而亡。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历史疑案。其弟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后,翻看史料,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杀”。朱元璋一路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杀上这个皇帝的宝座。为了他的子子孙孙,他对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将军们,出身豪室的文臣,有目的的大下杀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存续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此案1380年案发,连续查了很多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其他诸如廷杖大臣,设立锦衣卫,大肆杀戮功臣。完成了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朱元璋穷苦出身,对官员贪污事嫉恶如仇,据统计到洪武十九年,全国的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做到满任的,大部分都被杀掉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他算是寿终正寝。

        都是开国的帝王,只是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及其早年的生活对其成年之后的行为影响还是很大的。根据史料记载,赵匡胤的人格魅力几乎完美,好学不倦,严于利己不仅声色,崇尚节俭,为宋朝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对明清都影响深刻。但我个人还是推崇宋祖多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宋太祖和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