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_第1张图片
怪诞行为学 · 4册


这一套书(4册)说起来闲置在手3月有余。因为这套书主要是为了完成300天精进计划购置的(说实话,我开始并不怎么感兴趣,因为是计划需求就直接入手了)。可惜的是,300天精进计划在坚持了23天后,由于主要成员职业、家庭需求的变化,计划暂时搁置了。

初开始翻阅这本书,感觉就是一个行为经济学家针对一些特定的现象展开的一系列实验,剖析研究的一本书。嗯,“这不是我的菜”,翻完又放回书架上了······

还记得《见识》里描述的吗?生活中,如果选了一本好书,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清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果选了一本“坏书”,我或许读不下去,扔到一边,但这并不浪费我的时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当然,也有可能在读完它之后完全不认同其中的观点,但也未必收获全无。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的作者(丹·艾瑞里),一个18岁的以色列少年遭遇一场意外爆炸,导致全身70%的皮肤遭受三度烧伤,住院长达3年之久。他自嘲是穿着特制的合成纤维紧身衣,头戴面罩的“蜘蛛侠”,期间无法参加朋友、家人的日常活动,与世隔绝,这却给予了他以旁观者的身份重新看待身边的世界的机会,从而激发了他探索人类行为与经济关系的兴趣。最终,他成为了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被表象左右,我们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不带偏见地去认识事情的原委,发现生活中非理性的怪诞行为,克服自身的弱点,进行理性思考与决策。

接下来就来敲黑板划重点吧。


相对论无处不在,我们对一切事物的观察都必然通过它的镜头。

有时我们可能不知道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工作,我们真正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直到生活、工作、亲戚、朋友有一天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他(她)们过的日子正是我们憧憬的。就像飞行员在夜间着陆,需要跑道两边的指示灯才能确定飞机的滑行轮应该落在地面的什么位置一样。

举例:富人嫉妒比自己更富有的人。

举例:员工抱怨工资太低
“你来公司多久了?”主管问年轻人
“三年了。我一毕业就来了。”年轻人回答说
“你刚来时,希望前三年能拿到多少钱?”
“当时希望能拿到10万美元左右。”
主管好奇地盯着这个年轻人。
“你现在差不多拿了30万美元,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主管问道。
“嗯。”年轻人显得有点儿结巴,“就因为坐在我旁边的几个人,他们能力并不比我强,可已经拿了31万美元了。”
主管摇了摇头。

人们很少做不加对比的选择。(保持初心,戒骄戒躁)

传统经济学假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两股力量的平衡:每一单位价格的产量(供给)和每一单位价格的购买欲望(需求)。这两种力量交汇点的价格决定了市场价格。(核心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即上述两股力量是各自独立的,并且共同形成市场价格。)

实验证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可以很容易地被操控,也就是说,消费者实际上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偏好,以及他们愿意为不同商品和体验付出的价格。

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学架构假定供给和需求这两股力量是各自独立的。
另一方面,我们上面见到的那种锚的控制作用却暗示它们事实上是互相依存的。在现实世界中,锚来自厂家的建议零售价格、广告价格、促销、产品推介等因素——所有这一切都是供方变量。
因此似乎不是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了市场价格,因果关系在此有些颠倒,而是市场价格本身反过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这表明事实上,需求并不完全独立于供给。
市场供求关系(酸奶打折人们就多买)不是基于偏好而是基于记忆。
如果人们记得住从前的价格并且注意到它的涨价幅度,价格变化就会对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人们记不住过去的价格,那么价格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即使有也会很小。

换句话说,我们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我们对过去价格的记忆,2. 我们想与过去决定保持一致的欲望。

免费(一个非理性兴奋的来源)

免费的最大问题在于,它引诱你在它和另一件商品之间挣扎——并引导我们做出不明智的决定。(请你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因为折扣、买一送一等促销手段买过原来不在计划之内的产品?如果你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请在留言扣1

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认为免费的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的事实价值。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会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可能蒙受损失。于是,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就会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

