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

文以载道,以道统艺

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高2018级1班 郑乔木

  《乐记》道出:“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礼教是一种人的社会身份地位,内在要求束缚的规范。“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指明乐的末节为外在之物,其实尚不如说是艺术的精神。

  中国的文与艺注重表意,更讲究体悟,通过礼艺教化表达人们的志向和情感,承载至明至深之道,这正是中华文化的特征所在。

面对文化的百年沉浮,怎觉迷茫?自20世纪初鲁迅先生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后,接踵而来的有抛洒一腔热血的志士仁人。也有面对西方思维而冥思文化未来出路的学者,思想家。

  曾经一个“不古不今,不古不洋”的社会下,文化的传承何去何从?而在社会变革发展的现在,又路在何方?

  既要有自我的认识,也要有世界的眼光。既要有不闭关自守的度量,也要有,不盲目模仿的决心。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国家倡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信传承何处找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面对他族的文明时,张之洞提出这样的概念。当时是颇具争议的,引起一阵关于“体”与“用”的讨论。而用我贫乏的语言形容,便是折中双方观点,客观看待西学的冲击,对待中华文化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也许最为合适。

  “天生刘伶,以酒得名,一饮一斗,五斗解酲”不用酒助兴悦情,而仅饮酒解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独得“酒仙”之名。可仔细考证,才知刘伶的狂放是为躲避朝政迫害而伪装,这何不是一种礼教的体现呢?诗人不是内心真正的放荡不羁,他不主张如何放任自己。为了一种社会使命,一种迫不得已的人生现状,他才规范——把个人规范成一种个性张扬的性格。这才有了刘伶鲜明的文学艺术特色。

  再看人们耳熟能详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濂溪独爱荷花,爱她的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花的品格是作者品质的载体与不同追求的体现。辞章华美,涟漪上的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宛如活物。在这样一篇古文里,含义也更加深刻,高超文笔下是思维思想的碰撞,这不正好体现了“文以载道,以道统艺”吗?

任何出色的作品都是有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东西的,更不必说中华文化精华——文与艺。

  放眼当下,古代至近代那些优秀的,进步的文学结晶,其中的艺术精神不乏有尚未过时的。传统文化深刻的传达出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通过文与艺,渡入整个文化世界,懂得做人做事的明理,与现在的核心价值观也不谋而合。它们是传统的囊括与未来的寄望。

  文化根本的人文精神,至浅至深的道理,定随传统的精髓一脉相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