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性法则定律

帕金森定律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国·帕金森1995年阐述: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并不取决去工作本身,而是取决去有多少时间。

本人理解:完成一件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什么工作,而是完成这件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可不可以反过来理解就是,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的话,工作是可以完成的,帕金森这样说的目的是在强调时间,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时间,旨在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吗?感觉既浅显易懂,又有点不好理解。

琐事法则:讨论一件事情所用的时间与事情的重要程度成反比。他认为,因为害怕犯错,人们不敢在重要的事情上长篇大论;相反,对于无关痛痒的琐事,每个人倒都爱侃侃而谈。

本人理解:所谓祸从口出,如果说的过多的话,别人就会很容易从你说的话中来判断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的弱点,不轻易乱说话的人,往往让人捉摸不透,就不会轻易别抓到把柄。越是重要的事情,大家越不敢轻易评价和下定论,原因归结为:@1,怕说错话,被抓到把柄。 @2,怕出丑,被别人鄙视,面子上过不去。

 无效率系数:用以定义保证一个团队有效发挥作用所能容纳的最大人数。经过反复验证,这一系数被确定在“19.9~22.4之间”,更多的现代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团队人数超过20人,就会完全丧失效率。

 思考:超过20人就会完全丧失效率的原因是什么?是人多,性格不同,意见太多,不好管理吗?

学生综合症

 “不拖到最后一分钟,事情肯定做不完”。也只有极为严格的组织才能打破这一定律。

    事实上,拖延症是一部分人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容易分心或信心不足的人群。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学生综合征。任何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有体会:通常都是到了最后关头才着手工作。

    学生综合征非常普遍,工程管理方面的专家甚至建议对于特定工作应该缩短工期,因为人们总是会把事情拖到最后才做,从而使工程超时。

    有人把学生综合征归结于计划失误,人们低估了完成工作的时间。如果你对于完成工作的时间不甚明了,那么推荐你了解一下霍夫施塔特定律:在一件事上花的时间总是要比你想像的要多。

帕雷托法则

    帕雷托法则原本是经济学上的名词,指在社会中,通常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然而这一法则不仅体现在财富上,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80%的事情是由20%的原因引起的。例如,对于一个网页,80%的点击率是由20%的访客完成的。

    商业中经常将此法则奉为经典,如选择最重要的20%的任务而得到80%的回报。

赛伦假说

    赛伦假说认为“工科教育会助长有神论的倾向”。后来这一假说又被解读为“高学历的有神论者通常都是工科工作者”。1982年《衣阿华州科学院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出,许多有神论的领军人物都是工科出身。

    迭戈·甘贝塔和史蒂芬·霍金曾指出,在一些极端宗教组织中,工科人员所占比例相当大。他们认为相比其他人来说,工科出身的人更容易被这些组织招募。

    尽管这些都不足以证明赛伦假说的正确性,但确实为这一假说提供了充分的细节证据。

梅斯-加诺法则

    这一法则认为,对于未来某个令人欣喜的科学技术的预测,其预测时间仅限于预测人的寿命之内。换句话说,这些预测人都不愿意预测自己死后的事情。

    法则的创始人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帕蒂·梅斯,上世纪80年代,帕蒂研究了她的男性同事们关于神奇科技的预测,发现预测时间总是在他们70岁左右。

    看来,大多数人还是很现实的,只预测生前能实现的东西,至于死后的事情——于我何干呢?

 

(“·”这个点的输入方式:shift+option+9)

 

 

 

 

 

 

 

 

 

额外小知识补充:(“·”这个点的输入方式:shift+option+9)Mac电脑上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nnieBabygn/p/5607376.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的天性法则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