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发展与双重建构

    皮亚杰有关同化和顺应及其平衡的图式学说是对智慧机制的一种结构主义的共时性分析,但是他更重视对智慧机制进行建构主义的历时性研究。主体关于客体的知识以及主体自身的认识图式都不仅仅是一种状态体系 , 而首先是一个不断构成和重新组织的转变过程,这就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动作内化与图式外化的双重建构过程。双重建构(double construction) 是贯穿整个发生认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智慧的发展,或者说智慧本身,本质上就是一个双重建构过程(皮亚杰建构学说的基本思想产生和运用得很早,但对它的系统论述和深入阐发则是到晚年才作出的) 。
一 、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
    初生婴儿处于主客体混沌未分的"非二元”状态,因而不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与客体,未来主体也不具有自身认识结构(图式)和关于客体及其结构的知识。这时唯一存在的是尚未分化的主客体的中介物,即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从主体角度来看,这种相互作用(及其结构)也就是所谓动作(及其结构)。由于主客体尚未分化,认识既不可能单纯地起源于主体,也不可能单纯地起源于客体,只可能起源于二者的相互作用即主体活动。在认识发展之初,每一个活动(相互作用)各自组成一个把主体身体与客体直接联系起来的孤立系统(其实,这在认识发展的任何水平 都是存在的,只是范围大小与层次深浅不同而已),主体的各种动作尚未协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 儿童意识不到自己是各种动作的发出者 , 因此没有主体概念的意识 ; 相应地 , 与主体活动有关的客 体变化也没有被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 儿童意识不到客体是各种现象变化的基础 , 因此没有对客体的概念。随着活动的发展 , 主客体开始分化,即原来互不相关的、孤立存在的客主不分的中介物动作结构,沿着内外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演化,分别联合成为统一的主体动作内部结构和客体(包括主体)之间的外部结构,皮亚杰把前者称为内化(interiorization)或内部协调 , 把后者称为外化 (exteriorization) 或外部协调,二者合称为双重建构。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各种动作的发出者,从而建构、形成了主体概念 , 因为“主体只是作用于客体的多种动作的集合” , 同时儿童也逐渐意识到客体是各种现象变化的基础 , 从而建构、产生了 “永久客体”概念。
    皮亚杰所讲的主客体分化和内化外化双重建构有两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含义:既指主体与客体在活动中的实际分化,又指主体头脑中主体概念与客体概念的分化;既指主体动作结构与客体(包括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构的实际分化,又指主体头脑中逻辑数学认识结构(图式)与关于客体的物理知识(广义)的分化。当把实践与认识统一起来考虑时,内化与外化即兼指两者,当对认识活动单独加以考虑时,内化与外化即专指后者。皮亚杰在多数情况下是在后一种意义运用内化、外化概念的。内化建构是对主体动作进行分解、归类、排列、组合等等各种协调,从而形成动作结构(图式),或者是对已有动作图式的再协调,从而形成更高级、更复杂的图式,总之,它是把动作或动作图式按照新的方式组织起来。按照发展顺序 , 内化建构首先是对外部物质动作的协调 , 然后是对表象水平的精神动作进行的协调 , 最后才是对逻辑运算水平的精神动作进行的协调 , 因为物质动作只能逐步内化成为精神动作 , 物质动作结构只能逐步内化成为认识 图式。 前已指出 , 只有结构性动作 (运算 ) 才能 够内化成为思维图式 , 它是保留实物动作基本特征的符号 缩影 。 按照皮亚杰 的一个形象的说 法 , 内化建构是早先进行的 实物动作在头脑中结晶性的积淀 作用 c ( r s y t a l l i n e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 , 而主体认识图式就是这种积淀作用的 产物。 外化建构则是运用 已经内化或尚未内化 的 动作图式把客体经验或者客体 ( 包括主体 ) 本身组织起来 , 从而建立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 变化和运动结构。 与内化次序相反 , 外化首先是在主体头脑中把来自客体的经验组织在图式 之中 (即把主体图式归属于客体 ) , 形成有关客体 ( 包括主体 ) 的物理 ( 广义 ) 知识 , 然后 按照这些知识把主体实际动作相应组织起来以作用于客体 , 进而使各种客体组织起来 , 以新 的方式发生相互作用 , 从而转变客体。 人类技术发明就是这种实际外化建构的 产物。 注意 , 皮亚杰所谓外化建构并不是说客体本身在认识之前没有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 的 结 构 , 而 是 说: 第一 , 主 体所认识到的客体是主体运用 自己的认识图式对客体经验组织建构的 产物 , 第 二 , 主体在创造性的 实践活动中 , 按照 自己的图式使客体 发生新的联系和新的相互作用。所以, “人的技术不断地超越物质世界。”

