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同Jinja2的i18n扩展一样,可以翻译Jinja2模板中的内容,以及Flask代码中的文字内容。同时它还可以翻译日期格式等等。它也是基于Babel和gettext等组件实现,有着非常简单友好的API接口,便于我们使用。
建议通过pip安装,简单方便:
pip install Flask-Babel
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初始化一个Flask-Babel的实例:
from flask_babel import Babel,gettext as _
babel=Babel()
babel.init_app(app)
Flask-Babel提供了两个Flask应用配置项:
en
UTC
BABEL_DEFAULT_LOCALE='en'
当程序里没指定时,就会采用这些默认设置。那么如何在程序里指定呢?Flask-Babel提供了两个装饰器localeselector
和timezoneselector
,分别用来设置语言和时区:
@babel.localeselector
def get_locale():
return 'zh'
@babel.timezoneselector
def get_timezone():
return 'UTC'
这里的设置将会覆盖应用配置项中”BABEL_DEFAULT_LOCALE”和”BABEL_DEFAULT_TIMEZONE”。上面的程序不是个好例子,常见的情况是从当前用户会话中,或者从服务器环境中获取语言/时区设置。
@babel.localeselector
def get_locale():
return request.accept_languages.best_match(app.config['LANGUAGES'])
这里我使用了Flask中request
对象的属性accept_languages
。 request
对象提供了一个高级接口,用于处理客户端发送的带Accept-Language头部的请求。 该头部指定了客户端语言和区域设置首选项。 该头部的内容可以在浏览器的首选项页面中配置,默认情况下通常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语言设置中导入。 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存在这样的设置,但是这是有用的,因为应用可以根据每个语言的权重,提供优选语言的列表。 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下面是一个复杂的Accept-Languages
头部的例子:
Accept-Language: da, en-gb;q=0.8, en;q=0.7
这表示丹麦语(da
)是首选语言(默认权重= 1.0),其次是英式英语(en-GB
),其权重为0.8,最后是通用英语(en
),权重为0.7。
要选择最佳语言,你需要将客户请求的语言列表与应用支持的语言进行比较,并使用客户端提供的权重,查找最佳语言。 这样做的逻辑有点复杂,但它已经全部封装在best_match()
方法中了,该方法将应用提供的语言列表作为参数并返回最佳选择。
装饰器localeselector
和timezoneselector
修饰的函数,被调用一次后就会被缓存,也就是不会被多次调用。但是有时候,当切换用户时,我们想从新用户会话中重新获取语言/时区设置,此时可以在登录请求中调用refresh()
方法清缓存:
from flask.ext.babel import refresh
@app.route('/login')
def login():
... # Get new user locale and timezone
refresh()
... # Render response
Flask-Babel封装了Python的gettext()
方法,你可以在视图函数中使用它:
from flask.ext.babel import gettext, ngettext
@app.route('/trans')
@app.route('/trans/')
def translate(num=None):
if num is None:
return gettext(u'No users')
return ngettext(u'%(num)d user', u'%(num)d users', num)
关于gettext
和ngettext
的区别,大家可以参考下这篇文章的”单/复数支持”部分。
此外,Flask-Babel还提供了lazy_gettext()
方法,它的作用同gettext()
类似,区别是它在文字被使用时才会被翻译,所以可以用来在上下文环境外定义要翻译的文字,比如:
from flask.ext.babel import lazy_gettext
hello = lazy_gettext(u'Hello World')
@app.route('/lazy')
def lazy():
return unicode(hello)
同样在模板中,我们也可以使用gettext()
方法,更简单的我们可以用_()
方法代替:
{{ _('Test Sample') }}
{{ _('Hello World!') }}
在Flask请求中,我们来渲染此模板: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现在让我们启动应用,访问上面的视图,验证下程序是否正常运行。大家应该可以看到gettext()
方法里的文字被显示出来了,目前还没有被翻译。
在介绍Jinja2模板的i18n扩展时,我们曾使用Python源码中的”pygettext.py”来创建翻译文件。这里,我们用个更方便的,就是Babel中的”pybabel”命令。有多个语言就重复多次,步骤如下:
首先让我们创建一个Babel的配置文件,文件名任意,这里我们取名为”babel.cfg”
[python: **.py]
[jinja2: **/templates/**.html]
extensions=jinja2.ext.autoescape,jinja2.ext.with_,webassets.ext.jinja2.AssetsExtension
这个文件告诉”pybabel”要从当前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的*.py
文件,和templates目录及其子目录下所有的*.html
文件里面搜寻可翻译的文字,即所有调用gettext()
,ngettext()
和_()
方法时传入的字符串。同时它告诉”pybabel”,当前Jinja2模板启用了”autoescape”和”with”扩展。
接下来,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名为”messages.pot”的翻译文件模板
pybabel extract -F babel.cfg -o messages.pot .
