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有一个这样的姑娘,平常我们都喜欢叫她姐姐,一方面因为她确实年长几岁,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真的很美好,这样的人,似乎才是姐姐的模样。
姐姐的名字是竹君,样子很清秀,是学校引进的化学博士,有房有车有信仰。她对身边的人都非常照顾,尤其是我们这些小她几岁的研究生们。刚认识她时,她还是单身,婚姻问题也是日常的聊天内容。姐姐本来是不着急的,因为像她这个成就的女博士几乎都是30+,但是渐渐地,身边的一些女博士结婚生子或者起码有男朋友,姐姐的母亲开始坐不住了。有趣的是,一次姐姐的妈妈给她打电话,称自己生病了,你到底什么时候能找个对象呢,哎呀,我好难受。姐姐说:“找到了,这次真的有对象了”。妈妈再三确认后兴奋的大叫起来,表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没病、不难受了。
姐姐口中的男朋友,名字挺逗趣,叫国宝,我们就称呼他为国宝哥。国宝哥相比起姐姐的条件来,实在甚远,30+,没房没车,中学英语老师,非正式编制。在如今的社会观念背景下,他们似乎不是很般配,典型的女强男弱。如果结婚的话,也是住姐姐的房子。我们都好奇姐姐怎么会考虑国宝哥,姐姐有些无奈,说找不到合适的,就将就着过吧。
女博士,这个被称为第三种人类的群体,在追求学术上的成就和事业上的进步时,也被许多人诟病,像竹君姐姐这样的人总是会被贴标签“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结婚才是头等大事”“都30多岁了还挑挑拣拣的”
刺耳的声音不绝于耳,竹君姐姐的标准一次次降低。我不知道她最后会选择国宝哥,还是能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1987年男大女2岁的比例最高,达46.17%;进入90年代后,男大女5岁的比例最高,达48.44%男大女8岁、10岁的比例也在大幅度上升,男大女10岁以上的比例也比1987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同时90年代女大于男的比例是80年代的两倍。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老夫少妻」、「老妻少夫」的现象越来越常见。
30+的单身女性代表什么?
小时候我们对年龄缺乏准确的概念,见着比自己大的成年人,就觉得年纪很大。五年级的小男生问女老师:“老师你多大了”,老师回答:“你看我像多大啊”,小男生回答说:“30岁?”。其实老师只有25岁。小孩子对年龄,总是缺乏一个准确的认知,他们会觉得成年女生,应该都和自己的妈妈差不多,应该30多岁吧。对于社会而言,30多岁的女性意味着什么呢?
大龄剩女
从社会普遍的观念来看,30多岁的单身女性会被归为大龄剩女的行列。而且人们似乎对于大龄剩女有些偏见。其实,在这些“大龄剩女”的队伍里,不乏有为情所伤,对爱情对男人产生了质疑,于是不愿意再轻易打开心扉,接受新的感情,对婚姻也抱着极端消极的情绪;也有一部分是眼光太高,过于挑剔,什么学历、样貌、房车存款、家庭背景,乃至交友圈,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可是哪有那么多刚刚就能集所有严苛要求于一身还至今未娶的男人能被你恰好遇到呢?
还有一些属于不婚族,单身主义,丁克族,同性恋等,由于一些不可抗原因,而成为了“大龄剩女”的。当然,不发还有很多是攻于学业,读博留学,或者迫于工作压力,事业上升期,没有多余心力去考虑择偶问题。
心理不健康
如果你30多岁还没结婚,一定有人会议论你,质疑这个姑娘为什么“没人要”,会觉得你要么是身体有问题,要么就是心理出问题了,心理不健康。在这种观念和议论之声的狂轰乱炸下,这些大龄女青年开始真的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
30多岁的单身女性容易产生什么心理和行为问题?
焦虑(anxiety)
一个人所感受的忧虑状态。通常不同于在危险情况下的着急,常常是一种不自觉的“无名焦虑”。经常与未来的危脸或不安全的预料有关,心理上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对于大女来说,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生活中的寂寞与孤独以及缺乏援助与依靠,都可以产生焦虑。大龄女青年会对婚姻问题焦虑,谈到婚姻话题就表情凝重、心情失落,经常莫名的发火和流泪。
压抑(repression):在一般生活中指心情抑郁、不痛快。大女则表现为对社会交往的适应不良,使正常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受到影响,其言行常常使别人不能理解,她们经常在别人谈笑风生时触及到敏感问题就独自沉默不语,把情绪都压在心里,久而久之,面色暗沉、额头也会出现皱纹。
逃避(escape):一般指逃避受挫折的现实环境,例如家庭、工作单位、居住的地区等等。在心理上不能面对现实,表现为消极的退缩,缺乏积极的进取。比如相同的竞争岗位,她们有时就会考虑到自己的年龄而直接放弃竞争机会,也不太愿意进行社交行为。
投射(Projeetion):缺乏洞察或不能承认自己的冲动与欲求,把这些冲动欲望归之于别人一即投射到别人的身上,并常常再加以谴责。对于一些稀松平常的话题,她们却会格外敏感,认为别人是在针对自己,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文饰(ratinalization):通过对认知的歪曲,寻找假的,但是好的理由来为有问题的行动、失败或不愉快的情况辩护。这种文饰不同于一般的清醒理智的现意的欺骗,文饰是指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作法。它违反一般众所周知,常识或事实。典型的例子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萄葡是酸的。对于别人的成就会心生妒忌,认为“不就是靠着漂亮吗”,忽略了别人背后的努力。
绝缘隔离(inutation):认识逻辑思维或情绪系统发生了分离。在思考问题和行动时,切断了逻辑思维和情绪行为的一致性,连续性。其严重的后果即可以是精神分裂。这种情况下,她们要不就一味地按照感情做事,完全不考虑逻辑可行性,有时又会吹毛求疵的讲究逻辑。
移位(displacement):某种驱力或情感被转移到其他替代对象,最常见的情形是“迁怒”,把攻击转移到“替羊罪”身上。在她们看来,自己的怒气无处释放,就会就近找个人,或许同事、或许是弟弟妹妹,就算人家没有任何过分的行为,她们也会找茬,借机泄愤。所谓“老姑娘”脾气不好即属此种情况。
倒退(retrogression):表现出的行为退到其早期,即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行为。典型的例子是“老小孩”。一般是不理智成任性的行为,比如要求父母给自己端饭,耍小孩子脾气。
攻击(attack):典型的行为是怨天尤人,看一切都不顺眼,对周围现实不满、牢骚多。比如看到同事要去聚会,会莫名的进行言语攻击,斥责同事沉迷于娱乐活动。对于一切都不满意,好像所有人都入不了她的眼似的。
她们的择偶观是如何变化的?