    不难看出 , 主体动作协调的内化建构朝向逻辑数学结构即认知图式的形成 , 它就是逻辑数学经验反思抽象的发展,因为只有来自对动作协调进行反思抽象的逻辑数学经验才能演化成为主体图式。外化建构形成有关客体的物理知识 , 它是直接来自客体的物理经验在图式框架中的发展 ; 更具体地说,物理经验的产生需要主体图式 ( 逻辑数学经验或结构 ) 作为组织框架 , 物理经验产生之后 , 又必须被组织在更高级、更抽象的图式中才能形成关于客体的物理概念。同时也不难看出:实物动作图式内化形成认知图式,内化建构不断导致新图式的产生,所以内化过程就是顺应作用的发展; 外化 建构把客体经验或客体本身加以改 变并纳人主 体图式之中 , 不 断运用 内化形成的 新图式去组织客体经验或客体本身 , 听以外化 过程就是 同 化作用 的 发展 , 所以 , 内化与外化的 双重建构就是同化 与顺应两种作用之间平衡的发展过程。可以认为 , 皮亚杰的双重建构学说就是动态过程意义 上的 图式 学说 , 反过 去说 , 图式学说只是建构学说的一个横断面。皮亚杰晚年曾借助下面这一简单图象对 内化与外化的双重建构过程作了更深入的说明 。图中S (subject) 代表主体,O(object ) t代表客体 , ||表示主客体相互作用 , |表示这种相互作用的接触区域。 C ( centre ) 代表主体动作协调的中心机构或中心区域 , C ’ 代表客体内在的 固有本质 ( 相对于现象 , 它也是 “ 中 心” ) , P (P e r i p h e r y ) 说明主客体相互作用 是在最远离主体 “ 中心” 、且最远离客体“中心” 的主客体交叉接触的边缘区域进行的 。PC’代表内化建构过程 , 它显示主体动作协调从外部物质动作向着内部精神操作逐步内化、深入,它意味着逻辑数学经验的概念化发展,意味着主体认知图式的内化发展,因而也意味着顺应作用的发展。

PC’代表外化建构过程,它显示主体图式的外化建构活动从内部精神操作向着外部物质动作逐步推移,主体运用图式对体的认识和实际转变从边缘现象逐步深入到内在本性,它指向物理经验和物理知识的发展,因而也就是同化作用的发展 。

智能发展与双重建构_第1张图片

C P C’ , 代表外化建构过程 , 表示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的平衡 , 智力发 展就是这种在主 体自我调 节之下 的外化与内化的平衡过程本身。内化建构与外化建构是两个 方 向相反然而又 相互联系 、 相互 依赖的过 程 , 是两个相反相成时过程。内化建构过程的顺应作用 为外化建 构过程 提供同化客体的主体图式 , 因而 决定外化 的发展 , 外化建构过程的同化作用丰富并大大改变活动本身 , 它所产生的物理经验反过来又 刺激影响内化 的发展 。 就具体 认识活 动而言 , 内化是外化的前提 , 外化 建构有赖于在先内化建构形成的主 体图式 , 只有通 过主体动作协 调 , 客体之间 的外部协 调 (联系) 才能发生。但就智力发展 的总体过程而言,内化与外化是相互补充、“平行发展”且日趋一致的两个过程 。

