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编程,并不是类越多越好,类的划分是为了封装,但分类的基础是抽象,具有相同属性和功能的对象的抽象集合才是类
我们在Martin编写的《代码整洁之道》中对类的看法,类应该短小(长度不应该容纳一个if嵌套语句,20行封顶),而且只做一件事,做好这件事。强调的是简洁和优雅,但是不没说类越多越好。
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看待和创建类,对我们的工程很重要。
策略模式的定义:
策略(Strategy)模式_第1张图片
 
策略模式UML:
策略(Strategy)模式_第2张图片
 
 
主要的东西还是Context的配置,传入具体的策略,然后返回出对应策略的的结果。
下面是收费策略的一个事例

简单工厂与策略模式的结合是比较常见的。
 
简单工厂与策略模式结合事例(把客户端的switch给封装了,封装了变化的体现)
 
View Code


但是单是试用策略模式客户端如下:

View Code


如果与简单工厂结合客户端就有交大改善:
View Code

对比一下可以知道后则只暴露了一个配置类Content而前者必须要客户端知道除了配置类其他的类,这样前者耦合性更低。
后则也把判断从客户端的判断条件给移除了,这样客户端判断压力减小了。
在定义上该模式是封装算法的,但是我几个人建议学习设计模式千万不要因为模式而模式,要因需求和设计而模式。因此
只要是不同时间要应用不同的业务那么这时候就该考虑策略模式了 。
总结:
策略模式与简单工厂的区别:
主要就是用Content上下文配置,客户端通过条件判断传递一个事例,然后实 化对应对像,
加上一个GetResult方法算出结果,客户端调用该方法返回结果得到值。 这里对算法进行了封装
--------------------------------------------------------------------------------------------------------------
而简单工厂就是客户端只需要传递一个判断标识,然后工厂根据标识做出判断应该返回什么 事例,
客户端拿到返回 事例对象,通过调用该对象得到返回结果。 这里对判断后置了减少了客户端判断压力
策略模式与简单工厂策略模式区别:
就是对前者优点的结合。
既封装了算法也减少了客户端判断压力
---------------------------------------------------------------------------------------------------------------
到此为止如果需求变动(增加一种算法)那么我们还是需要修改switch 条件
增加一个具体的算法类。

那么该如何让其不改动代码呢?对就是反射
我们以一种数据驱动的形式来处理这个问题,下拉框内存我们通过读取配置文件获取
客户端只需要传入类名和需要的参数即可如下:

View Code

而我们的配置类就应该是实现反射的类如下:
View Code
到此为止我们使用简单工厂策略模式+反射实现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了代码0修改。
数据驱动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案,这是一种伟大的进步,从数据驱动直到今天的脚本游戏引擎比如说unity3d............扯远了....下一篇来吧....................................
 
如果需要可以下载源码:D
http://www.cnblogs.com/Wonder1989/archive/2013/03/27/2985275.html
 
本博客不在跟新  请移步 http://www.cnblogs.com/Wonder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