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泻 的 原 因
两岁以下的小孩在秋季特别容易出现腹泻症状,通常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在9-11月底通过空气传播。因为秋天阳气收敛,脾为阴土,胃口大开,升降功能紊乱,引起上吐下泻。
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是:
胃液及消化液的分泌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小儿的胃肠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未成熟,很容易感染轮状病毒导致腹泻的发生。
秋季腹泻的危害:
不管是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还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一定要防止孩子脱水。腹泻患儿很容易脱水、电解质紊乱,不及时治疗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处 理 方 法
家庭预防主要维护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具体方法:
日常行为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
添加新辅食,由少变多,让孩子消化道有个适应的过程;
经常给孩子的餐具蒸煮消毒;
大小便后,喂水喂食前大人小孩都要洗手;
开窗通风。
防止积食;
腹部要注意保暖,小朋友肚子有轻微不舒服的时候,都可以热敷,暖则化万物;
少带孩子去人口密集场所,特别是封闭场所;
不接触腹泻患者;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应用健脾胃的保健方法。
保健方法:
补脾,摩腹,足三里,捏脊。
每天早上给孩子坚持做,可以强脾胃,增强体质,预防腹泻。
1)补脾:拇指桡侧面,左手握患儿之手,同时以拇、食指捏患儿拇指,使之微屈,再以右手拇指自患儿拇指指尖推向板门为补。
2)摩腹:顺时针掌摩腹(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摩5分钟。
3)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用拇指端按揉50次。属足阳明胃经,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4)捏脊:大椎至长强一线,用食、拇指面自下而上捏脊,捏6遍,第5遍时每捏三下再将背脊皮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脊柱穴属督脉经,督脉贯脊属脑温肾,督率阳气,统摄真元,捏脊自下而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推 拿 手 法
秋季腹泻的小儿推拿手法:逆运内八卦、分阴阳、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大肠、清小肠,足三里、涌泉、揉龟尾,下推七节骨。
1)逆运内八卦
2)分阴阳
3)清天河水
4)退六腑
5)清大肠,清小肠
6)足三里,涌泉
7)揉龟尾,下推七节骨
药 膳
小儿脾常不足,若风寒之邪直中脾胃或由于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受湿浊之邪,就会发生腹泻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看:小儿发病与否与其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进入秋冬时节可以适当煲山楂、麦芽、豆芽、扁豆、山药、鸭肾等调理脾胃的汤或粥来喝;或经过中医大夫诊断后根据小儿偏寒或偏热而添加陈皮、党参等或麦冬、薏米等煲汤或煲粥以增强小儿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腹泻疾病。
山药莲子粥
制作方法:每天取新鲜山药15g、莲子5-10g煲粥喝,莲子和粥都要煮的够烂,一起吃下去。对不到一岁的小儿,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干的磨成粉,再用米汤调成糊糊来喂养。
功效:此粥可温胃健脾,适合脾阳不足小儿。
丁香降气粥
制作方法:将丁香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红糖、姜末等,煮至粥熟即可;或将丁香1g研为细末,待沸时与姜末、红糖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用3-5天。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适用风寒呕吐,呕逆食少,腹痛腹泻。
食 疗 护 理
①小米油
用小米熬粥,时间熬久一点后,只取最上面的汁——小米油,将米渣滤掉,然后在小米油里放入少许糖、盐,入口稍微感觉到一丝甜甜咸咸即可。
②炒面
先将白面放入铁锅里炒一炒,或放入微波炉里烤,色至金黄时出锅,然后用开水把面冲成糊状,再加适量糖和盐,也是略微甜甜咸咸的口感。
直接在开水里加盐和糖,让孩子喝。
④神奇的焦米水
健脾祛湿,对消化不良、腹泻效果均佳(积食6个月以上的宝宝和成人俱可用),添加辅食品。
焦米炒:
取适量大米加适量水浸泡15分钟,倒出来沥水半小时;
待水份控干,在炒锅中大火炒3-5分钟,无水之后,转小火快速翻炒,中间不要停,待炒到金黄色即可,关火再翻炒一两分钟就好。
做焦米粥:
可以取一半焦米一半大米或小米煮粥。
焦米汤:
宝宝腹泻可熬焦米汤(只适用于六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取炒好的焦米适量放入锅里,加水煮开即可,经常给宝宝吃,好吃又健脾。
外用小妙招:
制作方法:茜草30-60g,石榴皮20-30g,一起水煎30分钟,熏洗、泡脚,5-10分钟。
石榴皮收涩解毒,一边止泻,一边消灭外邪,归大肠经。
茜草,性苦寒归肝经,凉血化瘀通经络。《本草纲目》里讲,「茜草一把,煎浸足,治腹泻。」
总 结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其标是机体感受外邪,其本是脾胃虚弱。疾病初期,精神状态好的,程度轻的。临床首选中医传统的小儿推拿疗法,疗效显著,往往三到五次治愈。一旦发现口渴、哭闹、烦躁、尿量减少脱水严重的,及时到医院输液治疗。孩子痊愈后,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饮食防食复;二是还要调理几次脾胃(健脾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