二、智力发展的基本 因素和 阶段特征
    皮亚杰指出 , 儿童智力发展有四个基本因素 , 即生物成熟、个体经验、社会经验和主体自我调节下的平衡过程。( 1 ) 生物因素主要表现 为由遗传决定 的 生理成熟过程 , 生 理成熟 的 作用 主要限于揭开智力发展 的可能性 ; 更确切 地说 , 根据可能性不断创新的建构主 义 进化 观 , 逐渐实现的 生理成熟为可能性领域的不断扩展创造条件 。 智 力发展 要成为现实 , 不仅要 求 个体在其中活动并取得经验的物理环境 , 而且 要求有利的社会环境。 随着年 龄 的增长 , 生 物因素的作用 相对降低 , 而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愈益增加 。 ( 2 ) 个体因素指 个 体 对 自 然环境中物体的 实际动作以及从 中获得的经验。 前 已说 明 , 动作及相应的经验分为两种 , 个 别动作的简 单抽象产生 物理经验 , 动作协调组 织 的反 思抽象产生逻辑数学经验 , 二者之中皮 亚杰更重视后者 , 因为后者的 内化发展 形成认知图式 。 ( 3 ) 社会因素指个体在社会生 活、 社会活动中以 及通 过教育文化传递获得的经 验。 主体动作以 至逻辑运算都具有个人 与社会的 双重性 , 皮亚 杰着重指出 , 儿童动作和认识的社会性随着儿童生活的逐步社 会化 而 不 断 增 强。 ( 4 ) 平衡因素指不断成熟的 生物机体 ( 个体 ) 与外部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过程 。 平衡因素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结构 , 它同时涉及生物遗传组织 、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 三个因素 , 以 及调节这 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平衡发展过程既不是在生物学上予 成的 , 也不是由特定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 它是在主体自主控制之下进行的一种定向发展 , 主动调节是智慧建构发展的最重要的内源因素 。 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的四个因素都是重要且必 不可少的 , 但是他最重视的是平衡因素 , 这 反映了他的建构主 义基本立场 , 因为平衡发展过 程就是儿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 中的双重建构 。 不难看出 , 皮亚杰有关四个基本因素的论述不 过是他的 主客体互相作用理论在儿童智力个体发生研究 中的 具体运用而 已 : 主 体既是个人又是社会 , 客体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 , 生 物个体作用于 自然环境 产生个体经验 , 它在社会环境中获得社会经验 ; 这样 , 主 客体相互作用 就变成了生物成熟 、个体经验和社会 经验三者的平衡过程,主体、客体和相互作用这三个因素也就变成了生物成熟、个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过程这四个基本因素 。

    皮亚杰根据内化与外化的建构发展水平,对儿童智力的发生(狭义的发生指从本能到智力的过渡) 和发展过程作出了深人、具体、系统的研究 , 并阐明内化的发展导致思维形式 ( 图式) 的 进步 , 而外化的 发展导致思维内容的演化 , 这里只能作一个简单的 介绍 。 皮亚杰认为 , 人类智力是从生物本能行为演化出来 的。 本能行为包括三方面: ( 1 ) 具体生物活动 ( 如呼吸 、 消化等 ) 的遗传程序 ; ( 2 ) 动作协调的一般 抽象形式 , 如动作 的顺 序、 对应和替换 , 动作图式 的彼此重叠等 ; ( 3 ) 个体对各种环境的适应。 在从本能 到智力 的 过渡中, 唯一趋于消失、 减弱或没有发展 的是生物活动的遗传程序。 动作协调 的一般形式 一旦从固定的本能内容中解放出来 , 就会通 过反思 抽象和重新组织形成无限多样的主体动作 图式 , 它的发展 朝向逻辑数学结构 , 这就是内化建构。 个体对 环境的适 应行为也摆脱了具体:的 生物学内容 , 它的 发展 朝向学习实际活动 , 这就是外化建构。 儿童智力的 发生不能单独用 生物遗传和环境因素来说明 , 它是在先天遗传组织 与后天环境之 间的 相互作用 中内外化双 重 建构的产物 , 这一建构过程也是在主体自我调节之下进行的。

