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青春--一例青春期案例督导

(案例来源:图南心动力社群,千聊直播间,督导:图南老师)

一、案例详情

男孩,14岁,初二,今年5月分因为躁狂和抑郁,在某精神病院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休学几个月,病愈后重读初二,学习状态不好,压力大,上课打瞌睡,学不进去,不学又怕给家长丢脸,特别焦虑,主动来寻求咨询。

爸妈是乡村老师,由在县城居住的爷爷奶奶带大,爷爷是普通工人,奶奶是退休老师,孩子八岁时,父母调回县城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小时候爸爸隔三差五就打他,有时候还会踢他的肚子,让他罚跪,妈妈对他也苛刻,总是让他比同学穿的差吃的差,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看不起他,他是在同学的嘲笑声中长大的,他对自己评价很差,说自己是个身体不好,脾气暴躁,学习不好等,列不出一点优点,尤其是和父母生活的这几年,自己生活的像条狗一样。

无处安放的青春--一例青春期案例督导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参加羽毛球比赛,他的同学们羽毛球装备都是品牌的,衣服都是名牌,就连他们的水杯都是好几百元,妈妈给他带的是用矿泉水瓶装的白开水,穿的是普通的校服,很旧的球鞋,鞋打滑了都让他穿,有一次打滑,让他的脚都受伤了,所以更恨父母,那次羽毛球拍太差没打好,气的当场就把球拍砸掉了,没想到爸爸当着同学和教练面狠狠揍了他,给他心里留下了很大创伤,有时候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小时候不敢反抗,现在长大了,他们打他就表现的更厉害,他们也不敢打了,现在耐不过他,基本要什么父母会尽量满足。

父母的描述是从小就不听话,倔强,不爱学习,喜欢攀比,在同学老师的眼里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爷爷奶奶有怨言,从小惯着他,总是经不住他哭闹给他买最好的,平时都是奶奶帮他买,奶奶有个习惯不好,买完都会告诉他,这个是什么牌子的,多少多少钱,奶奶这样做的意思是想告诉他自己有多爱他,

妈妈从小吃苦长大的,一般不给孩子买贵重的衣服和用品,孩子认为妈妈不如奶奶对他好,对他太苛刻,父母承认小时候常打他,大部分是因为他不听话,学习不认真,对他很少肯定,主要是他身上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表扬,初二之前都是家人喊他起床,生活依赖性比较强,初二以后突然变得反抗,和同学打架,在家里顶撞父母,要父母给他买品牌,名牌,钢笔要买3000元以上的,后来还不满意,最后买了个5000多国外品牌的,如果不买,他就把家里的东西给砸掉,曾经就把家里电器和门都砸坏过,带他去旅行,他都必须要求住5星级酒店。

在亲戚家住了两天,他不肯回来,要求父母跪墙角才肯回来,他父母竟然这样做了,问为什么现在对孩子这么百依百顺,父母说,只要孩子按时吃药,肯治疗就行,现在对孩子也没什么要求,也不期望他考什么学校,去学校的目的就是怕他在家里闷坏,明年准备给他去技校,孩子现在去学校也怕犯病了,同学嘲笑怎么办,也怕老师看不起,自卑感很强,孩子总是问病什么时候才能彻底好。

奶奶是个偏执的人,家里以她为主导,不准妈妈管孩子,发病以后多次请巫师来家里做法术,任何人都说服不了她,会偷偷把孙子带到法师那里去,让她搬走了,依旧还会控制孙子

来访者来过两次,咨访关系建立不错,每次都是孩子自己来,孩子打球不错,也常鼓励他。

需要督导的是:

1、孩子精神面貌不是很好,咨询中常打哈欠,和服药物有关系,每次都和他说了一次咨询是50分钟,每次在20分钟左右,他都找借口说回家写作业离开,针对这样的求助者,是否坚持做下去?

2、孩子有太多不合理的认知,总觉得父母欠他太多,所以要求父母买贵重物品、总觉得身边人嘲笑他、总是用物质来衡量自己和别人,比如有个同学球拍不是很好,他就会说:"怎么可能,球拍不好能打这么好,我不相信"我怎么去调整他的认知?

