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7次列车与千年古道

以前从北京回老家,很多人坐火车都会选2251次列车。当然那时还有一趟北京到阜新的可以坐,不过从去年开始那趟停了,只有这一个选择了。而如今原来的2251次列车已经变成了2257次。这趟终点站是丹东的火车,它的目标群体却基本在前半段路程里。


2257次列车与千年古道_第1张图片
现在这次列车叫奉国寺号

通过前面的几句话,一些人应该知道大体是哪里了。这个地区最头疼的就是交通问题了,现在虽然有高速了,但是汽车哪有火车快啊。而这2257(2251)次列车,不用坐多少次,坐过一次的人都会吐槽它的——慢,大家还会顺道谈论这条路的历史。有好多人都说,这条铁路是当年日本人修的,这么多年从来没改造过。

后来查了下,途径我家乡的那段是在1934年10月1日开始营业的,那时候确实是日本占领期间的。不过据说当初修的很仓促,质量并不怎么好,解放后还是经过了改建。这一段就是锦承铁路,原来也叫锦古铁路(1945年由于承德到古北口段线路拆除,锦古铁路只通车到承德,故以后改称为锦承线),就是从古北口开始,离北京也不远了。

人们讨论着近代以来的历史之时却大多不清楚,这条路线很早就是除山海关以外,东北到华北的另外一条通路。

《中国地理历史十五讲》这本书里这样说:“燕山山脉东西向延伸,横亘在华北平原的北端,山体自西向东设有三个关隘,分别为古北口、喜峰口和山海关,与三个关口相连接的则是华北通向东北的主要道路。”“古北口和喜峰口控制的道路均有数千年历史,山海关控制的傍海道则启用最晚,启用时间大约在13世纪初。”“古北口控制的道路沿潮河河谷从华北平原伸向河北承德、平泉一带。”这条从古北口出来的通路与“锦古铁路”的方向大体一致,可以想象我们每次坐火车的时候其实走过的是片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区域。

在一千多年前,这里也是繁忙的所在,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使节频繁互访。而去往辽中京(今内部蒙古宁城县境内)的道路正是从古北口出发的。当年出使辽的宋朝使者不乏名臣,包拯、欧阳修、沈括、苏辙等都在此留下过足迹,如今这无人关心的偏僻之地在当年也是来往名人的歇脚之所。另外,很有可能蔡京、高俅和童贯也都从此路过过。



北宋使辽的路径是出古北口经滦平,和2257次列车的大体路径稍微有点区别,相同的是都在群山中行进。

怎奈现在的风头都让山海关一线这个后起之秀抢了去(满清说,好吧,这个锅我来背,反正最近也背锅背习惯了。。。)。在五代时,石重贵被契丹俘虏“北狩”,经过傍海道,那里还到处是沙碛,太多人不能久留。而在金代以后,交通越来越好了,以至明朝时,出关的道路以此为主了。而随着明朝罢大宁卫(也就是原来辽中京的所在),古北口这条在山中曲折行进的道路更无人问津了。


2257次列车与千年古道_第2张图片
山海关,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这条通道沿线的几座城市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从唐山到锦州一线城市的发展。这一点从火车的速度上正可以反映出来,这边好不容易到承德了,那边走京哈线早就到沈阳了。

很有意思的是现在新修的京沈高铁经过密云和承德,走的大体也是这条线路。作为将来东北进京高铁的第二条通路,这条千年古道能否焕发新生,还是挺令人期待的。那时候,2257(2251)次列车也不用承受这么重的负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257次列车与千年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