    皮亚杰根据内化和外化 ( 特别是根据内化 ) 的建构发展水平 , 把儿童智力的后天发展划 分为四 大阶段 , 从而创立了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产生重 大影响的阶段理论。 ( 1 ) 感知 运动 阶段 , 动作尚未内化 , 儿童只能用 遗传图式对客体进行外化建构 , 只能对动作和知感进行协 调 。 ( 2 ) 前运算阶段 , 实物动作内化成为表象思维 , 由于表象和语言的 出现以及行走能 力 的获得 , 大大扩展了 儿童描述和改变环境 ( 即外化建构 ) 的能力。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思想仍比 较突 出 , 外化建构带有泛灵论和人 为主义的特点。 ( 3 ) 具体运算阶段 , 内化建 构进一步深入 , 实物动作内化成为思维运算 , 儿 童具备了可 逆性和守恒概念 , 分 类 、 序列 、 关系 、 传递 、 数量 、 空 间 、 时 间、 因果、 偶然等 一系列逻辑范畴逐步形成 , 外化建构水平 相 应提高了一大步 。 但 这时 儿童思维的内容与形式尚未分离 , 只能联系具体事物 进 行 思 考 。 ( 4 ) 形式运算阶段 , 动作协调进 一步内化 , 思维形式从具体内容中解放 出来了 , 儿童不仅 可以处 理 ( 同化 ) 现实客体 , 而且有能力运用 符号系统去处理各种抽象的关系和假设 , 从而 使认识活 动 ( 外化建构 ) 达 到了 一个 范围无限的可能性世界 , 至此儿童智力已接近成人水平。

    儿童智力的阶段发展具 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

    第一 , 发展显现为几个不同水平的阶段 , 各有其特殊的主要行为图式标志该阶段的智慧特征 , 阶段之间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区别;第二 , 前一阶段的图式总 是被整合到后一阶段 , 后一阶段的图式又总是渊源于前一阶段 , 前后次序不能互换 , 高级图式是从低级图式中分化发展出来的 , 高级图式又保留并丰富了低级图式 , 并且在先形成的低级图式总是更基本的 , 所以 感知运动图式是最基本的认识 结构 ; 第三, 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 , 前后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第四 , 各阶段的发生年龄因个体和环境差异有所不同 , 但差异无论多么巨大 , 也不能改变智力发展的定向性 , 这种定向必然发展是由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平衡过 程决定的。 显然 , 同一阶段的 同化作用 导致图式的量变 , 前后阶段推移的 顺应作用 引起图式的质变, 智力发展 的阶段划分表 明建构过程的 间断性 , 前后阶段的交叉重叠和图式的渊源、整合 , 表明建构过程的连续性 , 这 就是皮亚 杰所理解的儿 童心理生 活的辩证 法 。
三 、 建构学说与其它认识学说之比较

     在 《 智慧心理学》 ( 19 4 7 ) 这一重要著作中 , 皮亚杰曾把自 己的建构学说与历史上和当代各种心理学的和哲学的认识学说作了系统、详尽的比较研究。 他从智慧是一种适应的 基本 观点出发 , 根据对适应机制 的不同解释 把各种认 识理论分为六 种。 首先依照是否承认进 化分 为两大类: ( I ) 抛弃进化观念 , ( n ) 承认进化的存在。 然后根据适应机制与主 客体的 关 系 , 上述两类又都可分三种 : ( 1 ) 把适应归 因于外部 环境因素 ; ( 2 ) 把适 应归 因于个体 内在因素 ; ( 3 ) 把适应归因于 主 客体的相互作用 。 这 样, 所有认识理论就被划分为六 种:

abcdef。

     (a) 否认进化且只讲外因 , 把适应单纯归 结为主休对客体的 顺应 , 认为思想只是实在的一面镜子,认识活动限于揭示已成世界的各个方面。这种理论认为适 应是夭生的,把它解释为主客体之间予先建立的和谐(pre-established harmony) , 主张人们通过知觉可以直接把握物理实体与逻辑数学实体。皮亚杰把 “ 实在论” (realism) 以及古典的 “物活论” (viatlism) 划入这种理论的范围 , 他以 罗素早期思想 为代表。从强调主体活动及其发展的建构主义出发进行了尖锐 的批评 。

