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的模式
上海有一个健身房项目,是一个利用共享经济的思路激发众创的商业模式。
具体操作是,发起人每家店投入30万左右建设一个健身房,然后招募各类健身教练成为合伙人。
这些被招募来的健身教练,不需要投入一分钱,场地、房租、设备、管理统统免费,就是让你在这里免费创业,而且健身教练自己招来的学员收入统统归自己所有,健身房的发起人不从中分成。
发起人对这些合伙创业的健身教练唯一的要求就是:健身房自己招募的买卡而来的会员,需要健身教练提供免费服务,健身房靠销售健身卡来获取利润。
这个健身房项目的发起人靠这种模式,很快就在上海开了多家门店,现金流特别好,同时也门庭若市。
而对于健身教练来说,一方面他可以晋级为“自由职业者”,0成本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另一方面,他也可以把自己过去积累的用户资源利用起来,成为自己的“忠粉”和“宣传者”,提升个人的品牌知名度。
这是典型的共享经济下的产物,激活了健身教练的闲散资源和时间,重塑了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大家的共赢。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利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对传统产业的核心要素进行再分配,通过生产关系的重构,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为什么他们未来会做社群?
我们可以来预测一下,往未来发展,不出所料的话, 每个在这个平台上创业的健身教练,都会拥有一个自己的社群
——一个以“健身”“减肥”“健康”为主调的社群,健身教练就是这个社群的创造者和建构师。
而社群成员,就是健身教练的学员,这些学员都是带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基于对健身教练的认可和信任,加入到这个社群中的。
既然健身教练自己招来的学员收入统统归自己所有,那么健身教练必然会想办法,把现有学员(已有资源)变成他的“口碑传播者”,让这些学员能够影响他们周边的人来这里健身。
有了这样的想法,健身教练就需要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满足这些社群成员的归属感、连接感、成就感等需求,让社群成员能够对这个社群产生粘性,由此必然会以一个社群的方式来运作。
这样的社群很有优势,因为社群成员具有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价值观,并且大家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形成“亲密战友”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他们和这个社群之间产生情感链接。
这种情况下,健身教练就能通过“口碑经济“带来价值、口碑和收益的同步增长。
口碑经济,其实就是让喜欢这个产品/服务、信任这个产品/服务的人,拿自己的信用来“背书”,影响身边的朋友也来消费这个产品/服务。
这种方式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因为朋友之间的口碑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解决产品/服务信任问题的关键。
当然,口碑经济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是,这个产品/服务本身足够好,用户的朋友使用产品/服务之后,也能产生良好的体验,再反过来为他的信用加分,如此产生正向循环。
为什么要以“社群联盟”的形式来做?
越是存在优势的社群越应该积极的连接外部、拓展资源、布局生态。
因此,我们再来预测一下,这个健身房项目将来可能会以“社群联盟”的形式存在。
因为,任何用户在一个目标和形式单一的社群中,都不可能得到完全满足。
基于人的多元、复合、立体化的需求,在不同场景、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连接不同类型的社群,来满足当下的需求。
与其等待用户被其他社群连接,不如开放合作获取资源,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求。
另外,任何社群都会存在用户的流动,而开放更多的社群互动合作,不仅可以有机会留住可能“逃逸”的活跃用户,而且还能吸收新的粉丝,给社群带来新鲜血液和耳目一新的活力。
对于社群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价值的创造。
而社群联盟的形成,不仅能整合多个社群的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显性机会和隐性机会,还能引导出更多的边缘性创新。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这个健身房项目将来绝不仅仅是靠销售健身卡来获取收益,而是会联合其他有共同性质用户的消费场所,如咖啡厅、服装店、书店、体育用品商店等,一起来运营“综合卡”。
消费者持有“综合卡”,在这些联盟的场所消费,就能获得一定的折扣、抽奖机会、还有权利选择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员,等等,总之这个“综合卡”,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独特性和优越感。
那么,“综合卡”是销售给用户的吗?
——当然不是。
那“综合卡”通过什么方式到达用户手中呢?
无论是健身房,咖啡厅、服装店、还是体育用品商店等等,都会在“口碑经济“和”社交红利“的趋势下,打造一个和产品相关的社群,把用户集中到自己的社群中来提供服务和获取反馈。
而“综合卡”未来就可以通过社群活动的方式到达用户手中,这样不仅让用户有“来之不易”的珍惜感,而且还容易增强商家和用户之间的连接,让用户在社群中有极强的参与感,从而更愿意归属于社群。
社群联盟的价值
过去跨界很难,因为连接和用户都很有限。但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当有了海量的用户群体,在有效的连接下,就能实现自然而然的转化。
当有足够多的用户时,你会发现里面很多用户会自己产生新的需求,可能在你还没有推进之前,用户们自己就会提出他们的需求,你只需要顺势而为的提供这些他们想要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猪八戒网从2006年,一直从事设计方面的项目,众多设计师帮你设计LOGO、起名字等,就这样慢慢的积累,后来拥有了大量的用户和设计者,成为国内最大的威客平台。
网站拥有了足够的海量用户,问题在于,如何在用户数据的海洋上钻井取油呢?
