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快读
1 |
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0)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开幕了。7月9日的上海世博中心,没有了去年的熙熙攘攘。 |
2 |
WAIC 2020第一天,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强大脑,讲述AI的双面故事。 |
3 |
马化腾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出席,于是今年开幕式演变成“二宏二马”隔空对话,一来一回,甚有共鸣。 |
受疫情影响,不少嘉宾和与会者都只能在云端参会。但这又是最有“AI感”的一届大会,全息影像演讲的马云、在虚拟会场里欢呼的云观众、可以360度旋转的3D AI家园……
甚至,连《IT时报》记者的现场采访,都因科大讯飞录音笔的自动转写功能,而比以往快了许多。
人工智能与我们已如此接近,但它又是那么遥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笑称自己是此次大会“唯一的用户”,对于AI在抗疫中的表现,他既表扬,但同时也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
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清华姚班创始人姚期智不知道“超级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但他说,“请做好准备”。
百度CEO李彦宏对全球AI创业者最想说的是,“迷雾消散时,一个经济和社会全面互联网化的时代就要开始了。熬过了寒冬的小人物,最终会成为新的英雄。”
2020年,人类面对新冠病毒的共同挑战,AI被视为改变人类命运的“金钥匙”,但同时,AI(爱)是抗击疫情的另一把钥匙。
WAIC 2020第一天,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强大脑,讲述AI的双面故事。
01
对于疫情,“二宏”有话说:
AI的局中人与局外人
新冠疫情的黑天鹅飞过,在全球科学家的心上划了一道伤痕。尽管科技在此次抗疫中展现出不同于17年前非典时的强大能量,但依然有人慨叹于,技术远没有我们想象中进步。
WAIC 2020开幕式上,来了两位同样以“宏”为名的嘉宾,抗疫英雄张文宏和深耕AI的百度李彦宏,在人工智能这个人类未来“大局”的两端,二人殊途同归。
“局外人”张文宏:人工智能仅在起点
人们对人工智能都寄予了极大期望,但从这次疫情开始到现在,我感觉,它仅仅是一个起点。
疫情刚开始时,上海防疫部队奔赴武汉,我们原本希望,人工智能遍布全国,应该知道武汉缺什么,可以迅速调配,一到病房,所有东西都已经在那里。
但事实是口罩、防护服、纸尿裤都是缺的。最夸张的时候,只能通过直升机投递。
疫情就像战场,其中医疗资源的调配系统非常重要,从战争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将来人工智能应该具有强大的物质调配能力,因为它能够按需分配。
在医疗领域,我要给现在的人工智能泼一盆凉水,尽管人工智能做到了及时的疫苗靶位的预测和药物靶标的发现,但时间过去6个月了,事实上中国的疫情已经结束,我们现在所有的药物和疫苗都是为未来而造。
事实上,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数据与真实世界的数据如何结合,如何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甚至包括今天有多少个航班进来、所在的国家疫情如何、我这个城市能不能抵抗、我的床位数保留多少……
如何将现有数据与线上数据结合之后做到预警,我认为更重要。防疫应该有real live的数据。今天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熔断,熔断不是人工智能。我希望将来能将这些数据做很好的融合。
但另一方面,中国之所以抗疫成功,是因为整个城市关闭以后,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做到了正常的运行、生活、医疗,这其中人工智能帮助政府做了很多。
“局中人”百度李彦宏:不要对AI失望
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作为企业家,我们不得不反思,科技创新是否能够在关键的时刻让人类更好掌握自己的命运。
现实情况是,我们没能够在武汉封城的时候,派遣大量无人车去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的生活问题。
我们也没能够通过深度计算,快速找到新冠病毒的疫苗,我们还没有能够储备足够多的基础技术和应用来应对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逆全球化。
所以我看到很多人对技术,尤其是对AI技术产生了悲观情绪。
目前人工智能所处的阶段是一个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悲观的阶段,这是大多数颠覆性技术在加速普及之前必经的阶段。
百度也是从低谷期爬出来的,我对此记忆犹新,但当迷雾消散时,一个经济和社会全面互联网化的时代就开始了。
熬过了寒冬的那些小人物,最终成为新的英雄。
无论是当年我对互联网的信仰,还是今天我对AI的信仰,没有一丝丝改变。我仍然认为AI是堪比工业革命的大技术浪潮,他一定会彻底改变我们今天的每一个行业。
这次疫情会成为一个契机,人们产生了对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紧迫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不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延长了我们的双手,强大了我们的大脑,丰富了我们的视觉,消除了时空的障碍。
未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终将成为现实。人类也终将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02
对于人类未来,双马隔空对话:
改变自己还是改变世界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和马斯克的双马对话,是开幕式上最精彩的一幕。
彼时,双方讨论的话题是AI对人类的威胁、人类要不要星际移民……对于AI的现实与梦想,两位世界上最顶尖的创新者和企业家,观点如“火星撞地球”。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压轴,依然是“双马”,尽管远在美国的马斯克是视频出席,身在云南的马云通过全息影像现身,二人并未正面交锋,但在各自的主题发言中,依然火花四射。
“中国马”:由灾难而来的创新才是最不可阻挡的动力
卸任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的马云,如今仍以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的身份出现。
显然,对于去年的话题,他依然有些意犹未尽。演讲开始,马云再次回答了关于“机器替代人”和“人类未来命运”的问题,而在此后演讲中,更是“金句”不断。
机器是否替代人?
