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崔律阅读营·Day3日志

【100天崔律阅读营·Day3 日志】1.3

这是2019年4月25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1.3《奇特的一生》时间成本核算” 的学习日志。

今日片段:纯时间

1.我的阅读理解:

今天开始近窥柳翁是如何记录时间的。这里他提到会记录“纯时间”和“毛时间”。

我理解纯时间就是完完全全、全神贯注地用来工作的时间,毛时间就是花在这项工作上的全部时间。比如上班8小时,完全专注的用于写报告、做任务的时间为纯时间,上班8小时则是毛时间。

如果把柳翁纯时间换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25%到30%。

柳比歇夫为什么要计算纯工作时间呢?我理解是因为在这个纯工作时间里,是他最专注的、效率最大的、最容易产生成果的时间。所以他抓住重点,通过时间记录来分析修正自己高效工作的时间。

每个人除了花在吃饭睡觉等标准活动上的时间,每天大约有12~13小时用于非标准活动,比如上班、学习和娱乐等。

2.我的课后实践:

统计阅读训练与学习打卡时间:

听课做笔记时间:42分钟

写时间日志打卡时间:38分钟

合计8:0分钟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其他想说的话(如课程收获):

        如何突破知识诅咒?把耳熟能详的内容给别人讲清楚?

        我的思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引导学习者,深刻理解概念以及行动步骤。如时间成本核算VS金钱成本核算,记账以后的分析VS时间记录及统计.

5.【学霸题·复盘】我的阅读日志VS崔律的讲解:

我的亮点:

1.抓住核心词【成本】,2.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要记录时间、统计(结算)时间。

崔律的亮点:

1.表达准确,清晰,简洁,逻辑性强。

由一个概念(成本核算-时间成本核算),一个共识(任何事都有时间成本),引出一个做法(记录每件事花的时间、对时间记录进行统计),最后推荐好的时间记录APP及记录方法(详见100天训练营)

2.贴合生活、生动的案例,让人更容易理解崔律想要表达的概念。比如:

讲到成本核算,以开店铺需要核算金钱成本为例,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核算成本。进而回扣原文,柳翁写书只需要花时间,所以对柳翁来说,最重要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从而将成本核算准确的表达为【时间成本核算】。

在讲解任何事都有时间成本时,举了别人请你吃晚餐,当你考虑是否要去的时候,你要考虑他的时间成本。

在讲解时间记录和时间统计时,崔律用自己的时间记录作为案例,向大家详细展示做时间记录的样子。

在做细节讲解,注明完稿日期VS注明具体日期VS注明从几日到几日VS注明使用了多少时间时,都给出案例,清晰,一目了然!

3.不断回扣原文,找到作者的证据来检验自己阅读的准确性!

4.对文章既不过度解释,也不囫囵吞枣的一看而过。

我要改善的点:

1.表达的时候,分为几个点,思考逻辑性与层次性。比如同样是以成本核算来讲解时间记录和统计,崔律通过一个概念的对比,一个共识,一个做法让整个片段的内容更加清晰,而我是用一大段文字来描述,层次不清,重点不够突出!

2.完全忠实于原文,可以做推测(从原书中找证据),但不能曲解,过度解释文章。我讲解中虽然get到文中的要点,但重点仍然放在了作时间统计的好处上 ,属于过度解释文章。

3.深刻理解片段重点,对重点内容着重强调讲解。对时间记录和时间统计,没有着重讲解。

给崔律的建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100天崔律阅读营·Day3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