朱明跃研究数据就发现,每天新增加的一万家中小微企业,其中有三千家会去设计LOGO。设计了LOGO之后就会去做商标注册。
最后他发现,代理做商标注册是一块大蛋糕,用户的LOGO设计好了之后,顺手帮忙用户去注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用户有这个需求,那么猪八戒网直接做代理不就行了吗?
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之后,猪八戒网很快就成了发展飞速的商标代理公司。
这种自需求和自生长的跨界服务的产生,在未来的社群联盟商业业态中,将成为常态。
而社群联盟的方式,可以为社群带来三个价值:
1、提升竞争力:采用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的协作互补方式,能够让各个社群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提升彼此的综合竞争力。
2、降低运营成本:通过社群联盟的方式合作,更容易降低边际成本,提升盈利效率。
3、分担风险:在运营中,彼此互补合作,共同聚焦目标,更容易分担社群运营过程中因为市场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很多人从来不买项目,比如说我自己,我从来都是自己包装项目,因为我知道,互联网賺錢的诀窍本质就是复制+粘贴。将A平台的东西改编,杂交,复制到B平台就能够轻松賺錢,而你复制的多了,那么脑袋就会潜移默化的被激活,慢慢的就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并且有了自己的风格,还有了自己的套路,A平台的项目步骤本来是123456,复制弄到B平台,我把它改成了654321,使之更诱惑,价值也更高。
再牛逼的微商,也一定绕不开这几个步骤:
1、推广技巧。
2、朋友圈打造。
3、互动技巧。
4、营销活动。
5、客户维护。
我也为很多学员分享了很多相关的技巧和方法,但是大家之所以成绩有好有坏,并不是谁能够掌握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绝技,而是在于不同人在处理这每个环节掉过程中,能够完成的程度!
推广引流的渠道有:
①、移动APP:陌陌、探探、陪吧、陌陌、贝贝、人人、唱吧、互动吧、辣妈帮、妈妈网、热文生成器,还有各类新闻APP等。
②、社群:QQ群、微信群(群主家)等。
③、直播平台:YY、喜马拉雅、映客、快手、美拍等。
④、视频平台: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酷六、搜狐等。
⑤、百度产品组合:百度文库、百度贴吧、百度经验、百度知道。
⑥、博客微博:天涯博客、新浪博客、网易博客、搜狐博客、凤凰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
⑦、论坛平台:宝宝树、妈妈圈、天涯、淘宝论坛、红豆社区、猫扑、西祠胡同等。
⑧、分类平台: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小鱼网、大众点评等。
渠道很多,但是建议着重其中二三项,并且在操作前分析什么样的渠道才是适合自己的,别指望要会很多平台的引流方法,多而不精的道理一定要懂,这很重要。
加入一个社群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可能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因为有些人看重人脉,有些人看中圈子,有些人看重能不能让自己賺到錢,有些人看中自己的上升空间,能不能学到东西,甚至我还知道一个最奇葩的一个人告诉我说他最看重的是在他加入的那个社群女生多,容易泡妞。
在我看来,社群就是一个圈子,是一群有着共同话题的人,至于这个社群对于成员的价值自然也由群成员来判定,按理说都是在认可社群的价值之后才加入社群的。
对于好的产品来说
只要能帮我留住用户
它就是有价值的
但是,为什么?
为什么非常牛逼的内容传播不出去?
为什么好的产品/服务用户为什么不买单?
为什么挖掘新用户成本那么高?
为什么公司方向总是走不长久就要变?
为什么没有持续造血能力让用户裂变?
为什么企业发展总是需要依靠别的渠道?
“群主家4+1转型法”就是在这个历史必然时刻应运而生的,我们主要解决企业的吸粉+留存+转化+自传播+裂变,在微信的黑洞流量系统里依靠个人号+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品牌型社群=群主家4+1转型系统。我们的核心思维就是用利他思维帮助企业搭建自己的社群渠道,让企业自强。
读懂了主人公的每一次犹豫
似乎自己也更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沉静地抉择
请将本内容分享朋友圈
截图发到微信
免费试读
扫码
是
让梦开启
的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