随着年龄段增长,她们除了会有一些恐慌情绪之外,还会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择偶观,也许是降低要求,也许是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条条框框。
物质条件很重要
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其实很高,要有房有车有存款,要体贴入微会做饭,还要高大帅气有肌肉。我们经常能看到那些天价彩礼的新闻,女方要的太多,男方承担不起。前段时间流传的一个视频是女方要10万彩礼,男方拿不出,女孩与母亲商量未果,两母女以跳楼做威胁,结果双双坠楼,成为悲剧。20几岁的女孩们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情感的成分占较重比例,只要对方不是太寒酸,女方出于爱情也会追随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金钱的重要意义,女青年们会越来越觉得一味地追求爱情是幼稚的行为,物质条件才靠谱。所以,相亲越来越普遍,相亲几乎成为许多大龄青年选择伴侣的关键手段。
外貌要求的变化
研究者曾经研究过中国各大女性杂志上刊登的征婚启事,发现初次结婚择偶时,女性对于未来伴侣的相貌要求较高,而有过婚姻经历的女性对于再婚伴侣的相貌要求很少。这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有过婚姻经历的大龄女青年择偶相对比较困难,而且通过以往的婚姻经历让她们发现,外貌对于婚姻幸福美满的作用不是很大。
对于爱情的期待越来越淡
从进化心理学来看,每个人都是朝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的,所以我们回首往事时常常会觉得以前的自己很小孩子气、很冲动、很不理智、很幼稚。正是在许许多多过去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个体的认知资源不断得到丰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变得理性和慎重。这就是青春期和30岁的区别。年少时,爱情总是很简单,喜欢就够了,也是最纯洁的爱情。到了青年时期,爱情开始有了别的因素,比如性、比如吸引力。到了青年后期,爱情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没有物质的爱情,在她们看来,是不真实也不成熟的。她们觉得自己不能像年少时一样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和冲昏头脑了,一定是思忖再三才决定恋爱的开始。
30多岁的女性要如何调整自己?
放弃一些不切实际和过分束缚的要求
许多姑娘之所以成为大龄女青年,以至于最后成为剩女,是因为自己总设定一些不切实际和过分束缚的要求,比如对方身高不能低于185、不能留胡子、不能喜欢红色、不能忽视自己等等。随着认知的成熟,女性应该已经对自己有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了,在这个基础上,择偶心态也应该发生变化。所谓平等,不是女权,也不是男权,而是平权。所以女性在要求对方的时候,也应该先审视自己,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应该趁早摈弃。
努力提升自己
这个年龄的女性不管是工作或者是学术,都应该有了一番建树了。在人格和经济上保证自己的独立,毕竟谁都不会喜欢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也不上进的30岁女性吧。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自身气质上,30+的女性都要潜心修炼,这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取悦男性,而是为了取悦自己。前段时间网络上呼吁拍一部中国女性的都市剧,就叫《淑女的品格》,这是借鉴于韩国的《绅士的品格》。《绅士的品格》是讲30几岁单身的成功男士的爱情与生活故事。观望我国的都市剧,要么就是讲十几二十几岁年轻姑娘们的爱情故事,要么就是40几岁的家庭伦理剧,好不容易出个《我的前半生》,依旧是依靠男性和闺蜜成功的女主人设。我们似乎对于30几岁的女性群体有着刻意隐瞒的倾向,觉得女性已进入30岁就没什么价值和展现空间了。
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女性更要提升自己,这样,就算一个人生活也照样可以过得开心、活得潇洒。
适应年龄的变化
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该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可能永远年轻,成熟也不意味着无聊和失落。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很容易将自己的全部心力投注于恋爱和婚姻问题上,以为自己的年龄是短板,是劣势,所以下意识的看轻自己。我们不能任由自己有这种老年心态,当然也不能任由自己沉浸在少女的世界中、分不清现实与梦境。30+的女性,可以干练、成熟、温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不会为了虚假的爱情委曲求全,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要找什么样的人,这样才能更加淡定从容。因为,生活始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爱是一种本能,相信爱才让你吸引爱
30+的单身女性容易产生的一个爱情误区就是,不相信爱,只相信物质条件。这一点我们要向法国女人多多学习,她们永远那么优雅、充满活力,就是因为相信真爱,不管是哪个年龄的女性,都执着的相信真爱的存在,也愿意去靠近爱情。我们在3.23的《为什么法国女人如此迷人》那篇推文中就讲述了法国女人迷人的秘诀:自律、优雅、永远相信爱。
我们只有相信爱,才会吸引爱。倘若你全然不相信爱,你就不会具备爱的磁力而去吸引那些可爱的人。
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用在爱上,也是一样的。
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微信订阅号小麦心理X(xiaomaixin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