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再出发 ——光明区“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纪实2018-10-22

2014年,光明新区5所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始了“新基础教育”的试验工作,三年的试验工作很快就结束了,5所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2018年开始,新的三年合作启程,但调出了一所学校,新增了两所学校,试验学校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工作作为“新基础教育”试验的五大项目之一,在过去的三年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而学生工作者包括班主任也在其中得到了发展,15篇论文公开发表,两位教师荣登《班主任》封面人物,一批骨干班主任脱颖而出,在区域发挥了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试验人员队伍变化过大的问题,一方面是新卷入人员较多,需要重新培训,另一方面是一些骨干有倦怠情绪,甚至有较大的流失。这些情况在新旧三年交替之际,集中表现出来,活动研讨的质量出现了下滑。如何鼓励原有骨干的积极性,带动新进人员统一认识,实现差异化的共生发展呢?于是以“新三年,再出发”为主题的学生工作骨干教师集中研修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组班

组织班队工作教师集中研修的设想,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各试验学校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经费上给予了充分的保障,组班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首先是研修对象的选择。原来设计的是让新毕业的班主任参与培训,原因是他们对“新基础教育”完全陌生,但又要面对,而且一年以后他们还要接受普查任务,他们有理由要接受培训。但在不断的对话过程中,学校提出新班主任的培训,不应该由区里统筹,应回归学校,而校内第1、2、3梯队中的骨干老师,却需要进一步回炉。他们虽然也曾经在过去三年中组织过相关班级学生活动,接受过“新基础教育”的视导与普查,但总体上实践水平还不稳定,理论认识还有待深入,骨干身份更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对而言,在骨干的研修工作上,区级单位有比学校更大的优势。综合比较后,我们最终将研修对象定位于学校骨干人员,而不是新教师。

其次是研修目标的确定。随着研修主体的变化,研修目标也做了相应调整,即从专业培训转向班级研修,也就是从单纯的“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理念、实践策略的培训转向学生工作骨干团队的共同研修,既包括专业培训,更包含团队组建、团队确认、团队交往和共同发展。考虑到研修班要伴随“新基础教育”未来新三年的实践工作,所以我们将本次集中研修变成了新三年研修活动的起点,希望通过本次集中,能让未来的试验工作更有研究的意味,从而提升试验工作的专业品质。我们于是将集中研修活动目标定为:学习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及班级建设基本理论,提升班主任的理论力;分享新基础教育优秀班主任班级建设与班级活动方面的经验,提升班主任的实践力;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反思写作经验,提升反思写作意识,提升班主任的研究力;组织参训学员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强化共生伙伴意识,提升班主任的交往力。

再次是研修课程的设置。原本的课程设置比较简单,就是让区级团队核心成员作为授课教师,让他们梳理总结自我的实践经验,然后进行主题介绍。但是总体上来看实践性强,理论性弱,研究反思性不够,交往性更是欠缺,于是我们从生活化、系统化的角度重新规划了课程结构,以“班级生活育人价值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分六个篇章,即以新型团队激活自我成长、用班级变革凸显育人价值、用活动重建提升育人价值、以多元交往助推自我成长、用生活更新实现育人价值、以实践研究促进自我成长。这里共涉及12位教师,课程设计好后,我们还组织老师们的课程研磨,有一次更直接邀请李家成教授作为课程专家进行点评,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反思这一版块的内容,是个普遍性难题,我找到了曾旭红老师,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合作,但这次有点冒昧,我与她单独沟通了意愿与框架,她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还利用国庆期间加班,连续发给我三篇文字性成果,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研修

2018年10月18日下午的出发时间定在4:00,主要是各学校的工作的确非常多,但是一路还比较顺利,6:00就到达会场,稍有遗憾的就是原本设计在大巴上的相互介绍环节,因为交通规则的原因无法进行。

简单休息后,7:30第一场团队组建专项活动就如约开始了。来自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曾灵芝老师,用“年轻班主任的困惑与破解”这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切入,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破冰活动,包括小组相互介绍、小组命名、连环画创作、集体编演故事等环节,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活跃了气氛,融洽了相互关系。以我们小组为例,在组长张丽思老师的带领下,以“星心小队”命名,设计了“星心串联”的标识,还确定了《爱》的队歌,更是以刘丹妮老师为原型,创作了《一位新妈的自白》的故事,编排了相应的情景剧。一露面,便获得了满堂喝彩。其他小组也各有各的精彩,掌声、笑声、甚至于口哨声不断,大家在这种相互合作,相互感染的氛围中开始的学习旅程。尤其是来自汕尾的周翠屏、江小云老师很快就融入了团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在曾老师的组织下,班级还选出班委会六位成员,邵莉被推选为班长。这个班委会真的不得了,9:00培训活动刚一结束,就紧急开会商量,确定了未来两天的研修组织工作,分配了具体任务,包括课前活动的组织、宣传性美篇的制作等。毫不夸张地说,有些我还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们都想到了。

