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快速掌握某种技能-刻意练习20200309读书笔记

[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  著;王正林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出版;

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快速掌握某种技能-刻意练习20200309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引言  天才存在吗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这显然意味着完美音高根本谈不上是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笔记:曾经人们无比坚定的说人类不可能在10秒内跑完一百米;

“天才” 是训练的产物

在我们整个成年时期,身体和大脑依然都保留着极大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是的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可能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各种新的能力。

学习不再是挖掘某人潜力的方式,而控制或者适当应用这个适应能力,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潜力

无论什么行业或者领域,提供表现与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我们把这种通用的方法命名为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第1章 有目的的练习

学习新技能的一般方法

1:获取资料

2:练习并达到一定水平

3:自然的应用并能举一反三

注:作者指出,这样的流程应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是没有问题,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如果想在某一方面变现的杰出,超越一般人,这种方式是不行的;

机械的重复练习,很难提高表现水平;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定义明确的具体目前,可以有效的用于引导我们练习,可以把目前分解,并制定练习计划;

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企鹅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思考:总的来说就是练习过程需要不断反思,并在指定计划里加入反思可能会更好一些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更难的事情

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的方向想办法,这也是刻意练习需要导师或教练的地方;首先取得进步然后遇到瓶颈,寻找不同方法克服,然后稳定提高,知道遇到下一个瓶颈;而导师教练熟悉了或许遇到过这样的瓶颈,可以给你提供方向;

有时遇到瓶颈并不是你达到了极限,所有当遇到瓶颈时,先思考是不是极限,因为这个瓶颈很多时候只是方向不对,或者你自己的心理极限;

要越过停滞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新的方式挑战你的大脑或身体(详见书中第六章)

总结:制定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在具体执行时需要具体明确的进行训练和反思,并总结经验,其中,一个小目标不能过大或者模糊不清,要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但又不能走的太远,太远容易被自己击垮,所以在目标拆解时,一定要细拆;当我们遇到瓶颈没有到达最终目标时,并不是我们的极限,而可能是方向出错了,这时就需要导师的经验,改变方向继续前行;如果没有导师,我们可以从视频教程书籍报刊等各种资料里获取相关信息;

第2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大脑的结构与运行都会未来使用各种不同的心理训练二改变,很大程度上想肌肉和心血管系统一样,跑步健身能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构造;大脑也是一样;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海马体比一般人大30%;大脑就行肌肉,越练越大;

同时,大脑的构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殊情况下,大脑还会“重新布线”,比如盲人的触觉和听觉会因为失明耳边的异常敏感;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人类的身体有偏爱稳定的倾向,当我们开始健身时,心脑血管系统会感受到压力,为了保持身体的稳定运行,身体就会加强血管和肌肉的强度以维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而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行体育锻炼时,心血管和肌肉会退化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

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不要太过,两年没有运动的死肥宅不可能完成一个马拉松,能完成的基本也都挂了,我们应该先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训练,然后逐步的提高速度和耐力;对大脑的训练也是一样的,过分的逼迫自己学习,会导致倦怠和学习效率低下,适得其反;我们需要走出舒适区,但千万不要走的太远,简而言之就是“步子跨的太大,容易扯着蛋”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有更强的适应性,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越大,这就是“折弯幼枝效应”;但是,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持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便会消失;和体育锻炼对身体的改变是一个道理的;

总结:大脑和身体一样,适当的训练都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锻炼时不要急于求成,不锻炼则会下降;我们需要持续性的循序渐进的提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坚持才能长久;

第3章  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想对象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比如:我说 ‘不要去想大象’,你的脑海里现在一定有一头大象;你眼前并没有‘大象’,但你的脑海里有,脑海中的大象就是我们对‘大象’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预先存在的模式,这些模式保存在长时记忆中,可以用于有效且快速的应对某些类型的局面;

刻意练习包括创建心理表征

在进行刻意练习时,我们有意识的构建心理表征,经过长时间的构建,可以改变大脑中的神经回路,以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而心里表征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记忆、识别、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表征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信息,组织信息,制定计划,高效学习;

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的练习;磨炼技能可以改善心理表征,而改善心理表征,也能有助于磨砺技能;心理表征与刻意练习相辅相成,互为助力;

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详见书中第六章)

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it)

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练习,并且有效的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办法解决它们;

通过去做某件事失败了之后去调整,接着再去做,如此往复,才能更好的创建心理表征,不仅为学习技能创建了心理表征,而且还可以吸收大量与之相关的信息;(详见书中第9章)

总结:心理表征更像是一个总体轮廓或是某项技能知识的“世界观”,在具体的训练中不断建设,一旦建设完成,又会整体的影响到任何一个具体的细节中;

心理表征的建设相当重要,就像我自己的编程专业一样,建立起编程世界观后,对整个编程技术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编程技术越好,编程世界观就会越完善,而越完善,对编程技术就会越提高;

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这个世界观的初始建立就比较漫长,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和训练;

第4章  黄金标准

刻意练习是什么

  • 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有导师或教练设计并监管

  • 发生在舒适区以外的,是让我们不断尝试刚好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而超出的有不能很多;

  • 具有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

  • 需要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必须有意为之

  • 包含反馈和反思,已经针对反馈而做出的调整和努力

  • 能够产生心理表征,而有依靠心理表征持续提高和改进

  • 通过关注过去获取的技能,有针对性的提高、构建或修改某项技能

1万小时的对与错

错:

有些技能不需要1万小时就能获取掌握,而有些技能,即使超过1万小时也可能无法掌握;

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的 "沙堆悖论"(Sorites paradox) :

"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有一堆1,000,000颗沙粒组成的沙堆。如果我们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有一堆;如果我们再拿走一颗沙粒,那么还是一堆。如果我们就这样一次拿走一颗沙粒,那么当我们们取得只剩下一颗沙粒,那么它还是一堆吗?

