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尺之间

又一个双十一,又一个剁手季。办公室里的厨神食神又开始新一轮狂购。一周左右,陆续收货了,空气炸锅、榨汁机、烤箱、电饭煲……办公室能开快餐店了。

大家都喜滋滋地搜着菜谱,彼此传授经验。大胖最迷韩国欧巴,整天琢磨酱汤炒年糕,是韩国超市的老主顾。这次为了啤酒炸鸡,买了空气炸锅。一开箱就缠住我问,炸什么好吃啊?炸多久啊?温度啊?我翻出说明书,放在她面前,告诉她,就按书上炸。不过要记住,必须及时刷干净,不要等下一次用再刷。

三年前,我入手了一只空气炸锅,实在抵御不了广告的吸引力,加之煎炸美味的诱惑。一家人都喜欢吃炸鸡翅、炸薯条,也狠狠地炸了一段时间。以至经过门口的炸鸡店都有些反胃了,可怜的炸锅才休息下来,没想到一歇就是三度春秋。

回到家,我把那只空气炸锅找了出来,看着层层细致的包裹,连拆开的勇气都没有。它就又被放到了橱柜的最里端。

忽一日,儿子想吃肉饼。早餐时,我用电饼铛煎肉饼,忽然想起那只赋闲的空气炸锅,价值不菲,但很久没有使用了。就说:“我要把空气炸锅置换掉,利用价值太低了,我想换一个烤箱。”

儿子正在吃着肉饼,忽然问道:“空气炸锅都能做什么?”

我说:“不必用油,就可以炸东西,薯条、春卷,等等,健康烹调。”

他指着面前盘子里的肉饼又问:“这个也可以吗?”

我说:“可以。”

他停下来,问:“为什么不好好开发一下,把它用起来 ,却要置换呢?”

“开发使用?”我惊讶地看着他。

“是啊。”他吃了一口粥,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就像这个小圆盘(电饼铛),用的比较频繁,就觉得用处大;空气炸锅用的时候很少,并不代表它的使用价值低啊。就像一款游戏,没有一无是处的装备,只有不会用的玩家。”

我从来没有想过去开发使用什么,所以家里的电器使用过的功能基本是只用一两个,有的电器具体都有什么功能、多少功能也不清楚。就像手机,打电话、发信息之外的功能知之甚少,用之甚少。

空气“炸”锅,不就是“炸”吗?我找到的使用说明书,认真地看起来。原来它的标准名字叫“多功能空气烤炉”,功能也不只是炸薯条、春卷;还可以烤制牛排、烘烤蛋糕、制作冰屑面包等等。除了炸,还有那么多的功能我没有使用过、尝试过,甚至要用它置换与其功能相似和重复的烤箱。

“没有一无是处的装备,只有不会用的玩家”,我仔细思量这个男孩,我们像朋友一样,一起散步,一起玩游戏,一起打球,似乎亲密无间,又似乎少了什么。我努力在记忆里搜寻。

那也是一个冬天,突降大雪,学校突然通知开家长会,家长们急匆匆赶到学校。

以往的家长会,孩子们会做自己的个性化名牌,摆放在书桌右上角,家长们就会按照名牌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

这一次,时间很短,来不及做名牌,孩子们打扫好了地面,椅子摆在书桌上。家长们一时间不知道哪张书桌是自己的孩子的,都在找桌上的书籍和本子,看有没有孩子的名字。我也在寻找。

儿子在家里是自由和随意的:书桌上永远是满的,写作业的时候临时腾出一小块儿;紧邻书桌的床上永远是满的:雨伞、试卷、笔记本、画册、歌谱……,学习的资料、课外读物、娱乐的器件,和被子、枕头在一起,“层峦叠嶂”满满一床,只露出床腿四周围的床单,也是惬意、慵懒的低垂着。

我想,儿子的书桌也是和家里一样吧!所以就从最乱的找起,找桌面东西最多的,桌膛里最乱的。找了几张书桌,都不是。最后我找到了一张桌子,桌面上好乱好多的卷子和练习册,桌膛里乱七八糟,一看名字,竟是他的同桌。由此,我找到了他的位置。

我坐了下来,仔细打量儿子的书桌:桌面上有家长会需要用的两本材料,整齐地摞在桌面的左边,右边是一张对折好的A3空白新闻纸,纸上放着一黑一红两只中性笔(大概是怕我临时来开会,忘记带笔和本子)。桌膛里左侧是幅面稍大的各学科练习册,右边是幅面稍小的笔记本、叠好的卷子;全都规规矩矩的码放着,两个小摞中间有一个缝隙,静静地躺着一个银灰色的笔袋。

这就是那个把床铺全部摆满、书桌永远堆积如山的儿子的书桌?

我看了看桌面上的蓝色桌布,的确有儿子的画,还有一首他喜欢的诗,我曾经小心地洗过,但字迹还是有些发白变淡;桌膛里的练习册、笔记本和卷子也都写着儿子的名字;银灰色的笔袋上可爱的米奇俏皮地笑着。

这就是儿子的书桌,千真万确!

我静静坐下来,拨开诧异和惊讶,仔细地回想这个大男孩,忽而陌生、忽而熟悉。

我忽然想起他:小时候,第一天到陌生的幼儿园,就知道把脱下来的衣裤叠好放在椅子上,然后去午睡;每次到朋友家都会把外衣脱下来叠好放在沙发的一角;长大了,一直自己管理自己,学习、考试,自己准备文具,自己选择课外班,每天换一双干净的袜子,手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

我忽然想起自己:因为不爱理发、不爱洗澡,以为他是个邋遢的孩子,老是批评他不讲卫生,逼着他理发和洗澡;因为经常忘记带手表和文具以为他是个粗心的孩子,老是跟在身后唠叨这个带了吗、哪个别忘了;因为没有考第一名以为他是个随意的孩子,老是让他看看第一名的女孩子……

在我的主观印象里,已经把他挂上了一个标签,在这个标签下的他是有很多缺点的,也是当妈妈的竭尽全力要“修理”的;因为时常要修理,所以更加频繁地搜索。久而久之,我忽略了太多:书包的夹层各种面值的钱币混做一团,可是他知道还可以定几天的晚餐;笔袋里的笔是一个方向摆放;卷笔刀的屑盒倒得干干净净;汁水淋漓的食物和水果没有合适的餐具宁肯不吃;一起带饭的同学只有他每次都把饭盒洗刷干净……

我早该自觉,原来很多妈妈帮助孩子做的事情我都临阵逃脱了,却没有发现他可以:可以书桌收拾得如此井井有条;可以把受了伤脚趾甲断掉的同学送去医院;可以把学校摇晃的报架修好;可以协助老师做班级管理;可以认真地帮助考第一名的同桌学习数学……

那些让我为之感动和自豪的事情为什么曾经我会视而不见?为什么看到了又会转瞬即逝?又是什么让我紧盯着缺点孜孜不倦?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其实,我们束之高阁的岂止是一只空气炸锅?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发现的眼睛啊!

还好,我来得及惭愧、来得及反思、来得及改变,摘掉挑剔的眼镜,不必寻找,信手拈来就是一张张感动账单。

明天,不!就是今天,我要换一种方式去发现他,去爱他和赞美他,这个充满阳光和自信的男孩。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