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 | 这一招:化解二孩矛盾,促进共同成长

化解二孩矛盾?一视同仁夸赞

问题:

飓风大姐:女儿今年十周岁,前天晚上她对我说:“这个暑假因为张子涵(她的表弟)的到来,我过得一点也不开心!”

今年暑假我把外甥(九周岁)接回家,和我女儿一起学习。小伙儿原来酷爱玩“王者荣耀”,一睁开眼就玩。现在在规则的引导下,写作业,玩游戏,阅读都不耽误,有时一晚上读半本厚书,而是主要内容说得头头是道。

女儿虽然也很也爱读书,但总爱挑表弟的毛病。小伙儿听了姐姐的话,总能按姐姐的要求去做,可是离姐姐的“高标准,严要求”稍差了点,女儿就大发脾气……她有时对于我提出的批评直接“破罐破摔”:“我就是坏小孩!我就这样!我的存在就是多余的!我就不应该出生……”甚至对她爸爸说:“我妈妈眼里只有张子涵!”

飓风大姐:我该怎么处理俩孩子的关系?女儿总是莫名其妙的那些话(不该出生,存在是多余的……)是怎么回事?

网友:轻风拾铃

在写文章前,先给轻风拾铃致歉。因为她给我两次长篇留言,具体地讲述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因为受篇幅的限制,我只把她的留言整理为上面的问题。

读了轻风拾铃的故事,我能明显地感到她的女儿在与弟弟“争宠”。不过,这样的争宠非常正常。如果我们处理得好,就能变成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动力。

一、莫名其妙都为爱

不用说,小女孩是独生子女。十年来,妈妈都围着她转。在这个假期,表弟突然来临,让她感到非常失落,就有了妈妈看来是莫名其妙的表现。

1.儿童认知是元凶

小女孩为什么会感到失落呢?我们还是先从表弟说起吧。

表弟是一个爱玩电子游戏的小男孩儿,在来之前,虽然妈妈已经和女儿商量好,要帮助表弟爱上阅读,但是要把一个爱打电子游戏的孩子变成一个爱阅读的孩子,从建立规则起,就必须耐心细致地跟进,关注他的每一个行动,并加以引导。

这样的耐心细致,就让小女孩感到失落了。因为小女孩已是一个爱阅读,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她现在不用妈妈多操心就能表现很好,妈妈与她之间的交往自然比弟弟少很多。

也许,妈妈对她的关注并没有变,但因为有弟弟的对照,才让小女孩觉得妈妈对自己的关照少了。其实,妈妈曾经也对她这样耐心细致,才让她爱阅读,有良好习惯。

妈妈为什么会不围着自己转了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多了弟弟,是因为弟弟的到来,妈妈对自己的爱才少了。不管小女孩是有意识的归因,还是无意识的归因,总之,这错误的归因得到错误的结论:妈妈现在只爱弟弟,自己就是多余的了。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对儿童而言,一切都是当下的。当他们沉浸在某一个事件中的时候,他们的眼里就只有当下的一切,而忘掉其他的所有。因此,当她妈妈关注弟弟、表扬弟弟的时候,小女孩儿的眼里就只有妈妈爱弟弟的情景,而妈妈爱自己的情景隐退了。所以,她就认为妈妈只爱弟弟,不爱自己,自己是多余的了。

儿童认知的局限,是小女孩错误认识的元凶。

2.要求不一是帮凶

现实生活中,又是什么强化了小女孩儿的这种错误的认知呢?

每当小女孩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弟弟的时候,弟弟虽然听到她的话,但是达不到标准,她就会大发雷霆。这个时候,妈妈不仅没有严格要求弟弟,而总是要女儿宽容弟弟,放低标准,给弟弟成长的机会,甚至批评女儿态度不好。很显然,在对待同一件事上,妈妈的标准因人有异。

妈妈的做法在我们成人看来并没有什么错,但儿童就觉得不公平。想想,小女孩儿的高标准是哪儿来的?她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标准?这不是妈妈平时要求她的结果吗?否则,她的高标准不可能从天而降的吧。因此,我可以推断:妈妈在对女儿和侄子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对女儿的要求比对侄子的要求高得多。

妈妈的做法让孩子不解,为什么对他宽,对我严呢?孩子唯一的解释就是爱弟弟不爱我,我是多余的了。

也就是说,是妈妈对两孩子的要求不一,成了强化了小女孩错误的认识的帮凶。

3.盯着缺点助逞凶

又是什么原因让小女孩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甚至用坏孩子的表现来刺激妈妈呢?