第二天的培训如期而至。连续两天的培训以半天为单位,分别呈现三到四个专题,全部下来共有11个专题。这些专题全部由我们班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校长们承担,除了林小燕、张静慧有过大型报告的经验,其他的人员都比较少有一个小时的报告机会,大家在培训前都表示忐忑紧张,戏称是“被专家”,但是一上场就全然没有胆怯的样子,一个个志得意满,神采飞扬。因为这些主题内容,都是各位老师自身实践的提炼,既丰富又真实,给各位学员提供了一盘盘精神大餐。除此以外,巫丽莉的真诚、黄莹的坚持、林晓燕的创意、黄柳娟的轻松、张静慧的甜美、田宇燕的直率、郑晓云的执着、洪莉的淡定、陈永忠的气场,曾旭红的实在,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报告本身增添了个性化色彩。报告的现场,闪光灯不断,老师们纷纷用相机留存各位专家精心准备的“干货”,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习效果出奇地好。在邵莉等人的主持与组织下,学员们还非常注重互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收获与困惑,六个小组之间甚至呈现了抢话筒的局面。学员们纷纷表示对“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如班级生活、育人价值、学生立场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具体实践策略如活动组织、班会呈现、系列开发等有了更深的领悟,甚至对与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有了更好的理解。当然在这些讲座成功的背后,我知道各位“大珈”实际上做出了非凡的努力,许多人都是通宵达旦地加班加点,他们之间最常见的问候语就是“昨夜修改课件到几点呀?”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有了这种经历,他们出去肯定可以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一定会更加精彩。

与课程精彩相伴,课前、课间与课后活动同样精彩。在班委会的自主组织下,各个小组轮番上阵,分别主持了风格各异、气氛热烈的课前、课间小活动。细观这些小活动,奇思不断,创意迭出,所有学员都被“折腾”得前俯后仰,笑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养生操、萝卜蹲、广播体操、按摩操、雨点拍手操等小活动,不但调节着学习的情绪,更为学习生活抹上了不一样的色彩。赖双梅、张银珠、梁慧凌等人的现场表现让人印象深刻。重头戏还在后头,那就是19号晚上的联欢活动,在程志、何静雯的精心组织下,六个小组用最短的时间编排了各具特色的节目,有歌曲、舞蹈、情景剧、诗朗诵,还有各种串场的小游戏,现场效果十分好,让人捧腹不已。在吉他老男孩陈永忠校长的伴奏下,大家集体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朋友”,全班齐跳兔子舞,则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让每个人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美妙夜晚。

                        相约

两天的研修很快就过去了,光明小学陈颖祺老师代表班委制作了美篇,回顾了两天的培训历程,尤其到最后还表达了“我们共有一个家”的呼唤,为本次集中研修班活动划上了一个句号。

但是如何让集中研修的效果能够持续下去,甚至放大呢?结合未来“新基础教育”的推进,我们思考了“新三年再出发,一起约吗?”的话题。说实话,到底“怎么约”我本身也不是十分清晰,因为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任务要求也不能简单划一。于是我就利用就餐、散步的间隙,与班委会、各学校的带队领导做了多方面的交流,让我颇多启发。尤其是如何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促进班主任老师的自主发展,便成了约定的主要基调,实践、研讨、读书、写作成了约定的主要内容,、微信成了研修约定的主要平台。具体而言,就是对于个人就有了“六个一”的约定,即“以1年为周期,力争完成读1本书,写1篇体会;每轮集体视导外出听1天课,写1篇评论;上1次课,写1份成果。”对小组和班级也有“六个一”的约定,即“以1年为周期,小组力争实现1次聚会、1个关注,1份年度小结,班级力争完成1次研修(2-3天)、1次沙龙(半天专题)、形成1份成果。”这些约定与其说是对学员及小组的要求,不如说是对未来研修生活的一种期待,它期待着未来的三年,我们“新基础教育”试验工作会更加专业、更加丰富、更加友爱、更加温暖,当然也会有更多成果、更多成长,真正实现在专业生活更新中促进骨干教师的自主成长。

让我们一起共同期待并努力践行。

\���wl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三年,再出发 ——光明区“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纪实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