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帝王怕忠臣

最近有幸听到梁老师讲的一段通史,其中对里面讲到皇帝害怕忠臣的一段很感兴趣,便忍不住想通过自己的印象记录下来。因为有时候感觉这种情况跟自己待的某一时刻的职场会很像。今天给大家分享下,皇帝究竟怕哪种忠臣。


为什么古代帝王怕忠臣_第1张图片
进谏

一:忠于自己理想 忠于自己信仰的忠臣

这种类型的忠臣是拿古代有名的文学家方孝孺来举例。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1] 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2]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燕王受身边人劝谏,不杀方孝孺,以留此文学人才,但当燕王朱棣让方孝孺为其草拟“靖难之役”的即位诏书,因其拒绝,并仰天大笑“休想”。朱棣很生气威胁方孝孺,“难道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方孝孺更是仰天大笑“有本事你诛我十族”。就这样燕王下命诛其十族,其中包含了方孝孺的学生。

因其一人之傲骨,忠于自己的信仰,却招致多人随同自己一起被杀。十族无辜人的性命无一幸免。这样的忠臣如果在现在看来,逞一时之快,逞自己一时之能,害别人于无辜,又岂能算是聪明的忠臣呢?

相比在职场,就如同一个团队领导,不要因为自己的坚持和理想,而违背老板的发展目标,从而引起老板对整个团队的不满,乃至对整个团队的放弃。


为什么古代帝王怕忠臣_第2张图片
豪气

二:忠于国家 忠国不忠君

此处举例为魏征和李世民。魏征本是跟着太子李建成的,曾经很多次提醒过太子,要防范李世民,说李世民有勇有谋会对他造成威胁,但是李建成并没有听,最终在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上位。有一天李世民找魏征聊天,问魏征,既然是忠臣,为何不跟我的哥哥一起去了。魏征说“古来治天下,良臣比忠臣重要;良尘是可用之才,而忠臣若无才,就跟看家狗一样。对社稷又有何用?我是忠于社稷要高于忠于君主;只是会为君主的死难过而已。我现在是为了大唐社稷,才坚持活下去。”李世民想做明君,并未因此杀掉魏征。

有一次,下朝之后,李世民在后院玩鸟,魏征忽想起还有事情要禀报,就跑来找李世民,李世民怕其说成是玩物丧志,将鸟藏于袖中,因为魏征在这里说个不停,好不容易走了之后,李世民把鸟从袖子中拿出来之后,鸟被憋死了。后来魏恒死后,李世民将其女儿与魏征儿子的婚约解除,还把魏征墓碑给砸了,这说明帝王心里对魏征也是有怨气的。

一个只忠于国家,不忠于当下帝王的,在帝王心里要假装多么爱才才能一直忍受呢?

三:忠于君臣 违背人性

这里举例为汉文帝和邓通的故事。

汉文帝因一梦与邓通结缘,所以日常生活琐事料理都比较亲近。邓通对汉文帝也比较尊重爱护有加。有一次汉文帝后背有浓疮,需要用嘴吸出来,邓通不假思索,在汉文帝身边照顾。用嘴给汉文帝吸出浓疮。其中有一次汉文帝问邓通,这世间谁最爱我,邓通说:当然是您的儿子刘启了。”汉文帝于是就把儿子召见来,既然是最爱我的人,便让儿子为其吸浓疮,但刘启看到浓疮,还没等下嘴,就跑到厕所呕吐不止。刘启心想,我是父王的亲生儿子,都不能做到为父亲吸浓疮,而邓通却能做到,并且毫无怨言,更无嫌弃之色,便觉得此人人性并非一般。让他不免有些忌惮。后来太子刘启即位后,将邓通职位废除。

如果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一切代价,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心性,和人们不能理解的人性去做某一件事或者达成某一个目的,将会是多么可怕。

古代帝王怕忠臣,就如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虽然此处比百姓,但是帝王手下的臣子又何尝不是那个水呢?

不听命于此,心中只有自己或者只有自己的信仰和目标,帝王又何尝不是臣子脚下的垫脚石和棋子呢?


为什么古代帝王怕忠臣_第3张图片
面具

职场又何尝不是呢?职场中不仅要做一个忠诚的员工,还要有勇有谋,知恩图报,自己的目标要和公司相统一。做一个有目标,有方向的好员工!

你是否也这样觉得呢?是否也觉得古代帝王和臣子之间的事情就如同一场戏,让你看来越觉得有意思呢?

愿我们都可以成为帝王不怕并能委以重任的忠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古代帝王怕忠臣)