    (b) 否认进化且只讲内因 , 把适应单纯归结为主体对客体的同化 , 并对这种适 应 作出予成论(preformism)的解释。这种理论认为,智力结构完全是天赋内生的 , 它由于主 体后 天反省而逐渐显现出来 , 认识活动是有机体实现它的潜在结构以便对环境作出反应。皮亚杰以符茨堡学派的心理学家彪勒(Buhler)和泽尔兹 (Selz)为代表进行了批评。并指出一切先验论(arpiorism)都属于这种理论的范围。

    (c) 否认进化但同时承认内外因的作用,把适应解释为同化与顺应的直接同一 。 这种理论只是简单地区分心理活动的各种形式 , 拒绝对它们进行发生学研究 , 拒绝在现象中区分主体与客体及其各自不同的作用。皮亚杰把当代现象学 (Phenomenology) 划入这种理论的范围 , 并 以格式 塔学派为代表着重进行了 批评 。 格式塔学派 把适 应归因于完善结构的 出 现 , 这种结构不能还原 为元素 , 它同时取决于主 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 对于这些 见解皮亚杰都是基本赞成的 ; 但是在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中既没有主体积极的建 构话动 , 又没有客体的独立 存在 , 认为结构的 更新仅仅是主 客不分的统一 场不断改组的 结果 ( 皮亚 杰则认为 , 主客体分化之后 , 在认识前和认识 中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 ) , 而且否 认知 觉结构的个体进化 ( 从儿童 到成人 ) , 对这些 观点皮亚杰都是反对的。     (d) 承认进化但只讲外因 , 把适 应归 结为主体对变化环境的 顺应 , 单纯用 环境 压 力 采解释适应的 进化 , 并把智力还 原 为条件反射的 系统。 在这种理论看来 , 知 识不是主体建构 的 产物 . 而是对变化环境的 简单发现 , 它把理性还原为经验 , 还原为直接给予关系的阅读(reading)和推测 。 皮亚杰把哲学经验主 义和心理学联想主 义划人这种理论的 范围 , 并 指 出它们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主体结构和自我调节的概念 。

    (e) 承认进化但只讲内因 , 用主体活动的突变以及随之而来 的选择来解释适 应 的 进 化 , 其实质是把适 应归 结为变化主体对变化客体的 同化 。 按照这 种理论 , 主体观念的创造 是 不受限制的 , 主体根据在实际活动中有利的简单原则来选择 自己的观念 , 以 达到思想与现实符合的 目的 。 哲学上的实用主义和心理学中的 “ 尝试错误学说 ” ( 桑代克 ) 都属于上述理论 的 范围。 皮亚杰的老师克拉巴柔德发展了 “ 尝试错误” 理论 , 他认为智慧适应是 由主体活动 的 尝试和 假设以及随后的 经验检验 ( 选择 ) 组 成的 , 这 种适 应可以是感知运动形式的 , 一 L颐可 以内化为思想活动的 符号形 式。 总的说来 , 皮亚杰并不赞成 (d) 的理论 , 但这 种理论对主 体活动及其发展的强调 , 尤其是克拉巴柔 德的 思想显然给予皮亚杰以深刻的影响 。

    (f) 承认进化而且同时承认内外因的作用 , 把适应归结为主客体相互作用 过程 中 同 化与顺应的平衡及其发展 , 这就是皮亚 杰所主张的动作内化与图式外化 的双重建构学说。按照这一学说,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思想不能直接把握实在 , 知识是经验与演绎紧密协作的结果 , 是主体建构的 产物。皮亚杰对传统和 当代认识 理论的 划分是很有 . 见地 的 , 他的划分标准抓住了认 识 论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 即 主客体关系问题和认识 的发展 进化问题 。在皮亚杰列举 的六种认识理论中 , 他自己所主张的建构学说确实是比较全面、比较正确的一个 , 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发生认 识 论 不存在任何重 大的缺 陷、尤其是在对社 会因素作用 的 估计上。通 过对上述六 种理论的 比较也 不难看出 , 皮亚杰的 以建构学说为核心的 发生认 识论的 产生不是偶然的,他正是在批评地吸 取前五种认识理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借鉴格式塔学派(a)和克拉巴柔德的“尝试错误” 理论(e) 的基础之上, 创立了以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其发展 来解释智慧进化的发生认识论 。

本文摘自1983.5《国内哲学动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发展与双重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