在弟弟来到之前,妈妈就与女儿约定,要把弟弟培养成爱阅读的好孩子。这是否在无形之中告诉女儿,弟弟之前是个“坏孩子”呢?更也许,这个家庭的观念是不爱阅读的孩子是“坏孩子”吧。

因此,弟弟这个“坏孩子”来了,而这个“坏孩子”得到的爱比“好孩子”多多了。好吧,大发脾气、把弟弟爱吃的瓜子藏起来……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坏孩子”,甚至直接告诉妈妈“我就是个坏孩子”,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

果然,大人盯着孩子的缺点,让孩子觉得“坏孩子”更容易得到爱。不是吗,只要有“坏孩子”的表现,妈妈关注的焦点立即就回到自己身上了,自己就能“成功”地抢回了妈妈的爱。

因此,在妈妈看来那些莫名其妙的表现,都是妈妈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所致。

二、一视同仁夸优点

那么怎样解决两个孩子之间相处的问题吗?

孩子从不同的家庭走到一起(或同一家庭的几个孩子),要友好相处,必定有一个磨合的阶段。孩子怎样磨合,大人应该绝对相信孩子能找到友好的相处方式。比如,弟弟不是在听姐姐的话,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缺点吗?这个时候放手让孩子去磨合,不要干预,更不要去苛求一方、成全一方,孩子们就能找到平衡点,和平友好相处。

第二,对所有孩子要求要一致,不管是自己的女儿,还是侄子。比如,要求女儿书放到位,对侄子也应如此,不能因为他过去的原因就可以允许他随手乱放。

第三,把关注点聚焦在孩子的优点上,且用描述的方式表现孩子的优点,对缺点也用描述的方式来提醒改正。比如,直接描述“姐姐把书放原处了,我相信弟弟也能把书放回原处。”

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就会用优点来赢得我们的关注,而不会有那些“莫名其妙”表现了。我相信,如果妈妈一直都在表扬女儿好爱弟弟,说:“姐姐好爱弟弟啊,看到弟弟的脚脏了会着急,在提醒弟弟赶快去洗脚。”之类的话,就不会发生“藏瓜子”事件,而是弟弟来后姐姐赶紧送上瓜子,表达自己对弟弟的爱。

总之,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当我们大人面对小孩时,稍微有一点不公,孩子们就觉得天下失衡;当他们的眼里只有你和他时,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当我们一视同仁地盯着每个孩子的优点时,孩子才会感受到,你对我的爱不会被人夺走,你的爱是随人数的增加而成倍增长的,我得到你的爱,是我表现越好越多的。这样,孩子们就能努力与人为善,成为更好的自己。

用阅读自我挑战

把网瘾变为网商

童喜喜 | 这一招:化解二孩矛盾,促进共同成长_第1张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IAP素质大赛权威推荐

百度宝宝知道权威推荐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童喜喜首次提出“网商”概念

《网侠龙天天》为儿童量身打造,培育儿童“网商”,是为孩子量身打造的网商培养课程,儿童日常网络生活指南

教育专家推荐:

《网侠龙天天》系列童书独具匠心地教儿童如何在网络时代立足,如何把网络作为工具积极自学。这些励志的成长故事,不亚于一剂“网络疫苗”,在这网络时代,应该向儿童特别推荐。

——朱永新(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套深入浅出的书。说它浅,是因为它故事轻松明快,语言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说它深,是因为对孩子的校园生活、网络生活具有启示性、教育性。

——徐德霞(《儿童文学》杂志前主编)

......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喜喜 | 这一招:化解二孩矛盾,促进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