解决方案——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并不需要知道"

对:

1万小时定律的本质并不是1万个小时,而是长时间的坚持努力和经年艰苦卓越的付出;刻意练习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节点;

总结:刻意练习不光是努力和付出就足够的,它有一套自我原则,我们需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努力,而达到掌握某种技能也不是单纯的练习了多少时间就可以的;没有具体的时间节点;

第5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1:基因特性限制,如谁天生就能怎样,谁天生就不能

2:简单机械的重复能够得到提高

3:努力就可以了;

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不是你缺少天赋,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向,我们需要加倍的努力,但更需要技巧和不断的总结反思;

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区别

教育中有一个趋势,过于注重知识而不是技能,技能是运用某个或者某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中总是注重传授或者传播知识,而忽略了运用知识,从而获取某项技能;原因也很简单,像一群人介绍知识,比起创造条件让人们可以通过练习来提升技能,要容易的多;

插播一条广告:我本身处在培训行业,不是传统教育,是职业的技能培训;据我观察现在出现两个极端,传统教育(学校)过多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而不是技能,培训机构过多的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不是知识;

刻意练习这里所说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是让我们选择技能放弃知识,是在有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对技能的培养,而培训机构就有意思了,有时根本不传授知识,知识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技能,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老师教一个学生会一个甚至半个,一旦变化,学生根本不知所措;懵圈是常态;培训出去的学生,也就是会老师上课讲的那些案例(这还是好一点的),老师没讲过的,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大部分学生也不会思考每个案例中应用了那些知识点,老师有时候可能也不知道……

刻意练习全都是关于技能的,你选择学习必要的知识,是为了培养技能;知识本身绝对不是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尽管如此,刻意练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重拾”许多知识;(详见书中第9章)

思考:我们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达到这一点知识第一步,还需要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大量的案例和实践中,通过案例实践整合运用知识,再通过案例实践反推知识的应用和整合;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6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绝大多数的训练是看似机械重复的动作组成的,但是一定要关注那些动作,保持专注并努力思考,这样才会提高进步;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制定明确的目标,投入全部的精力来练习,一旦发现无法专注,便停下来休息,每次练习,也可以适当缩短时间,慢慢增加练习时间即可;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遍最大限度的投入练习,

新年决心效应

新年开始我们计划健身减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读完多少本书……

健身房春天时人满为患,秋天时门可罗雀,这就是“新年决心效应”;

我们要明白有目的的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人说我自己意志力不够,实际上,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这世间存在一种可在任何情形中运用一般的“意志力”,我们的基因里也没有“意志力”这个基因,导致“新年决心效应”的是动机,而应该叫意志力;

动机包含两个部分:继续前行的理由和停下脚步的理由;你要保持动机,就需要强化前行的理由,并弱化停下的理由;我们可以想想事情做成后朋友的称赞,获取的直接有益的价值,事情本身的意义……

外部激励: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来自其他人的认可和崇拜(装逼是第一生产力);同样也可以寻找共同进步的团体组织或朋友。将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或者吸引他们加入一个现有团体,会获得额外的前进动力;

内部激励:

将漫长的过程,拆分为一系列的可控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一个小目标,达成后给自己一点小奖励(吃顿红烧肉、买个小礼物);

第7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这几本是常识了,父母如果能够花时间关注并正确引导,那么孩子很大程度上会擅长某件事情;但是,哥哥姐姐的作用更不能忽视,一个孩子看到哥哥姐姐在从事某项活动,自然想加入进来已获得父母给与的相同的奖励和表扬,统计数据中显示,弟弟妹妹的成就往往比哥哥姐姐更高,一方面父母有了相关经验,另一方面,哥哥姐姐会在前面踩雷;

在得到支持或者激励后,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和激励,孩子往往变得对某件事更加认真,从而全力投入其中;而在某件事情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后,就需要导师的引导和支持了,导师的水平并不一定要很强,但是,导师必须知道如何进行刻意练习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有很多具有创造性的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向前推进,一旦有人在某件事上展现出了超高水平,其他人便会学习,即使这种特定的方法没有公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达到这一水平,甚至再次超越,这被称为“奈杰尔效应”;

第8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没有捷径可走;

伤仲永就是最为熟悉的案例;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考试在智商上或其他才华方面有优势的人;

第9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全书终)

书评及总结

我大概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并在书中做了笔记,这个读书笔记基本就是根据在读书的时候做的笔记整理而成的,书中的内容还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读书的过程却不太顺畅;

直到我做完这个笔记才发现,前四章的内容基本涵盖了本书的全部内容,后面就是重复前面的内容,然后列举各种案例故事和调查研究,然后在补充某个细节;大量的故事和案例调查穿插在书中我能理解,但是能不能不要总是回顾和补充啊;

从第五章开始,作者就是在凑字数的吧;很多大佬都在推举,不知道为什么,刻意练习的基本概念就是有目的有规划有反思的持续的学习和锻炼,已获得某种技能;

美国人写书真的是太啰嗦了,不过这样能挣到更多的稿费啊……

学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高效学习,如何快速掌握某种技能-刻意练习20200309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