零成本的吸引力不仅仅局限于现金交易。不管是物物交换还是现金交换,免费就像地心引力一样,实在让我们难以抗拒。

我们生活的世界,其中一部分由社会规范主导,另一个则由市场规范来制定法则。社会规范包括人们互相之间的友好请求。它一般是友好的、界限不明的,不要求即时回报的。市场规范不存在友情,而且界限十分清楚。按劳取酬。

对于员工而言,给员工发放奖励是给现金还是给礼物,礼物有其本身的价值,尽管有时礼物的真实价值被错估、低估,它却能在维护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社会规范上起到推动作用。

当然,礼物是一个象征性的表示,人们上班是为了薪水而不是礼物。

如果从企业开始从社会规范角度思考,实际上,它们会认识到社会规范(职业的光荣和责任感)可以建立忠诚,更重要的是,社会规范会使人们自我发展并达到如今企业的要求:实行弹性工作制、关心公司,并且积极参与公司事务。

金钱到最后经常是最昂贵的激励方式。社会规范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往往更有效。但是金钱自己是有生命的,它会消除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

用礼品比奖金更容易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社会规范同样适用于工作场所。这一原则不仅仅适用于礼品。许多雇主,为了显示他们如何优待自己的雇员,往往会在雇员的工资单上增加不少明细备注,逐一列出公司在员工的医疗保险、退休保险、工间健身、免费餐饮等福利方面付出的金额。这些项目都是合法的,确实能反映雇主的真实成本,但是把它们逐一向雇员标明,也就相当于把公司里社会规范下紧密依存的劳资关系,转变成了市场规范下的买卖关系。公开列出这些福利项目的等值金额还会削弱雇员的幸福感、上进心和对公司的忠诚,对劳资关系、雇员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都会带来负面影响。礼品和员工福利,用资源配置标准来衡量,似乎可有可无,而且无效率可言。不过,要是真正懂得它在创建长远关系和互利互惠、良好向上的感情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公司方面应该尽力把福利和礼品保持在社会规范之内。

电子邮件瘾、微信瘾或者短信瘾。

电子邮件成瘾与行为心理学家B.F.斯金纳所谓的“强化程式”之间存在某种关联一一斯金纳用这一词组描述行为(在他的案例中,饥饿的老鼠在斯金纳实验箱里压动杠杆)与奖励(食物丸)之间的关系。详细来说,斯金纳测试了固定比率强化程式与可变比率强化程式的不同。在固定比率强化程式一组,老鼠每压动杠杆达到一定次数一一比如100次,就可以得到一次食物(拿人类做同样的比较,一个二手车销售经理每卖出10辆车就可以得到1000美元奖金)。在可变比率强化程式一组,老鼠每次得到食物所需压动杠杆的次数是任意变化的。有时它压动10次就可以得到食物,而有时它要压上200次(同样,二手车销售经理要卖出不确定的n辆车以后才能得到1000美元奖金)。因此,在可变比率强化程式下,什么时候得到奖励是不可预期的。从表面上看,人们可能认为固定比率强化程式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和奖励效果,因为老鼠(或者二手车销售经理)可以学会预测工作的奖励。结果与此相反,斯金纳发现,实际上可变比率强化程式的激励作用更太。最有说服力的结果是,一旦停止奖励,固定比率强化程式一组的老鼠几乎马上就会停止压杠杆,而可变比率强化程式一组的老鼠还会继续压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个行为跟你不定时翻看微信、微博的节奏很像吧?如果你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请在留言扣2)

有时候你会发现电子邮件与赌博其实非常像。最相像指出在于垃圾邮件就等于拉下老虎机杠杆没中奖,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收到一封有用的邮件。我们意外收到的邮件使我们兴奋不已,我们就上了瘾,不断地检查邮件,希望出现更多的意外惊喜。我们不断地压杠杆,一次不行再压一次,直到再次中奖。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有些事情尽管从长远来看对人们有利,大家却往往不会去做。尽管我们的良知激励我们采取行动,多数人却宁愿逃避那些目前不尽愉快的事情(参加锻炼、从事令人厌恶的工作、打扫车库),尽管将来会有好的结果(有益健康、获得晋升、得到配偶的赞许)。其实就是“正面长远效应”与“负面即时效应”的博弈,我们多数人宁可享受即时满足而放弃长远目标。

