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lash”式活法,我有话说

第一次听到“Slash”(多重职业+多重收入)这个词,是今年三月份在Susan kuang的公众号上,当时Susan发的文章名称是《我的Slash生活》,在这篇文章里,Susan详细描述了自己的Slash生活,当时看完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这世上还有这样一种活法,可以将自己所擅长所喜欢的事情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并且在这过程中,还养活了自己!

同时,“斜杠青年”这四个词也开始风靡于各大公众号,每个人都在谈技能,谈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谈知识管理。这种热火朝天的学习劲头,真的有点80年代人人争做五四好青年的风范。

在看完Susan kuang的文章后,我的心中就仿佛种下了一颗Slash种子,原来人可以不只拥有一个身份啊,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活啊!原来这么多人也希望成为“斜杠青年”!我也要这样,我一定也可以这样!

一个人的注意力在哪,看到的就会是什么。自此后我就开始关注各类达人,结果发现,原来要成为一名斜杠青年,必须拥有几项突出的技能。我非常仔细的审视了下自己,拿得出手的特长不到三个,如果读书擅长聊天也算的话。

既然想要成为一名斜杠青年,而自己段位还很低,那第一要务肯定是要学习技能。

所以三月后,我报名参加了很多课程。

Susan kuang的《人文课堂》
《怦然心动整理魔法课》
《Photoreading十倍速阅读法》
《自由写作空间》
刘轩的《心理学微课》
得到app里的《槽边往事》
还有未统计的线上分享。

自三月份到现在,已经有七个月了。回头看看这七个月的“学习”生涯,有很多让人“哇塞,这么厉害”的感觉。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我,其实并不以为然,这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能用好或者不好来界定。

李笑来老师最近一直在讲matacognition“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thought processes)。而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

在看到这个概念后,我决定对自己“Slash”之路进行一点解剖。

1.在保质的前提下再谈量

从之前的列举可以看出,我报名学习的课程数量一点儿不算少。比如Susan kuang的《人文课堂》现已更新到33课,平均每周一节。《人文课堂》是从宇宙大爆炸讲起,涉及宇宙形成,生命发展规律,人类发展,人类基因,人性,以及宗教政治等等。

知识涵盖范围广、烧脑是每堂课必备的特点,如果在听课的时候不进行相关阅读,根本无法理解谢田老师所讲。所以要想掌握一堂课所讲,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学习这个课的同时,我还同时参加了各种线上分享,以及参加学习《心理学微课》,《槽边往事》这种战线很长的学习。

坦诚地讲,报名参加课程的第一个月里,我的学习劲头真的很猛烈。这个劲头一方面源自对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初报名的滚滚鸡血。

爱学习值得表扬,但如果时间管理差,自制力不是很强,可想而知,这整个学习,只能用虎头蛇尾来形容。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柳比歇夫。

所以,很多时候我总是处于东打一铁锹,西打一棒槌的状态。一个人处于学习状态时,总会觉得自己格外的刻苦努力,殊不知,这只是一种“你很努力”的假象,只是自己在被自己的“作秀”所感动。

所以,合理进行时间安排,统筹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之前要学会的东西。同时,学习一定不要贪多,一口是绝对吃不成大胖子的。

2.戒掉手机

工作后,就不能像学生时期那般自由。即便是学生,也需要定点定时去上课。所以,要想在除特定时间以外学习时,在确定学习内容后,第二要务是,一定要提高时间利用率。

我个人的体会是,手机绝对是吞噬时间的第一恶棍。昨天我下载了moment这个app。不统计不知道,截止现在写文,我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已经高达五小时。如果加上睡前的刷微博,回复微信信息,花费时间绝对会攀升至六个小时之上。

关于“Slash”式活法,我有话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代社会里,手机是正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如果能减少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然后合理规划安排好这段时间,学习内容多也将不是问题。

所以,戒掉手机,绝对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法宝。

3.同行者很重要

在这七个月的时间里,让我最感动的是,加入了下班后写作群。

我是一个从小到大极其“三分钟热度”的人,失败几乎充斥了我整个成长历程。小学学了两年电子琴放弃,之后学小提琴三年放弃,大学学吉他放弃,工作后学滑板眼看也要放弃了。

但是加入下班后写作群四个月以来,我却从来没想过不写了。即便每次写文章,我都痛苦的要死,一个开头,我都需要打上去删掉至少三个来回,写文的状态大多都是身无可恋的。

而让我能够坚持死磕下来的,就是去群里瞟两眼,这两眼,就足以让我原地满血复活继续写写删删,直到敲下最后一个句号。

坚持写作只有四个月,但在这四个月里,我收获了在其他任何学习中无法获得东西。我对于写作开始有了一些自信,写东西,突然变得有趣起来。同时,群里小伙伴也像一面镜子,时刻修正着我的学习之路,之前忙东忙的情况,也逐渐在减少。

这些进步,都得益于下班后的每一个小伙伴。拥有同行者,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4.走对路,好过跑得快

我从接触到“slash”这个概念后,就想要成为“斜杠青年”,自检后,发现能力不足,决意学习,于是报名了很多课程。

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我这七个月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但我从来没去想过,我为什么要成为“斜杠青年”,我为什么对学习这么痴迷?我学习了这么多,学到了什么?我学习的方法,对么?

这七个月的时间里,我花费了很多金钱和时间,这些钱和时间换回来的,除了教训和经验外,更多的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模模糊糊的答案。之所以用模模糊糊,是因为我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还不是很笃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但是,成为一名“斜杠青年”,现在依旧是我想要拥有的一个标签。这七个月的时间,让我变得淡定很多,特别是写作,让我明白,学习这条路是没尽头的。而自己,离“斜杠青年”还隔了无数座大山。这些都是需要我去一一攀登的。

5.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学英语时,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谚语:no pain,no gain。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更是系统描述了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必须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联系。

所以可以看出,要想有所得,必要先付出。而学习,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坚持一天很容易,一周一月还行,但一年又一年,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同时更要求有强大的自制力和意志力。

工作后的学习,更是要求在别人睡觉放松娱乐时,挑灯前行,学习这条路,更是并充斥了大量的障碍。

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走在这条路上,因为他们深知,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于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而那些称之为障碍的东西,长期看来,其实都是有价值的。

“斜杠青年”只是一个标签,真正与众不同的是标贴的主人。所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无论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还是“斜杠青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受李笑来老师“元认知能力”的启发,用两千六百多字解剖自己的“Slash”之路。零零散散写下来,发现这条解剖之路,永远无法完成,因为你永远无法确定一条在延展路的长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Slash”式活法,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