去年担心就业 今年着急速度太慢
未来100年,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它会威胁人类生存吗?疫情下,对于这道题,马云认为,答案不同了。
“去年有人在争论,机器会不会取代人?就业怎么办?现在我们最着急的是,怎样才能让机器尽快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
比如在病毒传播领域,要让机器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人冲在最前面。”
魔幻的2020年开头,让世界以一种从未想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马云演讲中第一句金句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我们担心的都没有发生,但我们没担心的却在接二连三地发生。”
要不要星际移民?
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再说 否则去哪都有麻烦
2019年“双马对话”中,对于星际移民,两人有截然不同观点。今年,马云似乎找到了更多证据。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有能力向外看,登上了月球,建设了太空站,很多杰出的人开始对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伟大的探索。
接下来因为数字革命,人类有能力向内探索,真正地了解自身,也真正了解地球。但相比之下,人类对自身的探索显得更难,也更加重要。”
疫情让人类看到了对自己和地球的陌生,马云的第二句金句是,“人类最重要的是先解决好自己和地球的问题,不然,无论我们移居到哪个地方,无论我们去哪个星球,都会依然面临这样的麻烦和灾难。”
技术强大还是人类强大?
经济可以放慢 人类必须成长
过去,马云一直认为,AI不可怕,因为人有智慧。
但今年,疫情让他明白,决定未来的不是AI,但也不是人,“世界的生态系统是由微生物决定的,不是由最高等级动物决定的。”
马云的第三句金句,“人类不能将自己看得太高。”
今天,人类拥有前所未有的资源和财富,拥有前所未有的知识和技术能力,但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麻烦。
马云坦承,人类知识的积累、信息处理能力、抗风险能力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但人类在此时,却缺乏足够的智慧加强沟通与合作,甚至还制造了很多隔阂。
马云的第四句金句,“人类从来不缺灾难,但灾难之后的我们一定要成长,否则我相信未来毁掉人类文明的不是病毒而是人类自己。”
数字技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过去是让生活变好 今后是确保人类生存
疫情没有改变技术变革趋势,但是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变革。
一位专家用肉眼看新冠肺炎片子需要10-20分钟,而用机器看只需20秒。疫情期间,卫星通过遥感图像识别稻田作物生长情况,结合气候行业等情况,预估产量价值,再决定贷款多少给农民。
马云的第五句金句,“灾难在逼迫我们创新。为活下去而做的创新才是真正最强大和不可阻挡的动力。”
相隔一年世界已经发生巨变,未来需要三、五十年完成的数字化,可能会提速到十年、二十年内完成。今天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担忧。
今天的灾难是巨大的,今天灾难也许才刚刚开始。于是,马云的第六句金句是,“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与其担忧不如担当。早一点开始合作、团结、抱团,就会早一天胜利。”
“斯克马”:用物理学考证人类历史
如果评选今年科技界风云人物,发射了载人龙飞船和星链卫星,开挖了“无聊”隧道,在中国两个月卖了近3万辆特斯拉,最近股票大涨的马斯克,一定是Top 1。
不能到现场的马斯克,依然是名“好学生”。在2019年的双马对话中,对于每一个大屏幕上出现的问题,他都很认真地做了回答,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再次提问,“好学生”依然回答精彩。
关于自动驾驶
今年将完成L5级别基本功能 但真正使用还需要一年
在人工智能赛道上,自动驾驶是当仁不让的未来明星,业内对此的普遍看法是,大多数车企仍处于L3阶段,预计到2023年实现L4,但马斯克对此毫不谦虚,“特斯拉已经非常接近自动驾驶了,我们有信心将在今年完成L5级别的基本功能。”
马斯克认为,实现这一点对特斯拉来说,不存在底层挑战难题,特斯拉目前搭建的硬件版本已经足够,只需要改进软件,整合系统,解决许多不寻常场景下的细节问题。
马斯克的第一句金句,“没有什么比现实更复杂,任何模拟都是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子集。”
不过,在为自动驾驶开发人工智能芯片时,马斯克发现市场上没有成本合理,而且低功耗的系统,如果使用传统的TPU、CPU或者其他相似产品,会耗费数百瓦功率,汽车后备箱也会被巨大冷却系统占据,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体积大、能耗高。
因此,特斯拉自行开发人工智能芯片用于电机计算,不过,第二套芯片于几个月前才刚刚启动,因此充分利用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能还需要至少一年时间。
关于人工智能的本质
从物理学中寻找算法的本质
一直痴迷于人类脑机的马斯克,对于下一代算法的认知,依然是与人脑有关。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现有的神经网络算法,主要是从现实中获取大量信息,并创建矢量空间,将大量光子压缩为矢量空间,而人类自然也应该可以进入自己大脑中的矢量空间。
尽管和马云不在同一空间,但双马不约而同谈到了同一个观点,人类对自己的大脑了解太少了。
马云说,最好的人脑专家对大脑的了解不超过10%,而马斯克认为,人们如何在大脑中用很少的数据创建一个矢量空间,并根据矢量空间表达做决策,事实上,大脑会记忆尽可能少的信息,只保留相关的部分并以此做决策。
这类似于物理学中大规模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因为物理学公式本质上是对现实压缩算法。
马斯克的第二句金句,“人类就是物理学作用的最佳证据。”回顾物理学和宇宙的演化史,如果对宇宙做一个真正物理学意义上的模拟,进行大量的计算,最终应该会产生感知,人类将是最佳证明。
作者/IT时报记者郝俊慧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直播截图、冯诚杰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谁的观点击中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