打开”messages.pot”,你会发现,上例中”No users”, “Test Sample”等文字都出现在msgid
项中了,很强大吧。
-F
指定了Babel配置文件;-o
指定了输出文件名。如果你在程序中用到了lazy_gettext()
方法,那么你需要加上参数-k lazy_gettext
来提醒”pybabel”要搜索该方法的调用:
pybabel extract -F babel.cfg -k lazy_gettext -o messages.pot .
修改翻译文件模板
首先记得将”messages.pot”中的#, fuzzy
注释去掉,有这个注释在,将无法编译po文件。然后修改里面的项目信息内容如作者,版本等。
创建”.po”翻译文件
pybabel init -i messages.pot -d translations -l zh
上面的命令就可以创建一个中文的po翻译文件了,文件会保存在当前目录下的”translations/zh/LC_MESSAGES”下,文件名为”messages.po”。
生成的文件名要和.po文件对应和一致 否则会出错导致翻译不准确
-d
指定了翻译文件存放的子目录,上例中我们放在”translations”子目录下;-l
指定了翻译的语言,同样也是第二级子目录的名称”zh”。编辑”.po”翻译文件
打开刚才生成的中文po翻译文件,将我们要翻译的内容写入msgstr
项中,并保存:
#: flask-ext3.py:31
msgid "No users"
msgstr "没有用户"
#: flask-ext3.py:32
msgid "%(num)d user"
msgid_plural "%(num)d users"
msgstr[0] "%(num)d个用户"
#: templates/hello.html:2
msgid "Test Sample"
msgstr "测试范例"
#: templates/hello.html:3
msgid "Hello World!"
msgstr "世界,你好!"
最后一步,编译po文件,并生成*.mo
文件
pybabel compile -d translations
-d
指定了翻译文件存放的子目录。该命令执行后,”translations”目录下的所有po文件都会被编译成mo文件。
如果我们当前的语言”locale”已经设置为zh
了,再次启动应用,访问根视图或者”/trans”视图,你会看到我们的文字都已经是中文的了。
之后,如果代码中的待翻译的文字被更改过,我们需要重新生成”messages.pot”翻译文件模板。此时,要是再通过pybabel init
命令来创建po文件的话,会丢失之前已翻译好的内容,这个损失是很大的,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更新po文件:
pybabel update -i messages.pot -d translations
-i
和-d
参数就不用再解释了。执行pybabel update
后,原先的翻译会被保留。不过要注意,因为有些字条”pybabel”无法确定,会将其标为”fuzzy”,你要将”fuzzy”注释去掉才能使其起效。
Flask-Babel不仅可以翻译文字,还可以自动翻译日期格式,运行下面的例子:
from flask.ext.babel import format_datetime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app.route('/now')
def current_time():
return format_datetime(datetime.now())
假设当前系统时间是”2016-3-20 11:38:32”,在”locale”是en
的情况下,会显示”Mar 20, 2016, 11:39:59 AM”;而在”locale”是zh
的情况下,会显示”2016年3月20日 上午11:38:32”。
format_datetime()
方法还可以带第二个参数指定输出格式,如”full”, “short”, “yyyy-MM-dd”等。详细的日期输出格式可参阅Babel的官方文档。
Flask-Babel提供了format_number
和format_decimal
方法来格式化数字,使用方法同上例中的format_datetime
非常类似,只需传入待格式化的数字即可:
from flask.ext.babel import format_decimal
@app.route('/num')
def get_num():
return format_decimal(1234567.89)
上面的数字,在”locale”是en
的情况下,会显示”1,234,567.90”;而在”locale”是de
的情况下,会显示”1.234.567,89”。
既然可以格式化数字,自然也少不了货币格式化显示的功能了。我们可以使用format_currency
方法,它同format_decimal
的区别是它必须传入两个参数,第二个参数指定了货币类型:
from flask.ext.babel import format_currency
@app.route('/currency')
def currency():
return format_currency(1234.5, 'CNY')
上面的数字”1234.5”,在类型(即第二个参数)是CNY
的情况下,会显示”¥1,234.50”;而在类型是USD
的情况下,会显示”US$1,234.50”。
Flask-Babel还提供了格式化百分数format_percent
,和格式化科学计数format_scientific
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pybabel命令有点长,难以记忆。 利用这个机会向你展示如何创建与flask
命令集成的自定义命令。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看到我使用Flask-Migrate扩展提供的flask run
、flask shell
和几个flask db