拖沓让我联想到《精进》中节省心力的说法:即刻行动,也能为我们解决很多隐性心理成本,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情就完成一件事,我们相应花费的心里堆积成本就少很多,我们不用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简化操作,减少拖沓的几率。

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_第2张图片
《精进》

人类本性中的三大理性怪癖:

1. 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
2. 我们总是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上,而不是会得到什么上。
3. 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

举例:“30天不满意保证全额退款”
如果我们拿不定主意是否买一套新沙发,这种允许让我们改变主意的“保证”实际上会促进我们最终把它买下来。我们可能认识不到,一旦沙发到了家里,我们的观念就会改变,我们会把它当成“我们的”沙发,而把退还沙发看成一种损失。我们起初会认为把它拉回家不过试用几天,但实际上,我们真的已经把它当成自己的了,沙发在我们心里所点燃的情绪,是当初我们无论如何也没预料到的。

所有权依恋不仅局限于物质,它对人的观点、看法同样适用。

解决“所有权依恋症”的一个方法:用“非拥有心态”来看待每一桩交易(特别是大笔的),把自己和感兴趣的物件适当拉开距离。

《反脆弱》:淡化你所拥有的东西在你心中的地位,这样任何损失都不会给你带来伤痛。

公元前210年,项羽带兵渡过漳河,向秦朝的军队发起攻击。项羽攻打前下令烧毁渡船、砸碎军锅,并告知所有人:只有打败敌人才有生路。这对他的将士起到了巨大的动员作用:他们手执长矛,挽弓搭箭,奋勇向前,势不可挡,取得九战九胜的战绩,彻底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项羽的行为与人类正常的行为是完全相悖的。正常情况下,我们必须为自己留有后路。

在当今世界的背景下,我们仍然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我们可能往往认识不到,无论哪种情况,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别的东西。我们为了一些不一定重要的事情疲于奔命,却忘记了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

例如,我们在工作上加班加点,却没想到爱子和娇女的童年正在一天天消逝。有些时候,这些“门”正在慢慢地、一点点地关上,我们甚至察觉不到。如果你很久没有陪伴家人了,请在留言扣3

无论是大门还是小门,该关的就要关掉。

如果你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某种东西可能味道不好,结果十有八九他们会跟着你走——他们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体验,而是因为预期。

正面预期会增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欣赏,改善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力。
不抱预期的危险在于,到头来,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预期还可以形成成见。成见,说到底,这是人们希望用来预测体验,对信息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大脑不能在每一种新环境下仅凭片段就开动,它必须建立在从前所收到过的信息基础上。由于这一原因,成见并不是从本质上就有害的。它为我们不断地理解周围复杂的环境提供了捷径。但是因为成见给我们提供了对某一群体成员特定的预期,因而它也可能对我们的认识与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象征货币(游戏筹码)不仅能给人们的某些道德约束“松绑”,还能使相当一部分人“松绑”得非常彻底,甚至到肆意作弊、毫无顾忌的地步。一旦交换介质变成非货币的,我们为自己行为做出合理化解释的能力就会突飞猛进。

电子支付工具(象征货币)越来越普遍,现金与我们渐行渐远。(刷支付宝、微信的时候是不是一点都不肉疼?)

在更大范围内,我们必须唤醒人们认清非货币财物与自己作弊倾向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一旦没有现金的直接提醒,我们就可能作弊,而且所达到的程度连我们自己都想象不到。我们必须唤醒自己,认识到这一切(不管是作为具体的个人、企业,还是作为一个国家),而且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免费午餐” = 共赢

在企业内,免费午餐就是让有关各方都能获益,做到“共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免费午餐并不一定是没有成本的。但只要这些机制换来的利益大于成本,我们就应该把它们当作免费午餐——给各方都带来净效益的机制。


觉得有帮助的话,请点个❤,同为读书之人,请相互支持一下。谢谢

祝你好运!

许慧瑶,2018.9.17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中主要探讨了人类偏见的负面表现,而《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探讨了非理性积极的另一面。非理性能让我们适应新的环境、信任别人,乐于不断努力,爱自己的孩子。这些美妙、奇异非理性的积极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各种目标,更好地生活。好了,我滚去读书了。

封面真的好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怪诞行为学1:可预测的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