3、他比较喜欢手机,他父母想让他去学修手机,问可不可以?我又不知道怎么合理给建议,也不敢轻易给他们建议。

4、爸爸说奶奶是孩子问题罪魁祸首,怎么解决奶奶的控制。

5、是否需要对父母进行分析?因为父母不改变,孩子是不能完全改变。

图南老师:

双相情感障碍是青少年发病比较多的疾病,比较顽固,一般很难治愈,需要终身服药,有的孩子发病比较早在14岁左右,有些晚的在17岁左右,首先告诉他父母要做到,这个药是不能停的,其次问这个案例能否做下去时,应该遵循咨询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只要求助者没有提出结束咨询,咨询师是不能停止咨询的,除非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移情,自己无法再继续下去。

咨询师是人不是神,不能帮到所有的人,每个咨询师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我在咨询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每个咨询师都希望遇到完美案例,一听完就觉得思路是清晰的,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求助者又非常配合,家庭也配合,我最近就接到一个案例,来访者父亲竟然不敢告诉孩子带他来看咨询师,所以我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和孩子聊,最后也只能爱莫能助。

当遇到这些问题时,不是问能否做下去,首先反思自己有没有负面移情,把自己的自信心不足,能力否定投射到案例中来,

2、思路

前两次你做了摄入性访谈和关系的建立,他是特别缺爱,希望在咨询师这里得到肯定和无条件接纳,你正好做到了他需要的尊重,下一步需要把他的核心问题点出来,不把核心问题提出来,这个孩子永远好不起来,因为在当下的关系中,他是受益者,他在父母这里提什么都能满足,原来还要求他读书,现在已经把要求降得最低了,只要他在生病的状态下,父母就永远依他,如果他父母不改变这样的方式,他的疾病会一直持续下去。

第三次必须把他的问题提到意识层面,告诉孩子,你在当下的关系是受益的,你怕病好了,你怕父母不再依你了是不是?可能他自己潜意识知道是这样的,但是他不愿意去面对,告诉他如果你想病情好起来必须从这种不正常的索求中回归到正常,这将是一个最痛的点,孩子可能不愿意碰,这个问题提出来,可能孩子不愿意面对,会结束咨询,但不提出来,咨询永远抓不住核心,解决不了问题。

需要把他父母加入到咨询中来,把核心问题提出来,当下关系孩子受益的情况告诉他父母,让他们做出一些改变。

核心问题抛出来,让他们讨论,各自说完感受,孩子可能会否定,不愿意正视,再在这场讨论中做家庭关系修复。

第5次可以做父母的认知心态调整,对孩子接纳,告诉他孩子在服药,已经不适合走精英道路培养,这种药物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记忆力会有一定的影响,需要给孩子做一个人生规划,给孩子一个合理预期,孩子也没有那么大压力,改变交流方式,不能再用打骂方式。

第六次给孩子做职业规划,很难调整一个人的认知很难得情况下,只有2个方法

1、受暗示强的话用催眠加以暗示

2、不适合做催眠时,就改变他的行为,让他去做他擅长的事,找到自信,比如:让他去买一些性价比高的物品,让他去对比,品牌和实用,3000元的钢笔和30元的钢笔没什么不同,都是写字。

第七次:再次孩子和父母喊一起,告诉他家庭经济状况,可以满足他什么需求,同时告诉他父母如果超出家庭经济,怎么哭闹都不能买给他,如果这个物品他非要买,就给他签契约,成年后让他偿还,这个孩子的病,不排除一部分是装出来的。

第八次、做总结,梳理,让父母和孩子感受到爱,去表达爱,双向情感障碍,一般都会有个偏执性的父亲或者母亲,或者是长辈,家族中如果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下一代很有可能会有这样的人,典型的黄色性格人,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个孩子的行为模式和奶奶很相似,可以让孩子说说对奶奶的感受,千万不能用跳大绳的方式,跳大绳就是用心理暗示给你调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主要把孩子的认知调整过来了,不去信这些了,奶奶也没有办法去影响孩子了。

针对中间会不会发病的问题,如果出现了发病情况,必须中止咨询,等病好了再来咨询,因为他是诊断了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告诉他,一定要按医生的医嘱用药,否则心理咨询帮不到他,这个病应该是以药物为主,心理咨询为辅,坚持做下去10次,应该会有很大改善。

答疑时间:

问:孩子是真的有病,但是孩子用疾病当做控制父母的手段?

答:这是一个典型的黄色性格人,通过在疾病中引起关注,如果父母永远满足他,他的病永远好不了,但他和真正的双相情感障碍有点不同,真正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对自己评价特别高,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其他的人都比不上他,他会坐不住,思维很活跃等。

无处安放的青春--一例青春期案例督导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处安放的青春--一例青春期案例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