子命令。 将应用特定的命令添加到flask
实际上也很容易。 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创建一些简单的命令,并用这个应用特有的参数触发pybabel
命令。 我要添加的命令是:
flask translate init LANG
用于添加新语言flask translate update
用于更新所有语言存储库flask translate compile
用于编译所有语言存储库babel export
步骤不会设置为一个命令,因为生成messages.pot文件始终是运行init
或update
命令的先决条件,因此这些命令的执行将会生成翻译模板文件作为临时文件。
Flask依赖Click进行所有命令行操作。 像translate
这样的命令是几个子命令的根,它们是通过app.cli.group()
装饰器创建的。 我将把这些命令放在一个名为app/cli.py的新模块中:
app/cli.py:翻译命令组
from app import app
@app.cli.group()
def translate():
"""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 commands."""
pass
该命令的名称来自被装饰函数的名称,并且帮助消息来自文档字符串。 由于这是一个父命令,它的存在只为子命令提供基础,函数本身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
update
和compile
很容易实现,因为它们没有任何参数:
app/cli.py:更新子命令和编译子命令:
import os
# ...
@translate.command()
def update():
"""Update all languages."""
if os.system('pybabel extract -F babel.cfg -k _l -o messages.pot .'):
raise RuntimeError('extract command failed')
if os.system('pybabel update -i messages.pot -d app/translations'):
raise RuntimeError('update command failed')
os.remove('messages.pot')
@translate.command()
def compile():
"""Compile all languages."""
if os.system('pybabel compile -d app/translations'):
raise RuntimeError('compile command failed')
请注意,这些函数的装饰器是如何从translate
父函数派生的。 这似乎令人困惑,因为translate()
是一个函数,但它是Click构建命令组的标准方式。 与translate()
函数相同,这些函数的文档字符串在--help
输出中用作帮助消息。
你可以看到,对于所有命令,运行它们并确保返回值为零(这意味着命令没有返回任何错误)。 如果命令错误,那么我会引发一个RuntimeError
,这会导致脚本停止。 update()
函数在同一个命令中结合了extract
和update
步骤,如果一切都成功的话,它会在更新完成后删除messages.pot文件,因为当再次需要这个文件时,可以很容易地重新生成 。
init
命令将新的语言代码作为参数。 这是其执行流程:
app/cli.py:Init子命令。
import click
@translate.command()
@click.argument('lang')
def init(lang):
"""Initialize a new language."""
if os.system('pybabel extract -F babel.cfg -k _l -o messages.pot .'):
raise RuntimeError('extract command failed')
if os.system(
'pybabel init -i messages.pot -d app/translations -l ' + lang):
raise RuntimeError('init command failed')
os.remove('messages.pot')
该命令使用@click.argument
装饰器来定义语言代码。 Click将命令中提供的值作为参数传递给处理函数,然后将该参数并入到init
命令中。
启用这些命令的最后一步是导入它们,以便注册命令。 我决定在顶级目录的microblog.py文件中执行此操作:
microblog.py:注册命令。
from app import cli
此时,运行flask --help
将列出translate
命令作为选项。 flask translate --help
将显示我定义的三个子命令:
(venv) $ flask translate --help
Usage: flask translate [OPTIONS] COMMAND [ARGS]...
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 commands.
Options:
--help Show this message and exit.
Commands:
compile Compile all languages.
init Initialize a new language.
update Update all languages.
所以现在工作流程就简便多了,而且不需要记住长而复杂的命令。 要添加新的语言,请使用:
flask translate init
_()
和_l()
语言标记后更新所有语言:flask translate update
flask translate comp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