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OSI参考模型?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OSI参考模型先有理论再去指导市场,但是失败了,所以市场上并没有按照这种模型。
由于参考模型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它的七个层次也是抽象的概念
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共分为七个层次:
7:应用层(Application)
6:表示层(Presentation)
5:会话层(Session)
4:传输层(Transport)—— 负责报文的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确保将完整的报文提交给正确的进程,例如:端口号
3:网络层(Network)——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
逻辑寻址(Logical addressing):全局唯一逻辑地址,确保数据分组被送往目的主机,如:IP地址
路由(Routing):路径选择
分组转发: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负责结点—结点(node-to-node)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帧为数据传输的单位。
组帧(Framing):数据加头加尾构造帧
1:物理层(Physical)—— 解决了单一bit的传输问题,所以不用加头加尾
二:TCP/IP参考模型
4:应用层
3:运输层
2:网际层
1:网络接口层
三:五层参考模型
它是综合了OSI和TCP/IP模型的优点:
5:应用层 —— 各种网路应用:FTP,SMTP,HTTP 对应数据形式:报文(message)
4:传输层 —— 进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TCP,UDP 对应数据形式:段(segment)
3:网络层 —— 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路由和转发:IP协议,路由协议 对应数据形式:数据报(datagram)
2:数据链路层 —— 相邻网络元素(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的数据传输:以太网(Ethernet),802.11(WIFI),PPP 对应数据形式:帧(frame)
1:物理层 —— 比特的传输 对应数据形式:比特(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