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实践-Day93-14.1 重新认识碎片化时间-20181105

【Day93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5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14.1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找出你过去在利用碎片化时间时的错误做法(1+个),作出今后的改善计划。

<实践日志>

1.在本讲中收获的点&思考:

1.1 碎片时间 vs 碎片化时间

说文解字:碎片化时间因为包含“化”,有变化、改变的意思,所以可以从词性来分析:
1)当碎片化作动词使用时,指的是我们的时间被自己、他人、信息、事件给碎片化了;
2)当碎片化作名词使用时,指的是被碎片化后的碎片时间,有时会称为时间下脚料。
过去大家对第2种使用方式更加熟悉,通常说的提前制定1分钟、5分钟、10分钟的碎片时间使用清单,之后遇到这种碎片时间时直接选择使用,这些指的都是碎片时间。
因为很多人对“碎片”有误解,认为碎片时间不像大块时间那样宝贵,难以高效利用,所以很多人对待碎片时间非常随意,多数情况下都浪费掉了。而我们2班人要改变这种认知,升级认知方式。

1.2 碎片化时间的元凶

将我们的时间碎片化的元凶之一是科技,比如说手机中的微信、QQ、抖音等干扰与诱惑;
元凶之二是突发事件/杂事,包括来自他人的干扰,时间被他人支配。昨天与朋友聊天,朋友是单位的人事经理,我每次告诉她使用日清单而不是待办清单来掌控你的工作时,她都告诉我她随时会被打断,当我问她“那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吗?你必须当下就去救火吗?”她每次都告诉我是十万火急的事情。我想这些事情就是将她的时间碎片化的最大元凶了。
元凶之三是自己,包括专注力差,总是走神、分心;自制力弱:频繁刷手机;缺乏明确的目标等;
总之,部分的碎片化时间原因其实不是来自于外界,更来自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屏蔽信息的干扰源,管理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避免多任务处理,避免频繁切换任务,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

1.3 碎片化时间利用误区

1、利用碎片化时间=分分钟填满时间
之前提到的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碎片时间利用清单有分分钟填满时间的嫌疑。其实碎片化时间利用≠分分钟填满时间。即使是碎片化时间,我们也要想办法高效利用,所以也要有以终为始的思想,知道你想利用这些事情获得什么样的成果。然后要明白:我们看的不是这一刻,而是这一天、这一周、这一月、这一年你产出了多少成果。要有成果导向的意识。
2、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很多人都是战术上的勤奋,看起来很努力,利用所有的碎片时间听课、看微信订阅号文章、刷知乎,甚至吃饭、洗漱、通勤路上都在学习,然而这真的有效果吗?有用吗?
很多人这样做是为了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他们其实并没有思考过哪些事情对自己来说更重要,想要什么结果……
3、“我利用了,我骄傲”
同2,都是常见的误区。

1.4 碎片化时间利用策略

加: 刻意增加碎片化时间,例如精力补充时间、思考时间、过渡时间;
减:刻意减少碎片化时间,例如在黄金早晨,杜绝刷手机,减少事务性思考,不做家务不看球赛只做重要的事情;屏蔽信息等干扰源,减少自己时间被碎片化的概率;避免频繁切换任务,一次只做一件事等;
乘:当遇到碎片化时间时,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起到乘法-倍增的效果。例如对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分类,包括稳定的可规划用碎片时间,不稳定的可规划用碎片时间,不可规划的碎片时间,分别对这几种时间的利用方式进行规划,提前准备;
除:化整为零,把艰巨任务分解到碎片时间做。例如项目分解,分成10~15分钟可以完成的小任务,安排到各种时间去做;例如微习惯的养成。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过去的做法】误区2。什么事情对自己更重要,想要什么结果、成果,思考得不够多,导致做事情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做完了,做好了,自己有时并不太满意。
【今后的计划】在做事情之前先留10~15分钟时间梳理一下我要做什么,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做这件事我想获得什么成果,然后再去分解任务,安排到日清单。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第43周回顾了日清单的系列课程,进行了反思和优化。这周开始进入时间记录的回顾、反思及优化,正好跟重塑碎片时间的学习可以结合,前者是记录、统计及管理时间,后者也是跟规划和利用时间有关的。希望两者的结合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后实践-Day93-14.1 重新认识碎片化时间-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