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家的方向

从巴黎坐巴士到布鲁塞尔,要4个多小时。上了高速之后,车内渐渐安静下来;这时候如果没有睡意、就只能一个人胡思乱想了。

上一次有这样的机会,是在挪威、搭游轮从卑尔根去小镇弗拉姆。坐在船舱里,两岸风景渐渐开阔,耳机里听着熟悉的音乐,感觉像是回到了家里。说,心之所系即为家,你最惦记的地方是哪儿呢?也许连自己都不清楚,得真到了那一步、一个人在外不经意间突然察觉,哦,原来最能让我心安的是那个呀。

我呢,暴走族;离家千里的时候,最怀念的是在南京大街小巷里漫无目的地的游走。最近时常想起之前上班的间隙、下午没课了就出去“划水”,穿行在南大和南师大一带;刻意对周围的一切都认真地观察,占据一下注意力就不会感到无聊、也不会胡思乱想。然而这么一来,还真看到了有意思的东西,就是每个人很认真地生活的样子——这些扎根于街头巷尾的人们始终自带一份蓬勃的生活气息。也对,来都来了。好像是宫崎骏说的,不论是吃饭、看电视、走路等等,总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专注于此,这样的状态很容易感到笃定和满足。

这会儿旁边坐着个背包客,精致的五官、邋遢的行装,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吧——话说这个年纪为什么选择在外面背包呢?14年的时候我也是一个登山包走了北欧四国,不过看起来也不像他这么“风餐露宿”吧?嗯,我觉得每个独自上路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追寻着自己也不清楚的某个东西。然而会不会有一天,就像现在的我一样,突然想通了(或者说,是终于愿意承认了),所有的离开、远行,其实都是为了回家的那一刻?把一个人想做的事都做尽了,那些无处安放的小情怀、小文艺、小矫情,统统都放养一遍,才好心甘情愿地坦白,我是个念家的人呢,求安定。

耳机里黄磊唱着:“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以前我在路上,觉得自己巨牛逼无比;想象着几十年后成了小老太太,回忆起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遇到过的人,一定觉得不枉此生。现在却常想着,那又怎么样呢?经历都变成了故事、沉淀在旧时光里,而人始终还是得继续往前走;如果故事只能用来回忆、或是作为曾经的证明,于现在以及将来的我而言又有什么用呢?未来的我会因此而开心嘛?当然了,大家都说“过去的经历造就了如今的你”,的确;只是毕竟这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不易察觉、所以才偶尔让人怀疑吧。不过有一件事倒是确定的:经历得多了,起码更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或者不想要的是什么。

前面坐着的是一对法国的父子俩。巴士经过一片湖区的时候,爸爸让旁边的小儿子看水上的帆船。哈哈,真好~有一个惦记的人,看到好东西就想也给他看看、有好吃的就觉得一定要让他也尝尝。之前看The Great Gatsby的时候,特别喜欢里面的一段:”He knew that when he kissed this girl … his mind would never romp again like the mind of God …. Then he kissed her. At his lips’ touch she blossomed for him like a flower and the incarnation was complete.” 当心里有了惦念的人之后,就再不能随心所欲、任性不羁了;心甘情愿的。“家”就是每个人挥之不去的牵挂吧;不管走多远、不管多么的不安分,总有个地方、有一些人,让你不自觉地靠过去。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心里清楚地知道有这么个羁绊、才会在年少时候无所畏惧地远行。

这会儿巴士驶进了布鲁塞尔市区,生活的气息渐渐浓了。正是下午四点左右,太阳当空照;中央车站附近步履匆匆的旅客、街道两旁咖啡店门口喝酒聊天的闲人。刚才车上的思绪戛然而止;背起包下车走起来,心情明朗而欢快。

再有3天就回英国了,再有四个月就回南京了。回去之后,就再也不离开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转发。未经作者许可,请勿将文本用作商业用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着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