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之日常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之日常的设计_第1张图片

如果心理学独立于生活之外才能显其价值
那一定是哪出问题了
每周一本好书的时间
心理学其实无处不在

今天是「安慰记」的第3本好书
《设计心理学之日常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一套共4本书,今天推荐第一本「日常的设计」。

我们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情情绪失控——

可能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电饭煲,我只是想蒸个米饭啊;

可能是一个看起来要拉,但实际上要推的门,我只是想开个门啊;

可能是一个伸到脏水里才能打开下水阀门的水池子,我刚把手洗干净啊,为什么不能把摁钮设计在水池上方啊!

如果当天你正好跟伴侣吵架了,或者被老板批评了,再或者,头顶上飞过的一只鸟,在你刚穿上的白衬衣的肩头,落下一坨排泄物,你搞不好会突然大哭起来:

「为什么要这么对我!怎么什么都跟我过不去!」

书中用短短几行字让我们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儿——

人们很自然地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周围的环境,同样,将别人的不幸归咎于他们的个性。按照这种方式,当事情顺利时,人们的看法恰恰相反。当事情做得很好,人们乐于将其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而旁观者则会做相反的评价。当他们看到某些人一帆风顺,有时会认为这是环境或运气使然。

我们的双重标准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扭曲着我们的生活。

来看看我们的大脑到底有多复杂吧。

对设计师来说,好的设计必须关注大脑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

最基本的处理层次被称为本能。本能系统能够使我们迅速地做出下意识的反应,不需要有意识地觉察或控制。

虽然有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很令人讨厌,但是我们最好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本能反应,因为会浪费太多时间在无用功上。比如很多人会受不了指甲在粗糙表面划出刺耳、恼人的声音,我相信迫使自己频繁接触指甲划玻璃的声音也是不会让自己脱敏的,还是躲得远远的比较好。

行动层次是学习能力之本,在适当的匹配模式下被触发。这一层次的行为和分析主要是潜意识。

那什么是匹配模式呢?这就需要有适当的反馈。

当事情无法按计划进行,尤其不知道理由也没有可能的补救措施时,会产生挫折感和愤怒。即使反馈会显示负面结果,它也能提供信心。缺乏反馈会导致失控的感觉,这可能会让人产生不安。

所以你知道什么是最厉害的吵架战术么?

就是不搭理

只要你给出任何反馈,那么对方就会根据你的反馈来控制你的情绪,而你要想取得一场吵架的终极胜利,就是忽略对方的存在。

正面对抗能力较差的各位,可以试试这个战术。

反思层次是有意识的认知之本。因此,这是发展深层理解的地方,是产生推力和有意识决策的地方。

记得我们常常说到的「反刍」吧?其实本身并不是坏事,没有反刍,我们是无法进步和成长的。而「有价值的反刍」和「过度反刍」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你的思考能不能让你做出某个决定

如果长时间的思考让你陷入纠结、犹豫、担心和焦虑等等负面情绪中,而久久不能做出某个决定,这个过程会让你陷入一个封闭的死循环,因为你已经丧失了做出决定的条件和能力。哪怕是个错误的决定,都会比你不做决定要更早地跳出这个陷阱。

这三个层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你们猜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当本能、行为和反思,能够实现高度融合的时候,将出现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状态,社会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将它称作「心流(Flow)」。

在心流的状态中,人们会忽略时间和外部环境,与正在做的事情融为一体。此外,任务的难度要适当,既能提供足够的挑战,让人们保持持续的关注,还不能太难,让人们产生沮丧和焦虑的情绪。

心流产生时,你会体验到高度的兴奋充实感

怎么样才能够享受一下这种神奇的状态呢?
那就需要自己去看看书喽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心理学之日常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