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的话·三味书屋,和文化理想更近一点

北京第一家民营独立书店“三味书屋”。成立于1988年,是最早实现开架售书的书店之一,也是最早做作家签售、小型音乐会、中外民间文化交流...

签售或者文化活动并没有刻意查询,凭借周末,还是慕名找来了这家书店。


佟麟阁路

由东向西沿着长安街直走到复兴门内大街,与佟麟阁路的交叉口,一座独立的小屋就是书店了。

佟麟阁路

并没有直接进入,转到屋舍的后面,一只巨大的青铜怀表,时间定格在1937年7月28日18点13分这个时间也是爱国将领佟麟阁牺牲的时间。


三味书屋

书店并不大,进门抬头就能看到“三味书屋”的匾额悬于正厅。屋内分成三个区域:公众阅读区,休闲饮料区,还有外圈的展览回廊。

公众阅读区域最大,所有书籍名目整齐的摆放在书架或者书台上,配饰一些文玩小件;后面两个区域是需要付费或者买书后才能进入的,也是这些独立书店在坚守文艺同时为了延续的一种经营。


江南将难

仔细的看了每一本书的名字,也不时随手翻看几本,目光停留在这一本《江南老行当》上。近百篇短文列为四部分:百业寻踪、美食回味、市井写真、乡韵悠扬。从青石瓦巷到茂竹深林,娓娓而述江南的“老”行当们。

《江南老行当》

看了目录,翻看了几篇文章,就小心的将书放回原处,并整齐了一下排摆。近年来总会感到:离书店越近,离阅读越远。并不是环境所致,而是在卷帙浩繁之中,总有顾此失彼的怅落感。倒不如在旷原平野,只有一本书在,也就只有一心书读,更为专致。


说传承

网络和物流的发展让实体书店日渐衰退,还在继续经营的书店大多也依靠文韵和风格,用自身或前卫、或古雅的特色,以文艺不死的情怀得以生存。书籍作为实物在网上买卖流通未尝不可,而书籍作为传承真还是需要这些秉持的实体书店,尽管没有看上去那样文艺悠哉。

最近一段陈道明说传承的视频


陈道明现场“发飙”,范明落泪年轻人沉默 - 腾讯视频

拿出这么多时间学这个

最后将来还有没有用

我们传承不就是干这个的

文化也需要接力

后来被采访“发飙”一事时候,陈道明回应说:

离我们的文化理想更近一点。


读书

朱熹阐述“格物致知”时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快餐文化我不是全然反对,只是需要甄别,对于经典和名著,还是要暂时离开kindle或者速度类节目。虽然文字没有视频或者声音来的直观高效,我还是认为文字更能深刻记忆与理解品味。

上次搬家,特意用真空袋封住十几本常读的书,过好衣服压在了皮箱里,这也是最重也最怕遗失的一件行李。

如果真要细数看了那些书,还真是不能回答上来,向来为兴趣使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也成不了交际的谈资。道理也不一定甚懂,只是自己觉得有所收获,这样也就知足了。

有关读书,这个习惯是不会丢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遇的话·三味书屋,和文化理想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