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你的理解,我首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发生在医院手术室里的意外。37岁的伊莱恩到医院做鼻窦炎手术,对于这类小手术,医院也丝毫没有马虎,让手术室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并且配备了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和已有20年左右临床经验的主刀大夫,和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师一起来做这台手术。在给病人麻醉以后,病人停止了呼吸,根据以往经验,医生要给病人戴上面罩,通过氧气管把氧气输送进去,可是这次氧气管怎么也插不进去,病人的情况出现了危急,按理说此时需要把病人的气管切开,让氧气从气管直接进入体内,护师也做好了切气管的器材,去配合大夫的紧急方案。并提醒大夫,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大夫还不甘心,想再试一试,结果又过了20分钟,氧气管还是没有从喉咙插进去。但遗憾的是切气管的机会也失去了,病人大脑缺氧时间过长,病人可能会成为植物人。最终医生放弃了继续切气管的风险,选择了让病人死亡。出事之后给病人家属做解释就是: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意外是很难避免的,并且在手术之前病人家属也签过了字,允许意外发生。多数家属也选择了沉默接受。
第二个是发生在飞机上的事故,在1978年,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在往机场降落的时候,机长发觉飞机在接触地面之前,发生了强烈的震动,此时指示灯显示前起落架没有放下来,无奈之下他又把飞机拉起来,在空中盘旋,想确定起落架究竟有没有放下来,此时身边的机械师提示他,油耗还剩5%,机长确定还能再飞15分钟,解决问题的时间够了。根据机长的技术,就是起落架没放下来,他也能够实施紧急迫降,安全也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机长是不甘心的,他依然选择查找原因把问题解决,安全降落,可就在他思考寻找问题的时候,15分钟的时间过去了,当下又不得不紧急迫降,结果飞机坠毁,索性机长技术够高,只有十人遇难。
现在你看到发生在医院手术室和飞机上的事属于同一类型的事,都是老手翻车,从专业的角度讲,当事人主刀大夫和机长的选择不能说错,他们都希望工作做到更好。
不同的是,航空业有个强行规定,飞机上背有两个黑匣子,把飞行员的操作流程都记录了下来,设置一个反馈机制,而手术室里却没有这项规定。
最后专家通过这次飞机黑匣子的分析,得出结论:人在紧急情况下,自我感觉上时间会过的慢,操作者觉得时间足够,实际上时间已经耗尽。
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人性的缺陷,在此之后飞机上都规定了“四步提醒制度”,令之后的空难事故几率大大降低。如果把这个方法套用到医院手术室,就应该是护士对主刀医师说:
1.提醒: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让氧气输送到体内;
2.警告:病人生命特征较弱,现在应该切开气管,输送氧气了;
3.挑战:再不切开气管,病人会死的;
4.严重警告:你再不切开气管,我就叫紧急救护队来切了。
在手术室,主刀大夫是权威;在飞机上机长是权威,下属要对权威提出建议,恐怕要很委婉,但主刀大夫和机长也是人,都有人性缺陷,如果没有这项“四步提示”规定,恐怕下属也不敢对权威提出建议。
当然没有黑匣子的强制规定,这项“四步提醒制度”恐怕提出来也很难。
飞机上背了黑匣子,有了反馈记录,空难事故降低了,也不知道医院啥时候能有这项黑匣子的规定,也让医院的意外死亡人数降低一些。
在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的同时,人们的感觉往往会形成错觉,洞察力下降,有效的记录和反馈是必须的。
黑匣子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是它能让我们避免黑暗球场效应。刚开始学习打篮球的人都知道,投篮都不容易投进的,随着不断调整角度和力度,投进的机会也增加了,投篮的感觉也找到了,球技也就增加了。如果球场一片漆黑,你拿着篮球不知道球筐在哪,更不知道距离球筐多远,恐怕训练多么刻苦,球技也不会提升。所以要设定一个光明的球场来训练,通过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说到咱们007 写作社群,每周要写一篇文章,提交之后,要求要楼上楼下点评,也是为了提供及时反馈。重要的是要相互提出改进意见,每次写作都希望有新的进步,我想这应该是写作社群成立的初衷之一吧!
我自己在新的一年也有一项经常性工作就是每天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思考的基本假设和过程,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做到天天有进步。
事实证明,没有参考系,不经试错,我们是没有办法提升的。及时反思自己,检讨错误,才是上帝赋予人生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