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Susan聚会有感

5月底的时候,从6月社群安排得知,6月17号有一场理性知识分子在成都的线下聚会,于是提前安置好了儿子,推掉了那天的所有活动,推迟了一个短途旅行,虽然Susan的很多观点、想法在她的文章以及理性知识分子课程中可以窥见一二,但是隔着手机屏幕的交流和面对面的讨论毕竟是不同的,所以早早地准备好了赴这场对自己来说格外重要的聚会。

聚会地点在桐梓林的漫咖啡,仗着自己曾经在那里住过大半年就以为轻车熟路,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要靠导航但还是迟到的结局,实在是有违“早早就准备好”的初衷……这场聚会小伙伴不多,加上Susan一共5个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理性知识分子成都本地的小伙伴本来就不如上海和北京的多,另一个原因是有的小伙伴选择参加第二天有Susan做嘉宾的“斜杠青年论坛”。

很轻易就认出Susan,纤细,侃侃而谈。想到越来越壮硕的自己,恩,自律果然需要体现在方方面面。

来参加聚会的小伙伴们职业完全不同:有大学老师唐唐、做靶场工作的庖丁者、做品牌的90后小伙张家麒,还有做软件测试的我。人少可能会有思想火花碰撞不够的问题? —— 这点我觉得倒完全不必担心:Susan不就是个行走的思想火花么?再说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VIP小灶待遇么?还有就是,毕竟每个人在自我学习认知升级的这条路上前进的远近是不同的,针对每个阶段产生的问题希望得到的解答当然也是不尽相同的,就像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听小伙伴们和Susan讨论其它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关注自己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就好。毕竟自己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想法还很幼稚。

一、关于“裸辞”

这是个老话题了。一百个人中至少有九十个人曾经有过“裸辞”的想法,而其中的八十个人想辞职的很大原因是觉得当前的工作太难做、老板太苛刻、某个同事太奇葩 —— 辞职只是为了逃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被现实逼迫着去找另外一份类似的工作,类似的情景再发生一遍或N遍。

应该感谢自己从来只敢在想象中“裸辞”。因为我到现在都对物质有迷恋,不够清心寡欲,只有靠工作养活自己、还房贷。Susan是不赞成裸辞的,她当年辞职,最不济还能靠着教英语过活,而没有其它任何特长可以用来谋生的我,打着“辞职创业”口号的结果只能是饿死。毕竟在公司摸个鱼,到了固定的时间老板仍然会如数发工资。

二、有个好的领路人

好的领路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首先你得有能力有机会认识这样好的领路人。回想自己以前是怎么对待人际关系的呢?高中时候三观不够健全,受当时大热的安妮宝贝影响很深,错误地以为离群索居才是个性,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这是空谷幽兰啊!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自己都很难相信当时的执念。

其次你得有沉下心来学习、弥补自己不足的行动。而每个人的基础、领悟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被同一个领路人指导,每个人能走的远近也是不同的。

三、学习底层知识

这也是Susan强调过多次的观点。不管未来如何变化,这些底层的知识是不会变的,所以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学习底层知识是最好的准备。塔勒布在《黑天鹅》里也专门讲到未来不可预测,社群也有专门的一堂课讲“知识体系的构建”,这堂课已经上完两个月了,而自己学得怎么样呢?嗯,《Wonders of the universe》还没学完,够惭愧。

四、没法改变别人,只有影响别人

当我在学习时,看到老公在沙发上葛优躺时就会心里不平衡 —— 为嘛他那么自在而我这么努力(如果那点程度可以被称为努力的话)?其实这种心理的真实原因还是我依赖思想太过严重,总想着这事如果老公做了,我就可以跳过不做,就轻松了。

而且我还特别不民主地想支配他人,改变他人,但又由于自己影响力不够,常常被反噬。比如老公打麻将这事,他的目标是:退休后能天天打麻将、随时打麻将,我觉得打麻将不好,但不仅说服不了他,经常还会被他影响跟他一起去打麻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受成长过程、生活阅历的影响,看法或认知是不同的,与其一味想着改变他人,不如想想可以怎样影响他。还有,不要追求完美,因为并没有百分百的完美,Not working for perfection but only for improvement。

五、留给自己的问题

1. 学习问为什么。

Susan经常提到她是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喜欢探究,不喜欢活得不明白。而她今天能达到的高度是与之密不可分的。我就是很少问为什么的人。学生时代就很少问题,初中数学老师鼓励自学,于是初中三年的数学全靠自学完成,按理说自学应该会有很多问题的,但我硬是没几个问题。也许不问为什么也没那么不好,可能需要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2. 我为什么要在荒废了那么多年后重新学习?

应该说,从大学毕业后就没怎么学习。有小孩之前,“斗地主”、“植物大战僵尸”、看小说占据了周末的大部分时间;有小孩以后,小孩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可以说,这些年真的是混过来的,常常感觉什么也没做就又过了一年。直到去年4月份遇见了Susan的公众号,在一大堆鸡汤文、情感文中真是一股清流,唤醒了一直在混日子的我。并且隐隐有为什么没早一点遇见这么好的公众号之感。

那么我重新学习是为了什么?弄清楚世界的真相?还是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靠“知识付费”养活自己?其实很清楚后面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不够聪明不够睿智不够理性,还荒废了那么多年,这一段要补起来需要一段不短的时光。而可以做“知识付费”的牛人现在就已经个个身怀绝技,人脉也不是我辈可比。等到我可以“出关”的那天,也许“知识付费”也已经退潮了。然而在我敲完以上文字时,答案却浮现了出来:是第一个。

突然想起曾国藩的名言:“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恰好符合写到这里的心情,与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Susan聚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