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这些精彩情节原来是虚构的

东汉末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事之一。然而,我们所知道的战斗情节多源于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戏剧性的元素居多,其中不乏一些杜撰之处。史学界对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一直都有争议,共有七种地点之说,至今没有定论。但这是史学家的事情,今天我们聊聊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看哪些与你的认知出入较大。

赤壁之战的这些精彩情节原来是虚构的_第1张图片

交战双方的兵力并没有那么多

《三国演义》中 曹操的兵力号称八十万人,多半出自《三国志·吴主传》中《江表传》中给孙权的一封书信,称曹操雄兵八十万。但据《周瑜传》记载,曹操占据荆州后,水陆军总数达数十万,具体数目不考。而周瑜对曹操的兵力估算为二十多万。另外,孙吴鼓吹曲《伐乌林》也记载曹操“舟车十万”。可见,曹操的兵力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真实兵力应该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如果再除去徐晃驻扎樊城,曹仁镇守江陵以及安抚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的人数,实际东进赤壁交战的人数在七八万人之间。孙刘联军方面,诸葛亮在劝说孙权抗曹时说刘备有兵马二万人,加上孙权调给周瑜的三万人,总计在五万人左右。

赤壁之战的这些精彩情节原来是虚构的_第2张图片

2、草船借鉴的故事原来是移花接木

草船借箭的故事确实发生过。但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东吴孙权。关于孙权的借箭有两个版本。其一,孙权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固守不出。孙权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曹操看到孙权来了,下令军队严密戒备,严加戒备,不妄发箭弩。孙权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时,还向曹军击鼓奏乐。其二,说孙权乘大船逼近曹营,曹操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纷纷射在了船上,船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下令调转船头,待“箭匀船平”后,乘兴而归。

赤壁之战的这些精彩情节原来是虚构的_第3张图片

3、蒋干未中计、蔡瑁并非死于借刀杀人

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前夕的精彩故事。尽管故事十分精彩,可惜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蒋干确实是曹操的人,也是周瑜的老乡,也曾到周瑜那劝降。但劝降的时间是在赤壁之战之后的210年,结果失败了。蒋干见过周瑜后一直夸赞他很有雅量。而这也间接验证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嫉妒。

蒋干为中计,后面的蔡瑁、张允卷入“反间计”也就不成立了。据史料记载,蔡瑁与曹操的关系很好,曹操曾进入蔡瑁的卧室,这说明两人的关系很好。

曹操夺取荆州后到襄阳,亲访蔡瑁,入其私室,呼见其妻子,说和蔡瑁是故交,并曾共见过梁孟星。今日再相见,实乃幸会。

蔡瑁并不是曹操误杀的,蔡瑁仕入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后来病死。

4、借东风的故事是虚构的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孙刘联盟,并涉及借东风的故事。退一步讲,借东风一事业值得商榷。黄盖在建言长途火攻时,并没有提及风向题,而只说曹军船只首尾相连,最适合火攻。小说中的东南风也并非进行火攻的必要条件。经考证,当时东吴水军战船是利用侧风的帆,不必完全借助东南风开进。此外,东吴水军在南岸的上游,如果斜对着北岸下游的曹军进发,没有风的作用,也完全可行。

赤壁之战这场经典的战役,之所以有趣,与后世小说家的演绎以及人们的传诵密不可分。但正是由于这些虚构的情节,让这个残酷惨烈的战斗变得生动有趣取来。如果考证历史,还原真相,我们还是需要谨慎的态度,怀疑的眼光,才能抽丝剥茧,找出历史的真相。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赤壁之战的这些精彩情节原来是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