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救药的酒徒

《酒徒》是刘以鬯最为知名的长篇小说。也是今天要推介的故事。

嗯,知道这部作品的存在,是因为大一的时候,可乐宝选修了《港台文学选讲》这门课程。作为香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酒徒》毫无疑问地就出现在扩展阅读的书单上。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主旨,那也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理十分不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的故事。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它真的写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困境。如果,你也在努力靠笔杆子吃饭,那么产生的代入感会更强!换言之,这部小说轻而易举地就让人产生共鸣!而且多么搞笑,当下的情形,与彼时彼刻又是何其相似?

故事的主角,刘先生不单是个酒徒,本来还是位正经的职业作家,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而且文学修养颇高,对文艺有精辟独到的个人见解。年轻时候,办过出版社,编过报纸,还主张文学要创新,创作过实验小说等等,但这些属于他的光辉岁月都一去不复返了。

他带着雄心壮志奔赴香港谋求发展的,只是,万万没有想到,香港的文艺界受制于各种功利价值观念。“作家地位低、稿酬低、盗印商多,严肃文学被挤得难以立足”都成为他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现实。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刘先生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但是由于他的武侠故事不够曲折离奇,便不大受读者的欢迎,所以他又一次丢了地盘,还连带地,丢了饭碗。后来,走投无路的他,不得不开始改写自己曾经最厌恶的黄色小说。

没有稳定经济基础的支持,他的精神生活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所接触的女人,不是放荡,就是早熟淫邪,但他偏偏良心未泯,没办法做到只用下半身思考,与生俱来的强烈正义感让他想要善待这些女性。

故事在这些情节的巧妙推动下,到达高潮和结局部分:刘先生对现实生活越来越不满,尤其受不了乌烟瘴气的文艺界以及利欲熏心的各种不靠谱文人,他为了逃避现实,只能借酒浇愁,直至愈陷愈深,无法自拔,最终堕落成为一个整日靠酒麻醉自我的酒徒。用“很小时代”的话来说,就是,他终于变成自己曾经最最讨厌的人。

这部作品,也成功改编成电影,搬上了荧幕。我已经看过了,拍得很棒,十分贴近原著,演员也选得很好,走心的表演,总是容易让人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不得不佩服作者强大的遣词造句能力,以及将意识流技巧娴熟运用的能力。而且文中还多用象征和隐喻的艺术手法。我个人很喜欢,而且很着迷。

举一个例子,小说开篇写道:

“时间是永远不会疲惫的,长针追求短针于无望之中,幸福有如流浪者,徘徊于方程式的‘等号’后边。”这里便是十分隐晦地表达了幸福与自己无缘的悲哀失落感。

而这么出彩的部分,导演自然没有让它们白白浪费掉,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那么你会知道,这些棒呆的句子,多数成了电影中的旁白。所以,在电影画面中,酒徒的形象与充满内涵的旁白融洽地同框,无形间也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从而更好地阐发了主题:(当时课堂上老师分析时,我所做的笔记内容整理如下)

作者借由一步步走向堕落的酒徒之口,痛斥了当时香港浮躁重利的社会现实。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论是酒徒压抑的精神状态,还是酒徒对整个社会现实的愤慨,其实都是作者本人在现实中的深切感受和真实写照。可以说,作品中酒徒的形象,是作者遵照内在真实的原则,并把自我感受加以艺术化,从而塑造而成的一个充满矛盾和痛苦的灵魂。

其实也不难理解,酒徒所处的社会环境本身就充满矛盾,身处其间的他,自然而然地也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在酒精的作用下,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在面对世界和现实的时候,他沉陷在各种矛盾的怪圈中,无力自拔。再加上“百无一用是书生”所打上的文人固有的软弱烙印,属于他的人生悲剧便不可避免地降临了。换言之,刘先生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意识流小说,也是难得的乡土文学代表佳作,非常值得认真地读一读。祝好,我是可乐。为你安利好书和好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可救药的酒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